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都引起了深刻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更为班级管理指明了方向,《纲要》在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创新。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新课程 培养模式
一、明确班主任的内在要求,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女学生涂指甲油、描眉、男生染发等现象,传统的约束已不适应。
二是培养教育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们选择了班主任这个岗位,就要热爱教师岗位,热爱班级工作,热爱学生,并专心致志于班级管理工作。
三是不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做班级的领跑者。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让学生被你渊博的学识所折服,这就要求我们上好自己的专业课,从而带动其他科目的提升。
四是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做到言简意赅,以理服人。对于偶发事件,一定要冷静,不要轻易下结论。在处理问题时,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少讲气话,不要陷自己于尴尬的境地,但是要讲原则。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勤,坚持搞好“四到四查”,并随时跟班听课,沉到班级中去,了解学生,做好家访工作。
二、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一)制定班训,培养荣辱观念,灌输做人法则。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真正体现。实践证明:如果一个班集体在组建之初,不能尽快营造良好的班风,将很难开展以后的工作。而利用班训培养良好班风,是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在开学三周后便制定了班训:“诚信刻苦、自尊自律”。这八个字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对人要诚实守信,学习要勤奋刻苦,做人要自尊,行为要自律。制定班训仅仅迈出了第一步,以后还应不断强化,常利用夕会时间结合班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班训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落到实处。待学生能时刻以班训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时,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今后的工作也容易开展了。
在教室贴标语:勤奋刻苦展自我风采,团结诚信树我班形象。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时刻牵连着班级、学校的形象与利益,牵连着亲情、友情等,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改革班委编制,组建新型班委。
要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一套得力的班委成员。为了组建得力的班委,我进行了尝试性地改革。
编制上,在原有班委基础上,增设班主任助理,负责班级全面工作,一是提升了管理者的地位,加大班级监管力度,二是这新的职位比较新颖,紧紧抓住了同学们好奇的心理,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班委成员的组建上,采取自愿报名,然后竞职演说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还可以让同学们大胆展示自我。竞职演说完毕,全体同学进行民主选举,选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委成员。由于班委成员是根据本人意愿,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而非班主任指定,所以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拥护,而那些少数也就只能服从多数了。明确各自职责后,班委成员就可走马上任,参与班级管理了。为给班委成员增加压力,增强责任感,定期对班委进行考评,对工作负责者予以褒扬,而不负责者则随时更换,这不但给了在职者以危机感,促使其加倍努力工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创造了机会,增强了他们积极进取的信心。
(三)宏观管理,加强方法指导。
鼓励班干部或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放手大胆的管理,但放手让学生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由。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班主任去指导,去组织。定期召开班委会,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他途径,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有放有收,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下一步工作。
(四)培养习惯,制订管理措施。
要想培养一个全面发展、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要靠平日的习惯培养,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在班级中树正气、树新风、树形象,再以点带面。从培养好班干部开始,让每个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小助手,班干部再带动同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样要求进步的同学就越来越多,正气自然就树起来了,不过光跟同学们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要结合班级实情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并逐条实施。
班主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抓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从生活习惯开始,必须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晓之以理”,提高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对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的认识;“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乐于接受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导之以行”,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从小事做起,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坚持采用科学合理的行为方式,并长期坚持形成习惯。试想,一个学习目的不明确的人,哪来学习动力?哪来正确的学习态度?哪来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个生活中丢三落四、无视小节的人,哪来对学习的执着?哪来对知识他踏实掌握的精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主任应通过多种形式,诸如树立典型、制定目标、主题班会、生活纠错、家校联手等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持续发展。
总之,要搞好班级的建设,必须经过艰辛的努力。班主任只有增强创新意识,用现代教育观武装自己,才能真正给学生以“灿烂的自由”,才能搞好班级管理,打造优秀,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新课程 培养模式
一、明确班主任的内在要求,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女学生涂指甲油、描眉、男生染发等现象,传统的约束已不适应。
二是培养教育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们选择了班主任这个岗位,就要热爱教师岗位,热爱班级工作,热爱学生,并专心致志于班级管理工作。
三是不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做班级的领跑者。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让学生被你渊博的学识所折服,这就要求我们上好自己的专业课,从而带动其他科目的提升。
四是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做到言简意赅,以理服人。对于偶发事件,一定要冷静,不要轻易下结论。在处理问题时,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少讲气话,不要陷自己于尴尬的境地,但是要讲原则。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勤,坚持搞好“四到四查”,并随时跟班听课,沉到班级中去,了解学生,做好家访工作。
二、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一)制定班训,培养荣辱观念,灌输做人法则。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真正体现。实践证明:如果一个班集体在组建之初,不能尽快营造良好的班风,将很难开展以后的工作。而利用班训培养良好班风,是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在开学三周后便制定了班训:“诚信刻苦、自尊自律”。这八个字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对人要诚实守信,学习要勤奋刻苦,做人要自尊,行为要自律。制定班训仅仅迈出了第一步,以后还应不断强化,常利用夕会时间结合班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班训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落到实处。待学生能时刻以班训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时,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今后的工作也容易开展了。
在教室贴标语:勤奋刻苦展自我风采,团结诚信树我班形象。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时刻牵连着班级、学校的形象与利益,牵连着亲情、友情等,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改革班委编制,组建新型班委。
要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一套得力的班委成员。为了组建得力的班委,我进行了尝试性地改革。
编制上,在原有班委基础上,增设班主任助理,负责班级全面工作,一是提升了管理者的地位,加大班级监管力度,二是这新的职位比较新颖,紧紧抓住了同学们好奇的心理,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班委成员的组建上,采取自愿报名,然后竞职演说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还可以让同学们大胆展示自我。竞职演说完毕,全体同学进行民主选举,选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委成员。由于班委成员是根据本人意愿,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而非班主任指定,所以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拥护,而那些少数也就只能服从多数了。明确各自职责后,班委成员就可走马上任,参与班级管理了。为给班委成员增加压力,增强责任感,定期对班委进行考评,对工作负责者予以褒扬,而不负责者则随时更换,这不但给了在职者以危机感,促使其加倍努力工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创造了机会,增强了他们积极进取的信心。
(三)宏观管理,加强方法指导。
鼓励班干部或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放手大胆的管理,但放手让学生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由。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班主任去指导,去组织。定期召开班委会,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他途径,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有放有收,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下一步工作。
(四)培养习惯,制订管理措施。
要想培养一个全面发展、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要靠平日的习惯培养,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在班级中树正气、树新风、树形象,再以点带面。从培养好班干部开始,让每个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小助手,班干部再带动同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样要求进步的同学就越来越多,正气自然就树起来了,不过光跟同学们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要结合班级实情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并逐条实施。
班主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抓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从生活习惯开始,必须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晓之以理”,提高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对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的认识;“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乐于接受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导之以行”,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从小事做起,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坚持采用科学合理的行为方式,并长期坚持形成习惯。试想,一个学习目的不明确的人,哪来学习动力?哪来正确的学习态度?哪来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个生活中丢三落四、无视小节的人,哪来对学习的执着?哪来对知识他踏实掌握的精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主任应通过多种形式,诸如树立典型、制定目标、主题班会、生活纠错、家校联手等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持续发展。
总之,要搞好班级的建设,必须经过艰辛的努力。班主任只有增强创新意识,用现代教育观武装自己,才能真正给学生以“灿烂的自由”,才能搞好班级管理,打造优秀,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