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你会提问吗?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上适时适度、灵活多样、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恩之始,学之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我们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没有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如: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的教师喜欢将需要交流探究的问题简单化处理成是非问、选择问,学生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场面虽然热闹,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思维与探究能力的训练。二是指向不明。有的老师在与学生一起分析某一片段时,问“这段写得怎么样?”什么怎么样?是语言,还是情感,抑或手法?问题的指向不明,学生便无法回答。三是提问求成过急,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回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四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当然还存在很多其他提问的误区,这里我不能一一列举。总之这些问题缺少思维内涵,缺失问题情境,缺乏提问设计创新的技能,结果造成了教师的“问题依赖症”,学生的“问题厌倦症”。不能通过问题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对话。
  那如何有效地提问呢?本文就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谈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要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引发兴趣,激活思维。因此,课堂提问,设疑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如:《我的老师》,一上课可这样导入:古今中外每一个伟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鲁迅的背后站着藤野先生:毛泽东的背后站着徐特立先生。他们都怀念自己的老师,他们当年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我的老师》一文中的蔡老师又是怎样的人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求知的新境界。
  第二要旁敲侧击,善于启发。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比如:上《樱花赞》一课时,笔者这样设置问题:“樱花在日本随处可见,为什么作者认为金泽市的樱花是最庄严、最璀璨的?”学习《猎户》过程中,笔者抓住学生对董昆打猎的兴趣,设置问题:“董昆是被访问的对象,为什么文章要先插写尚:叔和‘百中’老人,而把董昆的露面和他的惊险猎豹故事安排在最后来写?”这样精m设疑,旁敲侧击,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经过讨论,很快就统一了认识,
  第三要精心设问,突出重点。
  一篇课文、一堂课都有它的特点,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譬如: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双线叙事结构,内容穿插复杂。针对教材这个特点,笔者精心设置了两道讨论题:一是联系课文谈谈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如何?二是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由于这两个问题能紧扣课文内容加以解答,明白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特别是对有关音乐描写的那一段千古绝唱理解透彻,从而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通过对诗人和琵琶女身世的对比,“琵琶女的身世”和“诗人的感受”这两条线索就一目了然了。
  第四要引伸发问,拓展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学习了《荔枝蜜》中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要因人施问,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后进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总之,课堂提问要把握文章的脉络与主题,相机诱导,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纵观经济飞速发展甚至成裂变式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都无一例外,即中等职业教育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经济飞速发展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势必对中职生的综合素养有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各行各业正急需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中职生的当今,中职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也背负着空前的历史使命。  而如今对中职生的管理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正说明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更有主见,更有思想,当然他们的
期刊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尽管想方设法去学英语,成绩却始终提高不上去。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词汇量太少。由于词汇的缺乏。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都很难提高,尤其是阅读的质量更是与词汇的积累密切相关。。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些学生也早就发现了,他们也一直在尝试提高自己的单词记忆效率,想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那么,究竟该
期刊
[摘要]在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各种教学改革层出不穷,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在初中生群体中,住校生队伍不断扩大,这样的一个群体,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不仅与学生常规管理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语文教学工作也具有紧密关联。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群体的语文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创新;帮扶;提高;教学;成效    在初中学生中,住校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学校的出现。家长重视孩子教育意识的提高,择校风越刮越猛。好的学生,家长总是尽力为孩子选择条件好的学校,以致于农村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面对经选拔后剩下的中下等生,教师只有改变自己传统的教法,寻找适合这些学生的教法,教学才有可能出效果,语文成绩不是死磨出来的,而要靠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去积累,所以要想提高这一帮孩子的语文成绩,必须激发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能逐步学会思考,有
期刊
随着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剧增、=氧化碳排放量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全球气候随之变得日益诡异,人类的生活家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诸多不可测的因素威胁,频繁的台风、干旱、洪水、沙尘暴,冰川加速融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为此,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讨论如何降低
期刊
网络维护一直是学校局域网工作的难点,很多方面是因为网络维护的方法不当引起的,现在多教单位和我们一样都安装了宽带,速度比较快,这使得学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同时在网上做一些其他的工作,长时间的在线和快速刷新这往往容易成为黑客们攻击的目标。那么怎么做才会使我们的网络更安全呢?  首先,应拒绝文件夹的隐藏共享  目前我们局域网中的教师机和学生机使用的操作系统多是WindowsXP,或是Windows200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接触新理念的牛津英语新教材也有一段时间了。折服于这套教材自身编排的独特和新颖的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尝到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甜头。下面将截取课堂教学实践的实例。谈谈牛津高中英语两个W版块的有效整合使用。    一、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W版块介绍    翻开牛津高中英语的前言,我们都能看到对于牛津高中英语单元版块的介绍。W版块指的是单元首页的Wel-come
期刊
学生升入初中经历第一次大型考试之后。我们召开家长会时,经常有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在小学时语文都在八九十分以上。怎么到了初中成绩就下滑的这么厉害,要考到七十分好象都比较困难了。”确实如此,很多孩子在升入初中后,出现了不适应,成绩出现了下滑,我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进人中学后,学生语文成绩有进步的占47%,下降的占34%,还有一部分成绩保持了平稳。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一:知识点由
期刊
“活动单导学”是在“任务驱动”的框架内,在某个教学环节或整个教学流程中,以教师的指导学习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以“活动单”为媒介,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先学后教,教后再学”中,“学”的着力点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的着眼点在于思想、方法的引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体现在以“活动单”为媒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
期刊
[摘要]记忆是人生学习的第一步,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方式。“记住了”就像在人的头脑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只有播种才会有接下来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很多人习惯将文科理科分开,强调文科要学好要强记熟记,而理科关键要理解,如果不理解,记住也没多大意义。其实不然,对于理科,如果当时不能理解怎么办?首先“记住!”然后再去理解是唯一的选择。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在物理教学中对记忆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