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少年心,总是相通的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ang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00后”,我出生时,彩色电影和电视剧就已经非常普及了。每每听到长辈们谈及露天看黑白电影的故事,总令我心驰神往。也许正由于此,我对黑白电影有着别样的情愫。
  我看过的黑白电影不多,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兵张嘎》。该片1963年上映,即便是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依旧被电影中传达的信仰力量震撼了。年少是他,勇敢朴实是他,爱国热血也是他。黑白影像中,嘎子这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多彩又可爱可敬。
  电影用层层递进的叙事,细腻描摹了少年嘎子丰富的内心成长。
  初遇老鐘叔,嘎子还是奶奶身边大大咧咧的毛头小子,老钟叔的革命经历、送给他的木枪,让他产生了“加入八路军”的想法。这是他革命理想的萌芽。而奶奶的死,深深触动了他。“加入八路军,救出老钟叔,为奶奶报仇”,成了他最大的心愿。加入八路军后,嘎子逐渐将个人诉求升华为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影片最后,嘎子与八路军战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取得胜利,恰恰成了他成长成熟的最好证明。从大家口中的“嘎小子”到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少年嘎子的成长,是意志的磨练和心灵的蜕变。
  小兵张嘎只是无数少年英雄的代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放牛娃王二小、小萝卜头宋振中……无数个为国为民的青春之“我”,成就了青春中国。
  我时常觉得,即使身处不同年代,但爱国的少年心,总是相通的。我时常问自己,如果身处那样的时代,会不会做出同样的人生选择?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爱国,始终是青春的底色。
  由于工作原因,我曾通过不同形式,演绎革命者的热血青春。前段时间,我在文化类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中饰演国歌作曲者聂耳先生。他不愿演奏靡靡之音,立志要做中国的新音乐。他认为,音乐不仅供人欣赏,更重要的是鼓舞人心。怀着如此使命,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最强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那激昂的旋律久久盘旋在脑海。演绎聂耳的过程,我完成了精神的接力。
  (所有稿费均捐给源公益专项基金,以支持公益事业)
其他文献
《读书》从明年起,在版本、定价上将略作调整,在邮局即将办理本刊明年的预订之际,谨先敬告读者。  《读书》原用书籍纸印刷,大三十二开本,每期160面,定价0.37元,一般低于同类的书刊。由于《读书》印数一般大于书籍,如果仍用这种开本,在印书籍的平版印刷机上印刷,势必影响图书的出版,特别是印数较少的学术著作的出版。本刊一贯主张繁荣学术创作,多出印数虽少而价值高的论著,自当率先为这些书刊让路,不再占用这
2019年6月20日,丹麦气象研究所发布了几张照片。在格陵兰岛西北部, 几只雪橇狗在冰川融化的積水中行走, 水天一色, 看似一幅绝佳的美景, 但对气候环境来说, 这是令人焦虑的一 幕——仅6月13日一天,格陵兰岛就消融了20亿吨冰川。如今冰川融化的速 度比上世纪80年代快了约5倍。研究人员表示, 人类必须采取行动控制地球变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避免气候变化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一年多以前,外国文学出版社出了一本很有意思的小书——《奇特的一生》,出版者期望它“会引起我国读者的兴趣”,可一年多来,除了《中国青年报》和《书林》上各有过不长的评介文章外,似乎注意到它的人不多,也许这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不为我国读者所熟悉吧。这本被称为“文献性小说”的书确实比较别扭:它没有连贯生动的故事情节,作者的议论说理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大量地引用了主人公的日记和书信,而这些日记又脱出常轨、相当枯
从《爝火集》到《随想录》    “对于战士,生活就是不停的战斗。他不是取得光明而生存,便是带着满身伤痕而死去。”    ——巴金:《做一个战士》(一九三八.七)    《爝火集》与《随想录》第一集是两本新出版的巴金散文集。它们的篇幅也都不算多,加在一起不到三十万字。在巴金半个多世纪的创作活动中,特别是与《家》等许多宏篇巨制相比,也许并不占有什么重要位置。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这两本散文集中看到自建国至
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其中阐述了民族政策。  “邓小平曾在1978年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这并不是什么夸张之词,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每当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毛泽东给新疆各族人民指明方向。”新
每当我读着一些记述著名作家、学者在十年动乱年代所受迫害的文章时,愤懑、痛惜之感总会萦绕心际,久久难以平静。无数珍贵的手稿、书信,就这样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人类文明的倒退呵!  近年来,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劫后余“剩”的作家书简,还出版了几种书信专集,为了解和研究现代历史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我感到庆幸,更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有一种抢救史料的紧迫感,把征集、整理
序《俄国短篇小说选》    在文学史上,先后交替的几种创作方法总是互相排斥,同时又互相联系。完全独辟蹊径,没有本国或外国的前辈可以依傍的作家是很少的。俄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之前,卡拉姆辛和马尔林斯基(一七九八——一八三七)已朝着这个方向作过一些探索和准备,为文学增加了表现手段,扩大了表现领域。在体裁的演进上,他们也是先行者。他们以各自的创作和论著,改变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重诗轻文的局面。卡拉姆辛
粉碎“四人帮”之后,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如《李自成成》、《曹雪芹》、《戊戌喋血记》、《星星草》、《风萧萧》等,很受读者欢迎。有关历史小说诸问题,过去早就有过争论,迄今未都解决,因此我们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以《戊戌喋血记》等书为例,希望展开讨论,促进历史小说诸问题之走向解决,并愿有更好更多的历史小说问世。下面是座谈的记录。《星星草》作者凌力同志允为我们撰文谈谈其创作经过和经验,将另期刊载。    任光椿
当年自己横被口祸,以致弄得笑齿啼颜尽成罪状、无所措手足的时候,曾经怀着虔诚的忏悔心情,去读那篇记载于汉代刘向所著《说苑》的《金人铭》,打算割除烦恼、下决心学金人“三缄其口”了。这篇文章讲了那么多,就说了现代的两句俗语:“当说少开口,遇事躲着走。”它看来产生于思想统治极为严酷的秦代,作者大半是当时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统治者的暴行打断了他思想上的脊梁骨。他站不起来了,还想让大家一同倒下。他假装出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