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直觉思维培养的意义与路径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个体通过直觉思维可以直接抽象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良好的直觉思维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情境与幼儿发展状态,创造性地引导幼儿的学习进程,不断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和专业素养,从而有助于教师生成教学智慧。主题教研活动是培养教师直觉思维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着眼于教师直觉思维发展的整体性选择教研主题,以强化教师主体性为原则制定主题教研方案,以分层递进的方式设置主题教研活动步骤,着重考察和发展教师的内省意识,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提升教师的直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 直觉思维;教学智慧;主题教研活动
  直觉思维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意识活动,它以感觉、顿悟、灵感等方式出现且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1]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心理表征过程。[2]由于直觉思维对人的认知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者愈来愈关注直觉思维的本质及其发生的机制和条件,意图通过发展个体的直觉思维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布鲁纳将直觉与直觉思维视为个体在知识掌握与运用基础上的一种智力加工过程并将其引入教育过程,指出这一加工过程是基于个体所熟悉的知识及其内在逻辑,而不是依靠正式的分析和证明。[3]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直觉思维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5]幼儿园教师的直觉思维不是一种无意识思维,而是教师在对教学对象和教育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洞察的基础上对幼儿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把握和个别化满足。因此,幼儿园教师有必要通过相应的专业发展手段来促进自身直觉思维的发展,而主题教研活动是一种目的性与情境性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活动,它可以提升教师直觉思维发展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一、直觉思维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由直觉而发生的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个体进行认知加工活动的重要手段。直觉思维有特定的发生机制和作用过程,是人脑对于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6]它具有非逻辑性、内隐性、整体性等特点,有助于个体直接抽象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甚至是创造性地发现新的事物。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是指个体在直觉思维的作用下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而直接得出对事物的认知结果,个体是通过顿悟或者某种启发而直接推断出结论。直觉思维的内隐性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应用自身的潜意识去认识和把握问题的本质,表现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它不借助语言、书写、图画等形式来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主体内省的过程。[7]直觉思维的整体性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对认识对象的把握是基于整体情境的,表现为对事物或者问题的整体把握,思维主体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进入思维过程的。也正是因为具有上述特征,直觉思维往往被视为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所带来的灵感和顿悟被视为众多科学发现的思想源泉。
  直觉思维不是一种随机的无意识活动,而是一种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且具有内在结构的思维表现形式,[8]它与个体的知识经验、感知觉发展水平、思维特点以及个性特点等有着密切的关联,[9]对于人类社会及个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一,直觉思维具有选择、整合和解释功能,能够提升人类个体的认知水平。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将直觉视为一种高于推理的理智能力,认为直觉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过程,是理解事物本质最可靠和最重要的认识能力。[10]而直觉作用的过程就表现为直觉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手段。第二,直觉思维对于科学发明和发展人类个体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直觉思维具有直觉判断、直觉想象、直觉启示等表现形式,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整体的、迅捷的认知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在某个瞬间发现和把握事物的本质。[11]第三,直觉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提升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直觉思维是人类一种有意识的高级心理活动,它的发生依赖于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的发展可以帮助个体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发展自身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幼儿园教师直觉思维的特征及其实践价值
  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然具有高度的教学智慧,而生成性的教学智慧又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和发展幼儿高阶思维的基本前提。[12]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智慧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生成性、反思性、缄默性与可传递性等特征,[13]它的发展与教师的直觉思维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直觉思维,良好的直觉思维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情境以及幼儿的内在发展状态,可以更富创造性地引导幼儿的学习进程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以及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思维品质和专业素养。
  由于幼儿的发展具有经验性、可塑性、易感性、潜在性和主体性的特点,教育活动现场中的教师往往需要借助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来快速地觉察幼儿的活动状态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此时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幼儿园教师的直觉思维是一种教师在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各要素的整体感知上,运用自身的知识与经验来快速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思维形态,它的发展受到教师个体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机强度、分析思维水平以及教学情境等因素的影响。[14]首先,幼儿园教师的直觉思维具有情境感知的整体性。直觉思维是教师建立在教學情境的整体印象感知基础之上的,这种对整体情境信息的感知为教师对问题的发现以及快速判断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输入。其次,幼儿园教师的直觉思维具有判断的迅捷性。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具有跳跃性,在对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信息输入进行整体加工后,幼儿园教师就会在强烈的活动动机下联系自身已有的经验进行丰富的联想而对某一问题做出即时的判断,这种判断可能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存在相应的认识基础,也可能是教师基于新的情境而形成的新的认知。再次,幼儿园教师的直觉思维在表现方式上具有非语言性。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思维加工过程是内隐的,它借助对图像、色彩、声音等的感知而对事物做出整体的判断,教师可以通过直觉思维得出对问题的判断,但这一过程可能并非经由语言逻辑加工而得来的。最后,幼儿园教师的直觉思维是建立在良好的认知结构、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之上。直觉思维基于感知觉但又不限于此,它必须基于良好的知识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对问题的深入认识。   作为幼儿园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条件,直觉思维对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一,良好的直觉思维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为敏锐地把握教育教学情境,以及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幼儿的学习过程因其自身发展具有经验性、可塑性、个体差异性和不成熟性而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内隐性,幼儿学习的意向会随着其内在心理状态和外部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倾听来了解幼儿真实的活动状态和发展需求。[15]由直觉思维产生的联想、启发、顿悟和灵感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把握教学现场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去发现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和幼儿行为,直觉思维对它的有效把握即是满足了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可塑性和个体差异性。第二,良好的直觉思维可以更好地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思维意识和思维品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体、群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要实现内生性的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发展起自身的专业立场、专业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在于可以强化教师的自主思维意识,让教师能够以辩证和发展的思维看待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此外,直觉思维包含逻辑思维的属性与成分,逻辑思维与反思意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增强教师思维的敏锐性和发散性,从而让他们能够依据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和教学情境去提升自身的专业品质。
  三、以主题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教师直觉思维发展的基本方式
  作为一种有目的性的专业实践活动,直觉思维的培养是幼儿园教师基于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实质与规律的把握以及自身专业发展内在需求的反思。主题教研活动可以很好地唤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体验,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主题教研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情境和明晰的内容构架,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可以为幼儿园教师直觉思维的培养提供很好的平台。
  首先,着眼于幼儿园教师直觉思维发展的整体性来选择教研主题。由于直觉思维具有整体性,幼儿园在选择教研主题和设置教研活动目标时应该关注目标的上位性和概括性,即教研活动的目标不能拘泥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而是应该通过一个纲领性的目标来引导教师对教研的主题进行多方面的切入。教研活动的主题可以通过逐步聚焦的方式来确定,即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广泛征集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要求他们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反思并形成完整的活动案例。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交流与专家的诊断来将典型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转化为与直觉思维培养相关的教研主题。直觉思维主题教研活动的目标要定位于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帮助教师掌握直觉思维的具体表现、发生条件、发生机制,要促使他们能够通过直觉思维主题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和思维品质。
  其次,以强化教师主体性为原则来制定直觉思维培养的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幼儿园教师直觉思维的培养需要以其自身的主体性参与为前提,只有教师自身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才能推动他们对直觉思维主题教研活动的深度参与。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经验线是沿着经验呈现、经验冲突、经验活动和经验提升的过程开展的,体现的是教师经由反思而实现经验发展的过程,而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直觉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在直觉思维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方案的制定中,活动组织者必须以真实的活动情境为前提,以幼儿经验的发展变化为基础来推动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反思,要着眼于教师对幼儿学习过程影响的整体性、差异性、适宜性和创造性程度来提出直觉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步骤。
  最后,以分层递进的方式来设置直觉思维培养主题教研活动的步骤。直觉思维培养主题教研活动可以依据分层递进的思路分为观察、互动、改革和重塑四个不同的阶段,且这一过程并不局限于某一单独的教研活动,而是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相伴发生的。在观察阶段,教研现场被还原为教育活动现场,教研人员身处真实的教育情境当中。在这一阶段,教师不断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通过呈现问题、梳理问题、分析问题来明晰教研的主题,将直觉思维引入教研活动。在互动阶段,教研人员围绕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使参与教研的老师在互动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促进教师进入直觉思维过程。在改革阶段,要引导教师突破思维惯性而大胆地将问题解决方案应用于教育实践,此时教师应具有明确的思维意识,能够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过程特性来应用直觉思维以及有目的、有步骤地发展直觉思维。在重塑阶段,幼儿园要针对前面三个阶段的实践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要着重考察教师的内省意识,要将直觉思维培养过程中的无意识状态发展成为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主动的行为表现,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提升教师的直觉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35-42.
  [2]邓铸.思维的本质与定义新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0(04):139-144.
  [3]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67-68.
  [4]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01):3-10.
  [5]程璐璐,冯德煜,尚晓明.儿童绘本中的多模态转喻形式与类型[J].学前教育研究,2020(10):63-76.
  [6]周振华.思维的认知哲学研究:基于隐喻、情感与模拟的探讨[D].太原:山西大学,2012:15.
  [7]羊萍.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管窥直觉思维方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4):67-74.
  [8]孙伟平.论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互补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6):92-99.   [9]金泉.直觉思维与推理思维[J].心理学探新,1985(02):61-67.
  [10]曹振华.当代科学创造中的直觉思维[D].南昌:东华大学,2007:5.
  [1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284.
  [12]张娜,蔡迎旗.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19(09):24-36.
  [13]何叶.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1.
  [14]姜冬玲,马梦晓.借助教研活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直觉思维[J].学前教育研究,2018(11):67-69.
  [15]黄婉圣,何敏.教育戏剧中幼儿的“身体叙事”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9(09):58-67.
  The Signific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uitive Thinking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Mengxiao Ma,1 Dongling Jiang,2 Lingling Zhang2
  (1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Jiaozuo 454000 China; 2Jiaozuo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Jiaozuo 454000 China)
  Abstract: As a kind of thinking pattern, intuitive thinking can make teachers use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judge the whol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decide how to guide children. Intuitive thinking is helpful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forming of teaching wisdom. Them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can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tuitive thinking. Kindergartens should focus on the wholen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tuitive thinking to choose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opics, strengthen the teacher’s subjectivity as the principle to develop the intuitive thinking training theme teaching research program, and set up step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of intuitive thinking in a hierarchical and progressive way.
  Key words: intuitive thinking, teaching wisdom, them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稿件編号:GF2021-08-02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教研促进教师直觉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批准号:教基研[2017]776号)
  通讯作者:姜冬玲,焦作市实验幼儿园园长,E-mail:clovejdl@sina.com
其他文献
[摘 要] 园本课程建设过程就是教师开展专业实践、提升教育智慧、发展专业意识与专业立场的过程,所以园本课程建设既依托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场域和机会。具体来说,园本课程建设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自省,增进其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完善其专业能力体系;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优化其专业信念。因此,在挖掘和重组园本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拓展教师的知识范畴和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走文旅融合路径成为了公共图书馆人关注与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立体式阅读体验为基础,通过总结江宁区图书馆为市民读者打造的品牌
[摘 要]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其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不是体现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上,而是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因其内在需要而喜欢游戏,他们主要享受的是游戏活动的过程而非结果,所以幼儿游戏通常不受时空和条件的限制而表现出很大的开放性,并指向幼儿在不同领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充分保障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
[摘 要]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仍过多地停留在形式层面,忽视了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为克服这些弊端,幼儿园应建构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把音乐元素渗透到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并与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不仅培养幼儿基本的音乐素养,而且促使幼儿获得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教育的综合性,注重幼儿对音乐的积极体验与即兴表演,借助音乐游戏、乐器、图谱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工作,使期刊内容更新颖、思想更前瞻、指导更到位,2021年我们对栏目设置做了一些调整,请各位老师按如下栏目设置投稿。一、栏目设置1.《专题研究》关注教学重点,聚焦方法研究。本栏目旨在就当前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加以分析、探讨和阐述。
在以儿童为本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儿童节庆祝活动中“演”与“玩”的抗争一直存在,这种抗争背后隐藏着教师“因要同时考虑成人利益而无法很好兼顾儿童利益”和“尽力考虑儿童
论文基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铜陵市图书馆与铜陵市新华书店三者共处一地,存在资源共享有平台、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经验和阅读推广人培育工作有基础等前提条件,以多
社会捐赠图书是高校图书馆补充馆藏资源的重要渠道,对于图书馆完善馆藏文献体系、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捐赠栏目、捐赠政策和信息公示三大方面,针对我国东部
[摘 要] 要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与整体形象,关键在于幼师的“成人”之教,重点在于幼师德性的养成。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遵循习俗道德,而且要有更高的德性追求,努力成为德性与智识都充分发展、和谐发展的人。然而,当前幼师专业化程度低、培养层次低、待遇差等都阻碍了其师德的养成。为此,我们应把好生源质量关,提高培养质量,完善以“师德养成”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为幼师师德养成提供条件保障。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京图书馆举办红色的足迹——南京图书馆藏珍贵革命文献展.展览遵循代表性、稀有性和趣味性三条原则,选取馆藏的三十七种珍贵文献进行展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