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xcc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本文结合新课标[1]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认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验证性实验和封闭式实验、改进实验及其手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农村中学 新课程理念 创新教育 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因此,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准备要充分
  农村中学的学生实验基础比较薄弱,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会碰到较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得当,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疑惑,及时体会到实验的喜悦。教师要练好扎实的实验基本功,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动手做实验,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
  二、操作要规范
  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好奇,上实验课时,常比较盲目、不专心、好动,摸摸碰碰仪器等,常处于无序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好上课内容及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要明显,现象不明显,或者学生看不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
  三、安全要重视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如制取和使用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实验。像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对易燃、易爆物进行的实验就要更加小心。例如氢气的实验、有关白磷的实验等等。在具体教学实验操作实践中,教师都要做充分考虑,并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2]。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农村中学条件限制的条件下,实验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3]”的最佳意境。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而化学又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
  (二)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在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如人教版《化学》铁钉生锈实验,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生锈的事例,进而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我们姑且不论学生的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就这一份积极参与认真钻研的劲头不让我们为之激动吗?!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的原则就是让学生主动创新。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第一版
  [2]《中国教师》.[j]2009年第s2期
  [3]《中国教育网》.[j]2011年23期
  [4]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5]《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j]中国期刊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 教学情境 应对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学位
【摘 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阶段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幼儿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幼儿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家长期望“跑偏”、长辈过度宠爱、幼儿教师对孩子教育的诸多无奈之举……借鉴国外的幼儿教育之长处,对我国幼儿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 重要性 现状 国外经验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
校本教研不仅是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全面推广实施新课程,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我们教研组探索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教学评价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机制,深入开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并以分层多彩的教研形式作依托,以科学有效的运作策略作保证,促使校本教研活动规范健康地运行。实践表明,课例研究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