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乐于习作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既然“学习运用语言”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习作指导,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是训练和检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我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培养学生习作信心作为让学生乐于习作的两件“法宝”。
  一、用兴趣作为学生乐于习作的引路人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理成分。如果在习作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欢天喜地、毫无惧怕地走进习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罗丹也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习作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是生活的需要。因此,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习作情景,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便会让学生产生观察的兴趣,有了观察的欲望,何愁没有习作的“源泉”呢?如在训练写景类习作时,我选择了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以“晨运”为由将学生带到操场,置身于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爱玩的天性表露无遗。我便趁机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与平时有何不同,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顿时围绕“雾”这一话题“开了锅”,接下来的习作便水到渠成了。
  (二)评论热点,激发情趣
  收集并评论当前校园及社会的热点事件,也是培养学生乐于表達的途径。因为这些事件都是学生亲历的或熟知的,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为学生创设充分的自主习作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增强学生的习作热情是不无裨益的。比如,近期我校正配合交警部门创建平安大道,学校内外都张贴了大量的交通宣传图文资料。我便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观察画片,畅谈对些事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讲解了自己学到的交通安全常识;有的发表了自己观察图片的感受;一位因车祸而致残的同学更加声泪俱下地向我们讲述了她遭遇车祸的惨状……,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便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为题发起征文活动。此举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习作训练,更加延续了他们对于习作的热情,乐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内心感受。
  二、用信心扬起学生乐于习作的风帆
  适当的赞赏能成为激发学生乐于习作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惩罚往往表露出抵触情绪,而赞赏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会时常热情、真诚地赞赏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消除对习作的厌倦心理,更加乐于习作,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一)用批语赞赏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批改学生习作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而一个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总是有高有低,习作质量也时优时劣。怎样让每一们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把给学生写批语作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細心品味每一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我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写上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批语。如“我建议你用这个词更贴切。”“这一句写得真美!”“嗯,精彩极了。”“我也了解了你的表弟,我还想知道,他有什么爱好呢?”……随时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在赞赏我,我要更加努力。当学生把习作作为一种享受时,试问:还有什么能浇灭他们乐于写作的热情?
  (二)用成果激励学生
  当学生的习作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他们便会不满足于现状了。因此,让学生享受成果便成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习作的动力。我一方面组织一些习作竞赛,以扩大学生习作的交流范围,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获奖佳作编入《习作集》,对于特别优秀的习作向高的层次努力,当最终有五位同学的作品在入选茂名市的《绿苗竞翠》一书时,同学们顾不得羡慕便动手创作起来,学生间的习作竞争意识也被培养起来了。
  当然,要让学生的习作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创意的表达”。
  实践,真正地帮助学生用好所学的语言文字,做到文从字顺地“我手写我心”。
其他文献
漠视,指轻视,不重视。语出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人於尔貌合而神疎,外关切而心漠视,宜乎不宜?”现在家庭中,很多呈现出421或者422的结构模式,即家中的老人、父母和孩子。孩子的成长,家长都备受关注,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往往是越多越好,从不要求回报,于是,幼儿只知接受,而不知还要去分享和回报,这与父母或者长辈的包办代替是息息相关的,长期以往,幼儿形成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视
期刊
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越来越为学校教育所引入与运用。当多媒体设备引入幼儿园,教师们感受到多媒体设备带给幼儿教育的便捷,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先进、更加丰富的实践和研究平台。具有许多传统手段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它将声音、图像、文字集于一体,更能有效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学工作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我园在
期刊
天性好动、贪玩、自制力差的青少年,免不了要犯错误。人非草木,孰能无过?犯了错,并不可怕。只要能接受批评教育,认识错误,自觉反省,努力改正,那么,他们就会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更快的成长起来。可是,如果犯了错误。教师批评、惩戒不合时宜,无限“扩大化”,一味地谩骂和责打,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有可能还会因此而伤了他们易感的心,破罐子破摔。  作为一名老班主任,我发现有些教师在批评、惩戒学生时存在扩大化现象
期刊
农村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欠扎实,而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又应该如何教学呢,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经二十年的摸索,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作文教学训练,对提高农村学生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一定帮助的。  一、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要结合自己生活环境来选取写作材料  农村的学生,语文综合水平较低,尤其是寫作水平不高,写作训练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学生的生活画面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
期刊
教学目标: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关于描写祖国山川的词语,培养摘抄的习惯。  3.了解山水诗人王维,赏析短文中的诗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语文七色光,知识大银行,种类多又多,学习真快乐!”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畅游乐趣无穷的“语文七色光”乐园,相信我们一定会在丰富多彩的乐园里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你们准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并通过更细化的语言知识目标和分级词汇表明了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知识目标。修订后的课标强调语言的工具性,是对语言本质的回归。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之一。我们在教学设计活动时,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能理解他人的语言,还要能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思想。在小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枯燥的学科,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对新知识既充满好奇又充满自信,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
期刊
人人都说:“爱是一种奉献。”它犹如一股甘泉,一股热流,能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用爱心呵护学生的梦想,用爱心赢得学生的信赖,用爱心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总的一句话,用爱心触及学生的心灵!  参加教学工作二十几年以来,我一直都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全心全意地把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寓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把自己的爱倾注于每个学生的身上。即使再苦再累,也觉得只有当班主任才
期刊
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逐步降低,小学新教材(数学)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降低了,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应关注什么呢?  一、计算教育应关注“算式的意义”  “问题教学与运算教学紧密结合”是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大变化,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的教学单元。这种变化对传统的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由单纯的计算技巧训练转向算式意义的理解,由低层次
期刊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使命。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使命。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常常以此教育自己的学生:一个好学生不单要有优异的成绩,而且要拥有高尚的品德。即使你成绩再好,若没有好品德,你算不上一个好学生;但如果你成绩不好,品德却很高尚的话,你依然是个好学生。可见,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