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析心血管超声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溧水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120例患者均给予了综合性的检查,观察组患者辅助诊断采取心血管超声,对照组采取诊断采取常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后,观察组患者51例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9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患者33例患者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7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两组比较检查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心血管超声检查诊断心血管疾病,效果较好,该检查方法无创、简单、快速,患者耐受性好,提高了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率,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情况,是一种较好的辅助诊断方法,值得应用。
【关键词】 心血管超声 心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肺动脉栓塞是心血管疾病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病理特征为肺动脉或静脉系统或分支被右心室的血栓堵塞,进而使正常的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受到阻碍。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死亡率高达在35%以上,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检查设备也不断的更新,心血管超声对该病的诊断效果较好,为此,本文笔者通过对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心血管超声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溧水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心慌、乏力、呼吸困难,有的患者还伴有咯血等情况。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5.3±6.5)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5.4±6.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0例患者均给予了综合性的检查,对照组采取诊断采取常规方法。观察组患者辅助诊断采取心血管超声,具体操作为:仪器选择飞利浦IU22及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超声探头为S5-1,探头频率为1-5MHz,周围血管探头频率为5-12MHz及3-11MHz。对患者进行胸部超声检查,对左室长轴切面、心尖腔短袖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剑下四腔及心室短轴切面进行检查,并仔细观察患者主动脉、右心系统、左右分支动脉的形态和大小,是否存在栓子,观察三尖瓣的反流速度及返程量,并进行估测右室射血前及射血时间、肺动脉压力、血流速度及加速及减速的时间。同时检查患者下肢静脉是否存在血栓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5.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及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以t值和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肺动脉栓塞右心超声检测值分析
观察组患者9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51例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其中直接征象9例:患者肺动脉内具有血栓情况,3例在左肺动脉栓塞,且为部分栓塞,6例患者为右房栓塞,其栓子在右房侧壁且伴随心脏搏动而缓慢摆动。间接征象42例:24例患者右心系统的肺动脉收缩压发生了显著升高,且形态发生改变,18例患者超声检查周围血管发现深静脉血栓。见表1.
2.2 频谱多普勒现象表现:36例患者发生三尖瓣反流,且使用连续性的多普勒测量患者反流速度,并进行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情况。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51例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9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患者33例患者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7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两组比较检查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患者病情不同,且临床表现不同,病情较轻的患者,其会有3个左右的肺段受到影响,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其会有14个左右的肺段受到影响,胸部疼痛是该病比较常见临床症状,一般会有70%以上的患者发生胸痛,当患者发生咳嗽时,疼痛会加剧,65%的患者,其疼痛为胸膜性疼痛,是由于较为小的栓子影响胸膜引起。目前对于胸膜性疼痛发生的病因还未有统一的说法,不过临床上将其最为肺梗死的重要提示,不管患者是否存在咯血情况。较为大的栓子导致的疼痛与心绞痛的症状较为相同,因此,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因此,临床诊断中患者的胸痛表现要与心绞痛症状进行鉴别,同时也要与夹层动脉瘤进行鉴别。
臨床上发生肺动脉栓塞,病情非常危险,其特异性较差,因此,在诊断时总是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进而致使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造成病情加重,进而严重造成患者死亡,该病的死亡率已达35%以上。在临床诊断中,采取心血管超声诊断效果较好,心血管超声能够将患者肺动脉血栓的症及右心系统症状检测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此外,该检查方法该可以对心包填塞、急性心梗、室间隔穿孔等疾病进行鉴别。该检查方式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征象表现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直接征象是左右肺动脉栓子的回声及主肺动脉的栓子的回声。间接征象是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室间隔运动异常等。直接征象便可最为临床诊断的依据。该检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对患者动态病情进行诊断,同时也可以为临床血流动力学改变提高必要依据,对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51例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9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患者33例患者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7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两组比较检查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表明,采取心血管超声检查诊断心血管疾病,效果较好,该检查方法无创、简单、快速,患者耐受性好,提高了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率,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情况,是一种较好的辅助诊断方法,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清,宋慧茹.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3:85-86.
[2]汪隆海,陈启松,夏芳,张平,何海军. 定量检测大内皮素-1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06:646-647.
[3]杜红娟. CT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6:85-86.
[4]罗永新. 血脂检验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06:634-635.
【关键词】 心血管超声 心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肺动脉栓塞是心血管疾病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病理特征为肺动脉或静脉系统或分支被右心室的血栓堵塞,进而使正常的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受到阻碍。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死亡率高达在35%以上,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检查设备也不断的更新,心血管超声对该病的诊断效果较好,为此,本文笔者通过对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心血管超声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溧水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心慌、乏力、呼吸困难,有的患者还伴有咯血等情况。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5.3±6.5)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5.4±6.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0例患者均给予了综合性的检查,对照组采取诊断采取常规方法。观察组患者辅助诊断采取心血管超声,具体操作为:仪器选择飞利浦IU22及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超声探头为S5-1,探头频率为1-5MHz,周围血管探头频率为5-12MHz及3-11MHz。对患者进行胸部超声检查,对左室长轴切面、心尖腔短袖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剑下四腔及心室短轴切面进行检查,并仔细观察患者主动脉、右心系统、左右分支动脉的形态和大小,是否存在栓子,观察三尖瓣的反流速度及返程量,并进行估测右室射血前及射血时间、肺动脉压力、血流速度及加速及减速的时间。同时检查患者下肢静脉是否存在血栓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5.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及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以t值和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肺动脉栓塞右心超声检测值分析
观察组患者9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51例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其中直接征象9例:患者肺动脉内具有血栓情况,3例在左肺动脉栓塞,且为部分栓塞,6例患者为右房栓塞,其栓子在右房侧壁且伴随心脏搏动而缓慢摆动。间接征象42例:24例患者右心系统的肺动脉收缩压发生了显著升高,且形态发生改变,18例患者超声检查周围血管发现深静脉血栓。见表1.
2.2 频谱多普勒现象表现:36例患者发生三尖瓣反流,且使用连续性的多普勒测量患者反流速度,并进行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情况。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51例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9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患者33例患者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7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两组比较检查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患者病情不同,且临床表现不同,病情较轻的患者,其会有3个左右的肺段受到影响,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其会有14个左右的肺段受到影响,胸部疼痛是该病比较常见临床症状,一般会有70%以上的患者发生胸痛,当患者发生咳嗽时,疼痛会加剧,65%的患者,其疼痛为胸膜性疼痛,是由于较为小的栓子影响胸膜引起。目前对于胸膜性疼痛发生的病因还未有统一的说法,不过临床上将其最为肺梗死的重要提示,不管患者是否存在咯血情况。较为大的栓子导致的疼痛与心绞痛的症状较为相同,因此,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因此,临床诊断中患者的胸痛表现要与心绞痛症状进行鉴别,同时也要与夹层动脉瘤进行鉴别。
臨床上发生肺动脉栓塞,病情非常危险,其特异性较差,因此,在诊断时总是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进而致使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造成病情加重,进而严重造成患者死亡,该病的死亡率已达35%以上。在临床诊断中,采取心血管超声诊断效果较好,心血管超声能够将患者肺动脉血栓的症及右心系统症状检测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此外,该检查方法该可以对心包填塞、急性心梗、室间隔穿孔等疾病进行鉴别。该检查方式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征象表现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直接征象是左右肺动脉栓子的回声及主肺动脉的栓子的回声。间接征象是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室间隔运动异常等。直接征象便可最为临床诊断的依据。该检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对患者动态病情进行诊断,同时也可以为临床血流动力学改变提高必要依据,对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51例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9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患者33例患者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7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两组比较检查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表明,采取心血管超声检查诊断心血管疾病,效果较好,该检查方法无创、简单、快速,患者耐受性好,提高了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率,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情况,是一种较好的辅助诊断方法,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清,宋慧茹.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3:85-86.
[2]汪隆海,陈启松,夏芳,张平,何海军. 定量检测大内皮素-1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06:646-647.
[3]杜红娟. CT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6:85-86.
[4]罗永新. 血脂检验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06:63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