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农民的幸福之家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s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央视一项“你幸福吗?”的调查活动在社会上掀起了热潮,“幸福”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也成为衡量生活是否美好的标准。近日,记者在贵州省赤水市金华工业园区天竹纸业公司,亲身领略了一回山乡农民的幸福。
  走进天竹纸业有限公司生产厂区,数百台机器一起轰鸣,在这条年产1万吨原纸的流水线上,上百名农民工正有序地工作。在精包装车间里,十多名残疾人正在把加工好的成品纸装袋,包装好的卷纸被摆放到了一个个纸箱中,在这里,每天都会有几十箱成品纸入库,这些成品纸将会销往重庆、四川等地。
  招商引资落户赤水
  作为贵州省政府在“黔穗深经贸合作交流招商会”上招商引资的企业,该公司2006年就入驻赤水市,厂区位于赤水河畔的金华工业园区,占地近70亩,项目投资1.2亿元。第一期工程投资6000余万元,短短两年时间,生产线于2008年12月建成投产,年产原纸2.5万吨。两年来,公司已生产2万吨原纸,成功进入重庆、四川、云南等多地市场,高档生活用纸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公司二期工程已于2008年底动工建设,预计2013年即可实现年产量5万吨。
  提起落户赤水,公司张总经理有说不完的故事。他说:“首先,赤水市竹子资源丰富,赤天化公司年生产竹浆板20万吨,在生产原料上有保障。其次,这里水陆交通便捷,离四川、重庆等地比较近,方便运输。其三,政府支持力度大,2008年,我们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正值金融危机,难度相当大,此时政府支持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近年来,赤水市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发展思路,抓住国家农业资源开发资金扶持龙头企业的机遇,制定出台对竹基地建设、产品开发、深加工等支持政策,在政策上优惠,经济上扶持,扶贫项目与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让龙头企业迈向发展新台阶。
  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天竹纸业进驻后,就吸纳了数百位村民到公司上班,实现就近打工。
  张总经理说:“现在我们要拓宽竹资源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强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帮助更多残疾人找到生活的信心。”
  带动就业成为名企
  走进包装车间,赤水市金华村村民段莲正给加工好的原纸进行包装,然后放在近旁的纸箱里。提起在这里的打工收入,段莲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我今天早上就包装了100多件,四点钟就可以下班,还可以给上学的儿子做晚饭。按这个进度这个月的工资不会少于2000元。”段莲是重庆人,2006年嫁到了赤水,他和丈夫两个人都在本地工厂里上班,一个月的收入有将近4000元。
  在她的隔壁,残疾人王小丽正仔细检查自己包装好的卷纸。从2008年建厂开始,她就在厂里上班,5年来,她一直做纸品包装的工作。记者注意到,在这个车间里,有数十位残疾人与王小丽一样从事这项工作。她说:“能到公司里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几年前,天竹纸业和赤水市残联联系,吸纳了16名位残疾人到公司上班,她们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公司里上班的员工还有200余人,都是当地村民和下岗职工,其中有130人是当地农民工。对于他们来说,在家门口打工,意味着不用远离家乡也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卓越的社会责任心,让天竹纸业有限公司获得遵义市双爱双评老丁关心和谐企业、贵州省纸品行业协会理事单位、遵义市工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
  数万竹农受益
  赤水是“中国竹子之乡”,目前,赤水全市竹林面积已达128万亩,为全国第二,全市人均占有竹林面积4.3亩,农民人均占有竹林面积6.4亩,为全国第一。
  据张总经理介绍,天竹纸业现设有生产部、供销部、物控部、质量检测中心、行政部、财政部、基建等部门,有24个生产班组,生产效益逐步提高,2013年将实现产量5万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一吨原纸大概需要1.1吨桨板,一吨桨板需要3吨竹子,5万吨的产量需要15万吨原竹,现在的产量达到了2.5万吨,需要8.5万吨原竹。
  赤水市扶贫办主副任邓林福说,赤水全市的竹子在80万吨左右,年产20吨竹浆板,在赤水几大加工企业里,20吨竹浆有四分之一被天竹纸业公司直接消化,间接受益的竹农上万人。
  目前,天竹纸业有限公司已和广东中顺集团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后加工合作协议,公司生产的成品原纸现已销往重庆、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市,今后,公司将以西南为中心,利用赤水河水运、遵赤高速公路等优势资源,向华东、华南拓展,发展长江流域沿岸各大城市的成品纸市场,借用公司张总经理的一句话:“要引天下资源,兴企业事业。造纸企业要具备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借势社会的人、财、物力来发展企业。”
  该公司二期工程建成投产,预计可解决400余人的就业,充分利用赤天化纸业公司竹浆为主要原料,节约制浆工艺的投资。届时,公司年原纸产量将达到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十分显著。
其他文献
库区移民,这个民生项目很多人都熟知。但是这个项目实施后,却产生了一些新的贫困问题。比如一些搬离库区的百姓,由于补偿不足、移民以后缺少必要的生产资料,搬迁到新的地方后陷入贫困。这是政策和项目的执行而引发的贫困问题。近年来,这类问题的势头是否依然未减?有哪些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过去就有,现在更突出  《中国扶贫》:过去我们面对的贫困多
期刊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干,干传万”,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正以这种最初级的传播形式扩散开来。”抱团闯市场“是这些合作社的最现实目标,而众人拾柴火焰高则是合作社发展的最内在精神。  2012年,是联合国所确定的“合作社年”,合作社的发展备受各个农业国家的关注。但在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合作社的发展却逐渐走向一种困局——政府要农民联合,市场需要农民联合,农民为联合而联合,但表面联合实际上被“捆绑”起来的
期刊
3月11日,当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付京出现在《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时,整个毕节地区都在翘首以盼。其实,这份规划批复的消息早已传遍毕节地区所辖的一市七县——人们都知道毕节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全国贫困地区探索一条超常规的后发赶超之路”是《规划》对起步于1988年、已经迈入第25个年头的毕节试验区寄予的新的希望。而身处毕节试验区大方县星宿
期刊
2012年底,河南、陕西、浙江、北京等23省市再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深圳、浙江、上海三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分别为1500元、1470元和1450元。小时工资最低标准最高的分别是北京、新疆和深圳。  根据我国《最低工资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哪些人群会受益?此举会给用工企业新添哪些压力?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与国际水平相比,是高还是低?对此
期刊
江西省委政法委驻村扶贫侧记  长仑村,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碴津镇。村里山区面积大,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山林资源,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技术落后、农产品销路短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仑村脱贫致富,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让“骨头长肉”  2004年以来,1000多位外地移民响应国家移民政策,从深山库区举家搬迁至长仑村,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村里现有人口3470人,因耕地面积少,传统的农业生
期刊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已达13亿吨,价值近1万亿美元,并呼吁全世界响应节约粮食的倡议,努力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粮农组织表示,每年世界上供人类消费的粮食中有三分之一被丢弃或损失,同时被浪费的还有用于生产粮食的自然资源。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9亿的饥饿人口。  粮农组织声称,虽然粮食损失发生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但其成因和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影
期刊
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这是国家经济增长成果惠及民众的切实体现,对于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政策,我们理应为之欢欣鼓舞。然而,在高兴之余,难免又生出几分忧虑:中央的这些惠民政策能完全得到落实吗?  事实上,这些惠民政策在地方贯彻执行过程中走样的现象屡有发生。扩大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有的地方却以“荒山刷绿漆”来应付;推动城镇化建设,在有的地方被理解为“征耕地、盖楼房、不顾农民实际需求强把
期刊
水的问题,是篇大文章。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2015年前使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成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而中国计划到2015年,将目前近3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吃水”是劳动人民对水的—种感情注入,普通的喝水行为在一些地区却成为—种奢望。  截至2010年底,全国仍有2.98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其中水质不达标人口占56.2%,他们时刻面临着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期刊
2012年11月19至12月9日,湖北省扶贫培训团赴英国开展了为期21天的“农村可持续发展与特色农业开发”学习培训。在英国培训期间,学员们听取了英国政治经济与农村发展、农村旅游与环境、社会保障制度、有机农业发展和欧盟的农村政策等专家专题授课;访问了ODI智库、英国农村支付局、farmstay农家乐联盟、英国乳业协会等机构和两家农场;实地考察了部分著名博物馆、领略了英国文化和软实力。学员们通过两种社
期刊
莲藕,性甘、味平。想必很多人知道,冬天吃藕对身体有益,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刺骨的淤泥中,在冰冷的水中,挖藕人的经历和感受。  北京南六环以外的西田阳村居住着很多外地务工人员,他们大部分在不远处的亦庄开发区打工。这里的面貌和很多远郊的村子一样,一条主干道将村子南北分开,道路两侧的门脸多是汽配修车和小饭馆,挖藕工丁少富和刘兴全就住在这里,村外的那片藕塘就是两人战天斗地的地方,每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五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