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囚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幅照片显示的是一位美军训犬师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用摘除了口罩的军犬恐吓囚犯的场景。这位训犬师名叫麦克尔
其他文献
对爸妈说“我爱你”——肉麻。  听妈妈的话——老套。  给爸妈捶背——做作。  每天承担家务劳动——坚持不了。  那么,用一天的时间把家里收拾得有模有样,再亲自烧一桌菜,让爸妈体会一下你的成长吧——说这是矫情的同学一律被拍飞。细水长流地孝敬父母你做不到,为父母策划一次惊喜你又不屑去做,不要告诉我——你以为对父母的爱不表达他们也能自己感受到。  那么,惊喜是怎样炼成的?    小编支招1:张罗一顿温
荐碟·当古典遇到动漫    古典音乐离你有多远?你的回答也许是:很远很远很远……不说别的,光是“正襟危坐、闭目聆听”的方式已经让我们这新人类觉得浑身不自在了。  然而经典的价值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褪,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古典音乐能以更亲切的面孔来面对我们,从而也让我们从此走近古典音乐呢?  现在,你可以打开影碟机,音乐飘出,充满想像力和个人风格、或风趣幽默或优美典雅的线条和色块随之在你眼前跳起
【摘 要】追求有效教学目标是区域性教改努力的方向。40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一系列教改措施,具有影响力的有:教学“五认真”“讲练工程”、基于学案教学和“学讲行动”。教学“五认真”促进了有效教学规范化管理,“讲练工程”减讲增练促有效教学课堂提效,基于学案教学优化设计促有效教学目标达成,“学讲行动”彰显学生主体促有效教学深度推进。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40年教改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值得探讨的问题。  
顾玉龙,号“龙眼”,时事演绎怪侠,独门武功——“大话国际”。从孵蛋(复旦)出壳,曾被央视发往欧洲常驻,是著名战地记者……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制片人。    人类源于黑猩猩    最近的国际时事似乎都和“黑”有关。  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始祖源自黑猩猩: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类人猿。肯尼亚考古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距今990万年的一种大型类人猿化石,从而填补了人类研究史上的
【摘 要】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必然选择。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着眼于县域教育的发展,基于“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校园文化价值判断,探索多元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在地方文化土壤中自然生长,在学校文化重构中自发滋生,在区域教育实践中自主创生,使得姜堰教育呈现出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发展图景。  【关键词】价值判断;地方文化;学校文化;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
于永正老师古诗《草》的教学堪称经典。华东师范大学李伯棠教授用“四有”来评价于老师的这堂课,遗憾的是李先生没有展开评述。我今天借用李先生的“四有”,并将其压缩成“三有”:有趣、有奇、有味,来具体赏析(因为“有感”似可与“有味”合二为一)。  一、有趣——情趣盎然  于老师的“五重教学”第一就是“重情趣”。于老师说:“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杨九俊先生说:“好玩是课堂
独立还是依赖,是衡量一个人个性心理成熟与否的一对重要标尺,独立性强的人自己作判断,自己作决定;而依赖性强的人则处处附和别人的主意,常因各种原因放弃自己的主见。你是一个善于自己拿主意的人吗?    1. 在某项工作或活动中,你愿意——  和别人合作。(0分)  不确定。(1分)  接受一项确切的任务,埋头把它干好。(2分)  2. 在接受困难任务时,你总是——  有独立完成的信心。(2分)  不确定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庞加莱(Poincare,1854—1912,法国)敏锐地指出:“逻辑并非不毛之地,它那里生长着矛盾。”即使成就辉煌的大数学家康托尔,在他首创的理论之中也蕴含了危机和矛盾。历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产生了“公理集合论”这一数学分支,而哥德尔的不可判定理论推翻了曾经统治数学的“希尔伯特纲领”。    3.第三次数学危机——产生公理集合论  悖论不是谬论,悖论中充满着令人惊奇的内
主持人语  当下的数学课堂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然存在的“知识课堂”,另一种是应然存在的“生命课堂”。当然,这仅是一种大体的分类,并不是科学的界定,因为知识与生命总交织在一起,不能截然分开。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前者的着眼点在于数学知识的授受,后者的着眼点在于儿童的生命成长。  实然是现实的存在,应然是理想的状态。如何从实然的“知识课堂”转向应然的“生命课堂”?我们研究团队认为,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
2005年4月8日,一艘名为“MV蓝色梦想”的货轮缓缓驶进深圳港口,这艘船上载着4万多吨加拿大小麦,这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对中国持续26年的粮食援助中的最后一笔。  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对华粮食援助于2005年底全部停止。这意味着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中国将从联合国的粮食受援国名单上消失,而成为粮食纯援助国。    停止援助为哪般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