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环境下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经济发展迫在眉睫。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强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这是所有职业教育学校需要思考并为之努力的共同方向。本文主要结合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发展前景,总结新的环境发展态势下中职教育想要实现新的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中职教育;新环境;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46-01
  新的改革环境下,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态势的强化已走上正轨,想要适应时代的进步需求,国家社会就要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此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需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就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新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整体的进步。
  一、强化理论课程教育 增加实践课程设置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劳动岗位变化逐渐加速,中职学校的学生想要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内完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中职教育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要从基础入手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良好的基础理论的支撑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新的知识内容。另外学校方面要调整在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技能培训方面教学的比重,要给与技能训练一定的重视。中职教育除了要强化文化基础教育,还要保证所学知识能够实际应用到生活中,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塑造,要保证生产实习的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数量。生产劳动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组成内容,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劳动型人才,要保证输送给社会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保证所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职教育要重视对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人才的培养,保证人才培养水平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求。但是现实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中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锻炼。所以,日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二、设置选修课程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时时推进,劳动力市场也顺应市场的发展不断变化,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很可能经历多种职业角色的转换。所以,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的重要方向就是塑造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在提高人才能力的同时强化其个人素质,这也是目前中职教育的根本教育目标。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在设置职业指导课程的时候,除了设置了职前教育培养课程,还设置了之后继续教育的培养安排,除了面对已经接受职业培训的在校学生之外,还面对社会大众广泛招生,保证社会人士在职之余也能接受更为广泛、可以帮助自身实现能力发展的教育机会。所以,我国今后的中职学校职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可以参考国外的设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选修课程的设置比例,让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真正落实选修课的实践操作训练。不同区域可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符合本地特色的经济教育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确定并完善自身的努力目标和择业方向,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产学合作制 增加校企联系
  职业教育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教育模式, 中职教育的关键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劳动型人才,其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育教学工作体现出了很强的特殊性。想要实现中职教育的发展,就要继续完善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国内中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并不能满足院校学生对职业上岗的需求,在这方面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丹麦的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一般都在学校和企业同时进行,学生一般都以合同制形式在企业实习,职业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日后的工作当中,这种教育形式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之外,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对于企业劳动力紧缺的状况也会起到缓解作用。再有在开发课程的时候,职业学校主要由教育界专家进行课程设计,企业方面却并没有提供充分的参考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就不能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劳动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这样的目标,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近来多方宣传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企业为学校提供技能实习、实践基地;但在相关政策未出台前,这种模式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追逐利润的企业无法承担生手所带来的损耗。另一种则是建成一种前校后厂的模式,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设施完备的学生实践基地。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多方投入,但是对于教学来说,后一种方案显然更为合适。无论如何,职业教育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无须再培训就可以上岗就业的技能。所以,我国中职教育学校的课程设计应该邀请合作企业参与进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教育内容,由教育专家设计符合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方案,这样的课程才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适合社会和企业的性需求,也从根本上阐述并标明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四、构建“双师型”师资建设
  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直接影响到其教育目标的完成状况,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需要掌握相关科技知识培训和经过实际企业实践过程才能获取资格。中职学校的所有授课教师要具备全方面的能力,专业文化课的教师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专业技能;技能专业教师要了解最新的理论知识结构,保证自身的全方面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育能力。想要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就要强化教师培训,结合教师的实际状况进行培训,组织进修,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学内容的更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方法。另外学校方面可以要求企业内部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讲座或任教,招聘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生产工人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应用操作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论
  文章分析了社会发展环境下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总结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对劳动型人才的需求,总结多种人才培养方向提高中职教育的发展。从课程设置入手,完善规划,接着完善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再就是完善教学体制,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为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个人能力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保证学校方面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最可靠、最先进的后备支撑,保证人员发展和教育水平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J].成人高等教育,2005,(3).
  [2]郑声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1).
  [3]张金英.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李厚本.职业化内涵探析--兼论职业化研究的几个视角.职业时空.2010. 121-122.
其他文献
中日两国虽互为邻邦, 其文化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但两国人民的国民性格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两国人民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识.通过对两国审美意识的研究我们可
我今年12岁了,我从小就喜欢书,童话书、漫画书、故事书都能令我着迷,说起来,我的书龄也有几年了,回望我的童年,几乎都是与书为伴.小时候总是妈妈给我讲故事,但是现在,我已经
笔者结合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是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形式多样,学会思考,快乐语法,交际离不了.这仅仅是笔者探究的心得,
电子档案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和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档案处理的高效性。电子档案对于各行各业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每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看台文化做了系统的研究。在界定体育看台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绿色体育看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绿色体育看台文化建设的经济,社会,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的考试体系也逐步随着发生改变.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考试的就是高考,那么面对高考的不停改革,奋战在一线老师该如何应对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行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物流服务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们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慢慢提高,单一物流企业不能服务于一切类型的物流,不能提供所在区域的物流
2012年寒假爸爸带我去赶庙会,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我买了本《海底两万里》,经过二十多天的阅读,我把这本书看完了.rn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法国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他的仆人康
摘要:传统的政治试卷讲评课,总是教师在台上教师滔滔不绝按考题顺序一题一题的讲下去,台下学生一部分跟着老师思路,小声应和;一部分若有所思,有些疑问想问,但碍于面子,或因时间关系不好当场质疑而欲言又止;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无所事事……以致造成教师讲得周到详尽,兴高采烈;学生答案改完,不知总结,不懂反思,下次同样的题再考,一切照旧。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校正在进行的《高中政治学科合作学习
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