法洛四联症并DiGeorg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TOF)合并DiGeorge综合征(DGS)患儿的发病率及其临床诊治特点。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完成TOF手术671例,根据是否合并DGS分为对照组及合并DGS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71例TOF患儿中合并DGS 68例,发病率为10.1%(68/671例),其中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证实22q11.2基因缺失患儿12例。合并DGS组合并低钙血症(63.0%)、气胸(11.2%)、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76.0%)、应用呼吸机时间[(72.0±39.4) h]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6.7±3.4) d]分别与对照组[4.5%、6.5%、5.5%、(45.1±36.2) h、(3.4±3.2)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TOF患儿合并DGS的发病率约为10.1%。明确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做出相应基因缺失分析。只有抗感染、调节免疫、纠正低钙血症及积极处理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才能提高围术期成功率。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GATA-4,-5,-6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为CHD患儿的早期预防及遗传咨询提供支持。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患儿66例、房间隔缺损患儿84例及单纯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48例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样本,共198例CHD患儿;并以30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ATA-4,-5,-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两侧部分内含子,PCR产物纯化后以自动测序仪正反
目的研究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重构中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和血清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卡维地洛的干预效果。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对照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9 g/L盐水5 mL/(kg·d),10 d后予9 g/L盐水10 mL/(kg·d)灌胃4周;(2)模型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ISO 5 mg/(kg·d),10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疾病一直位居世界十大死因之首,系列研究表明,在儿童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阶段进行早期干预,能逆转病变并最终降低成年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对减轻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至关重要。现对儿童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及相关检测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早期发现和诊断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73例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39例;年龄3个月~12.5岁,平均年龄6岁。结果73例CAVB患儿中,先天性CAVB 21例,获得性CAVB 52例,主要为心肌炎和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术后。先天性CAVB患儿药物治疗无效,1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岁1个月~17岁2个月[(9.28±4.42)岁];均符合64排心脏CT示任意一侧冠脉起源于窦管交界处上方1.0 cm以上。其中左冠脉高位开口38例,
对晕厥患儿临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病因诊断和危险分层。晕厥的病因或为良性或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有效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法对于鉴别晕厥患儿近期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并能减少不必要的住院。近年来,根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提出的定量计分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法(如Calgary晕厥症状评分,旧金山晕厥规则),有助于医务工作者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尤其为判断晕厥患儿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但这些方法不能替
目的探讨Calgary晕厥惊厥评分(CSSS)及Calgary晕厥惊厥改良评分(MCSSS)在儿童晕厥和癫痫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及儿童神经专科门诊就诊,至少有1次一过性意识丧失(TLOC)病史并确诊为晕厥或癫痫的儿童201例,男95例,女106例;年龄5~18岁[(11.76±3.03)岁]。采用CSSS、MCSSS及其受试者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 是儿童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类型之一。POTS患儿在临床上以直立不耐受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且直立后心率较基础状态下过度增快。目前对POTS的治疗方法有健康教育、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及药物应用(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阻滞剂及口服补液盐)等。现主要就生物标志物在POT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80%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目前临床上诊断儿童NMS主要依赖直立倾斜试验(HUTT),由于HUTT具有一定危险性,探寻安全无创的NMS客观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够真实反映受检儿童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变化规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NMS患儿24 h ABPM的研究发现,NMS患儿存在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24 h动态血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儿216例,男91例,女125例;年龄4~17(11.34±2.65)岁。根据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组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其中VVS组178例,POTS组38例。216例NMS患者中<12岁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