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f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时代,新的士人文化已经崛起旧的门阀文化尚未退出历史舞台,妓女,这个时代的特殊群体作为一面镜子映射着这个时代的文化碰撞,唐传奇这种唐代盛行的文学方式自然会对这种社会现象有充分的反映,唐传奇中爱情题材的作品占了超过半数,涉及书生与妓女相爱题材的篇目也十分众多。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妓女与书生相恋这一母题的一个高峰。
  关键词:唐代;市妓;士人文化;門阀士家;唐传奇
  唐传奇爱情小说涉及书生与妓女相爱题材的篇目也十分众多。甚至出现了《鱼玄机》这种以妓女的名字作为篇名的传奇作品。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妓女与书生相恋这一母题的一个高峰。《莺莺传》原名《会真记》,是由于传中张生所赋及元稹所续之会真诗。其实“会真”一词,是当时习用之语。今《道藏( 夜字号)》有唐元和十年进士洪州施肩吾(字希圣)《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庄子称关尹老聃为博大真人(《天下篇》语)。后来因有真诰真经诸名。故真字即与仙字同义,而“会真”即遇仙或游仙之谓也。又六朝人已侈谈仙女杜兰香萼绿华之世缘,流传至于唐代,仙(女性)之一名,遂多用作妖艳妇人,或风流放诞女道士之代称,也竟有以之曰娼妓者。[1]
  《莺莺传》中虽然假托莺莺为张生表亲,实则身份是妓女。既然莺莺是妓女,又为何要为她安上崔的姓氏呢?据《国史异纂》叙称,清河博陵二崔是魏晋延续而来的高门。莺莺为什么要捏造高门背景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唐传奇中的《李娃传》。
  《李娃传》叙述的是荥阳公子因为钟情于妓女李娃,资财荡尽,流落为挽歌郎。其父荥阳公得知后,用鞭子把儿子打昏。荥阳公子以乞讨为生,偶然被李娃发现,救回家中,帮助他温习课本,参加科举考试,“策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荥阳公被李娃的高尚行为感动,亲备六礼迎娶李娃。从结局看,李娃是非常幸运的,但稍微熟悉唐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在唐代的。
  《唐律疏义·户婚》(总191条)“人各有隅,色类须同。良贱既疏,何宜配合。”同一阶层的人方能结婚。娼妓既属疏类,如娶娼妓为妻,不仅士子的政治前途将因此而葬送,其子孙后代也要受到影响。唐代吏部,兵部选官吏,明确规定刑家之子及工贾疏类之徒不得应选。从这一条例可以看出,唐代娼妓的地位十分低下。
  李娃的结局又为什么要如此虚构呢?
  《李娃传》云:“(荥阳公)时望甚巨,家徒甚殷。”而结局中写到“有四子,弟兄姻媾皆甲门”,如果这篇文章的内容是真实的,荥阳四族中就只有郑氏“时望甚巨”可能“姻媾甲门”。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诗话(前集)》:“郑畋名相,父亚也名卿。或为《李娃传》诬亚为元和之子,小说因谓畋与卢携并相不咸(和),携诟畋身出娼妓。按畋与携皆李翱甥,畋母,携姨也,安得如《娃传》及小说所云?唐人挟私忿,腾虚谤,良可发千载一笑。亚为李德裕客,白敏中素怨德裕及亚父子。《李娃传》必白氏弟子为之,托名行简,又嫁言天宝间事。且《传》作于德宗之贞元,追述前事可也。亚登第于宪宗之元和,畋相于僖宗乾符,岂得预载未然之事乎?其谬妄如此。”
  傅锡壬《牛李党争与唐代文学·试探李娃传的写作动机及其年代》:“郑亚是白行简籍以刻画郑生的模式。因为郑生与郑亚有许多条件相同。”“(1)郑亚和荥阳公子皆为直言极谏科策第。(2)二人都以文章辞藻见称于时。(3)郑亚的仕宦沉浮与李德裕相始终。这种关系密切的政治立场,是很可能被白行简利用的。”“李娃传当是‘牛李党争’初形成时期的作品。”
  白行简之所以让李娃这个小小的妓女拥有美好的结局,是怀有强烈的政治目的想要诬陷郑畋是娼家之子。可见,与娼妓结合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当时的法律,也是为世人所不耻的。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妓女及妓女后代地位低下。
  魏晋南北朝以来,身居高位的士大夫都出身于崇奉礼法的名门望族,直到唐代,传统的门阀制度仍有很大的势力。由于出身庶族的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进入了政治舞台,权利再分配的矛盾斗争要求突破门阀势力的垄断。新起的庶族知识分子不仅要在社会有形构成的实务利益中争取自身的集团利益,也要求在精神领域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妓女代表奢侈糜烂的唐人风气,而士家大族代表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门阀风气,唐人传奇实现了这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汇。可见,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门阀制度是只能牺牲爱情,成全道义的。因此在唐代这个旧门阀制度仍有力量的朝代,霍小玉.莺莺等人注定了是个悲剧。市妓折射出的不仅是自身命运的抗争及挣扎,更是其时代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110-112.
  作者简介:罗添尹(1983-),女,汉族,泸州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17世纪,西方歌剧在意大利诞生;直到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的背景下,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本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并逐渐产生了“中西合璧”式的中国新歌剧艺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大量不同种类的歌剧作品,如:《小二黑结婚》、《红珊瑚》、《刘三姐》,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阿依古丽》。他们都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加入西方歌剧元素,其中也有中国戏曲板腔
期刊
摘要:《太阳来的十秒钟》和《消失的爱人》分别是当代英美作家拉塞尔·塞林·琼斯和吉莉安·弗琳的代表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写作视角和深度的社会现实关照。本文拟從伦理批判角度对这两部作品在“情”与“法”上的表现手法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揭示当下文学作品中“情”与“法”呈现的颠覆性表现及其背后深层次的伦理批判,旨在引起文学伦理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情”与“法”; 颠覆;文学伦理;伦理批判  文学伦理作
期刊
寒冬过后,山上的檵藜漆花刚含苞,母亲挺不下来,病了,她在一个黎明前逝世了。父亲尚未平反,我也被地方造反派冠之以“具有纵火劣迹”而在部队汽车训练队中被迫退伍。第二年父亲官复原职,我也考上了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县城四五公里的嶂屏村当中学教师。嶂屏嶂屏,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三面峰峦叠翠,一面朝向楠溪江。嶂屏中学共五六个教师,一百来个农村学生。学生全部通学,教师也全不住校都步行上下班。中饭时
期刊
摘要:《沉沦》和《芝加哥之死》分别为郁达夫与白先勇的短篇小说。它们都是留学生文学的重要作品,都聚焦于留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同时呈现出相异的大环境特征和具体肌理。本文将从他者目光的冰冷、性与爱的无依、文化与价值的失根等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论述,试图探究这两部作品中“零余”与“零落”之深层内核。  关键词:自我认同;留学生文学;零余者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曾出现五四时期新青年留学热潮以及五六十年代台
期刊
摘要:废名的《桥》其言语晦涩耐读,渲染故事的手法新奇——使得读者始终与书中人物情境始终保持着某种距离,本文旨从语言营造出的意念世界中的具象,陌生化语言带来新奇的美学感知以及断片化语言结构三个方面入手,展现其“废名私人化语言”所带来的雾里看花般的“距离美学”。  关键词:具象;陌生化语言;隐喻;私人化语言;断片化结构  “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在于渲染这故事的手法。”废名自言如此,读过《桥》之
期刊
摘要: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大多是对故事中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活动的描写,很少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通过日常生活小细节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各种意象、意念、幻觉和下意识,却引人入胜,让读者欲罢不能充满感概,在她的小说中,让人感受到散文的随意、诗歌的空灵、寓言的哲理。本文将对凯瑟林小说的这一独特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对其小说在淡化情节这一精湛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科幻作品的蓬勃发展预示着社会前进和创新的道路不断的反思和展望;当下拥挤的都市中社会阶层矛盾已经凸显,以此为背景科幻作家郝静芳在《北京折叠》中构建出空间折叠的“三元金字塔结构社会”将成为未来都市发展的典范或是噩梦。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对空间折叠环境中人物的伦理困惑、伦理意识和伦理选择进行阐释以揭示其伦理悲剧成因并挖掘作品的伦理内涵,从而深刻体现作品的伦理教诲意义。  关键词:《北京折叠》
期刊
水煮童年趣事    考试考砸  陈勇考试成绩出来了,两科各得了59分。他去找算命先生,问回家要遭打不。那个算命的算了算,说肯定不得遭打。结果陈勇回去,遭他老汉暴打一顿。后来陈勇带领我们去砸那个算命先生的摊子:你这个狗日的骗子!还说我不得遭打,结果回家去比哪次都要遭的凶!    论功行赏  过生日,老汉给我买了个传说中的奶油蛋糕,我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当然也带了很多礼物来。分蛋糕的时候。丁小东拿了最大
期刊
摘要:人生恰似一次航行,每一个人都在利用有限的生命完成从此岸到彼岸的过渡,活法犹如彼岸的灯塔,指引着每个人驶向各自的终点。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每个人的活法也是独一无二的。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选择了自己的活法,去无限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广度,去活出生命的精彩。  关键词:人生;活法;生命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往往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进行概述,引出继叙咏《愤怒的日子》中“死亡”主题在西方音乐作品中的运用,阐释了格里高利圣咏对整个欧洲音乐所做的贡献,表现了格里高利圣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继叙咏《愤怒的日子》  一、格里高利圣咏概述  格里高利圣咏是使用于中世纪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中的教会音乐。至今在西方音乐史上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