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当前初中古文教学现状,结合初中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在多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多途径引导学生理解古文。
关键词 初中古文 教学策略 培养语感 多途径理解
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古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古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良的文化传统,因此在民族文化意识逐渐淡薄的今天,古文教学的责任重大,既要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又要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古文基础。在这种形式下古文教学的效率亟待提高,否则难以适应语文教改的需要。那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如何提高古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根据新课改理念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认为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可切实提高古文教学的效率。
一、在多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
苏教版语文新课标强调:"古文教学应注重诵读训练,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渐学会精读、粗读和浏览式阅读。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还应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以此理解文义,对古文形成一定的语感。"从客观角度而言,古文教学强调"读"是极为正确的,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文的学习尤为如此,因为古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古文没有形成语感,在这种情况下多读就能在古文教学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养成朗读古文、背诵古文的习惯既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古文的含义,又能让其对古文形成良好的感悟能力,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古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譬如在教学《幼时记趣》这篇古文时,我并没有首先就引导学生探究字、词、句的含义,而是指导他们大声朗读,为了让学生能精准流畅地朗读课文,我实施了以下朗读策略:首先引导学生读准文中晦涩难懂的生字。对于文中的生字我没有主动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要求他们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查出文中生字的正确读音,譬如“稚"应读为“ zhì”,“藐”应读为“ miǎo”,“邱”应读成“ qiǚ”等等,并要求学生在这些生字的上方标注好拼音,以防日后忘记,同时又便于诵读课文;其次指导学生不要读破句子,明确文中应该停顿的地方。这也是初中生朗读古文的最大障碍。在实践教学中,我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古文朗读中读破句子。对此我采取了碰壁讨论纠正法。先让学生凭借语感自行朗读,然后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将全班同学分组,让大家讨论该同学朗读的停顿是否合理,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停顿方法。通过这种碰壁讨论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大幅提高教学效率。最后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读,让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文义。对此教师可先行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让学生在范读中感悟文章寄寓的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模仿教师或录音磁带的朗读语气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训练,则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义。
二、多途径引导学生理解古文
古文的学习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难读,二是难理解。因此学好古文不但要读准文中的每一个生字,而且还要理解古文中每个词的含义,每句话的含义以及同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此外还要深入了解古文中各种句式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理解古文。对此教师须采用多种方式去提升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具体可如下操作:首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注释理解古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编者通常在课文下面做了注释,但在古文学习中,不少学生却忽视了课文下的注释,对此教师应强调注释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课文下的注释都是解释晦涩难懂的字词,对理解古文尤为重要。譬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该文较难理解,生字生词较多,因此编者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在课文下面给出了61个注解,如"弗之怠"、"硕师"、"德隆望尊"等词语,"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门人弟子填其室"等句子都在注解中有清晰明确的解释。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这些注解,则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古文。其次,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理解古文内容。虽然注解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在古文学习中,学生还会遇到很多个性化的问题,因此在古文教学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去清除学习中的"障碍"。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古文教学中遇到没有注解的生僻词语时,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解释,而应启发学生借助课外参考书籍或古代汉语词典去解决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长此以往能让学生形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即能有效帮助其理解古文,从而激发其学习古文的兴趣。最后引导学生养成归纳和总结的习惯。从本质上而言,古文中很多知识完全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的方式掌握,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避免重复讲解同一个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古文教学中我经常总结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现象、各种句式的特点以及翻译古文的技巧和方法,久而久之让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形成了独自归纳和总结的习惯,有效提升了他们理解古文的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学习古文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如能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根据古文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设温馨和谐的情境,实施新颖独特的教学法,定能大幅提升古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姚磊.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6,(04).
关键词 初中古文 教学策略 培养语感 多途径理解
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古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古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良的文化传统,因此在民族文化意识逐渐淡薄的今天,古文教学的责任重大,既要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又要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古文基础。在这种形式下古文教学的效率亟待提高,否则难以适应语文教改的需要。那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如何提高古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根据新课改理念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认为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可切实提高古文教学的效率。
一、在多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
苏教版语文新课标强调:"古文教学应注重诵读训练,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渐学会精读、粗读和浏览式阅读。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还应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以此理解文义,对古文形成一定的语感。"从客观角度而言,古文教学强调"读"是极为正确的,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文的学习尤为如此,因为古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古文没有形成语感,在这种情况下多读就能在古文教学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养成朗读古文、背诵古文的习惯既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古文的含义,又能让其对古文形成良好的感悟能力,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古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譬如在教学《幼时记趣》这篇古文时,我并没有首先就引导学生探究字、词、句的含义,而是指导他们大声朗读,为了让学生能精准流畅地朗读课文,我实施了以下朗读策略:首先引导学生读准文中晦涩难懂的生字。对于文中的生字我没有主动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要求他们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查出文中生字的正确读音,譬如“稚"应读为“ zhì”,“藐”应读为“ miǎo”,“邱”应读成“ qiǚ”等等,并要求学生在这些生字的上方标注好拼音,以防日后忘记,同时又便于诵读课文;其次指导学生不要读破句子,明确文中应该停顿的地方。这也是初中生朗读古文的最大障碍。在实践教学中,我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古文朗读中读破句子。对此我采取了碰壁讨论纠正法。先让学生凭借语感自行朗读,然后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将全班同学分组,让大家讨论该同学朗读的停顿是否合理,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停顿方法。通过这种碰壁讨论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大幅提高教学效率。最后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读,让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文义。对此教师可先行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让学生在范读中感悟文章寄寓的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模仿教师或录音磁带的朗读语气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训练,则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义。
二、多途径引导学生理解古文
古文的学习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难读,二是难理解。因此学好古文不但要读准文中的每一个生字,而且还要理解古文中每个词的含义,每句话的含义以及同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此外还要深入了解古文中各种句式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理解古文。对此教师须采用多种方式去提升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具体可如下操作:首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注释理解古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编者通常在课文下面做了注释,但在古文学习中,不少学生却忽视了课文下的注释,对此教师应强调注释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课文下的注释都是解释晦涩难懂的字词,对理解古文尤为重要。譬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该文较难理解,生字生词较多,因此编者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在课文下面给出了61个注解,如"弗之怠"、"硕师"、"德隆望尊"等词语,"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门人弟子填其室"等句子都在注解中有清晰明确的解释。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这些注解,则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古文。其次,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理解古文内容。虽然注解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在古文学习中,学生还会遇到很多个性化的问题,因此在古文教学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去清除学习中的"障碍"。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古文教学中遇到没有注解的生僻词语时,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解释,而应启发学生借助课外参考书籍或古代汉语词典去解决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长此以往能让学生形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即能有效帮助其理解古文,从而激发其学习古文的兴趣。最后引导学生养成归纳和总结的习惯。从本质上而言,古文中很多知识完全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的方式掌握,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避免重复讲解同一个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古文教学中我经常总结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现象、各种句式的特点以及翻译古文的技巧和方法,久而久之让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形成了独自归纳和总结的习惯,有效提升了他们理解古文的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学习古文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如能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根据古文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设温馨和谐的情境,实施新颖独特的教学法,定能大幅提升古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姚磊.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