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艺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e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69-02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首动人的乐曲,让人身心愉悦。前苏联著名的教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创造的融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教学氛围,它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发思维、陶冶情操为目的,以知识性和科学性为前提,以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为主要因素,是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性常表现为教学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程序或规格、相对稳定的形态、判断完成目标明确的标准,即称之为教学结构。
  但是,以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来判断教学活动是否具有科学性这种说法是不明智的,因为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师生的配合是不是融洽,也并不能说明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尽管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只有科学的教学结构而无好的课堂教学实效,也是不行的,反之亦然。
  课堂教学就其本身来说,它具有几个基本的要素:首先,从实践的角度看,它具有人的因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这个要素的最主要内容,并且和教材互为一体,三者立体交叉形成复杂的多边关系;其次,实施方式上看,课堂教学是由若干教学活动来构成的,这种活动可以由教师随教学内容分为几个部分组成。根据新课标所制定的教学原则,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为解决学生所学而设置的有目的,有手段、追求一定结果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具有教学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追求一定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要想让以上几个要素要构成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就必须恰当运用各种灵活的方法,将它们贯穿起来,让课堂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和开拓性。
  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实现这种结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必须从下面几方面努力,并且也通过这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通过学生的读写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融洽,就很有必要对师生双方的认识进行统一,教者就应该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学习语文的天地,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得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特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
  二、注重学生的模仿,发挥学习多方面的认知能力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以本人所教的三年级课文《翠鸟》为例。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的训练美文,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
  三、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教学中文字与情感的联系
  和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要结合课文使师生进行情感交流。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的变化,把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和学生的认识都要深入理解,使教学内容与师生的理解融为一体,才能让教学活动达到协调自然,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新的认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文字是表达感情的载体。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把学生能够领入到课文中,这既是教学的一个要点也是一个难点。而且小学生对课文含义的认识也大多是通过教师本身的教学来实现的。
  (3)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获取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艺术,必须遵循学生认知思维的客观规律,并与之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认知思维的规律一般是由感知——理性,这是一次飞跃,再由理性上升,形成认知上的第二次飞跃。根据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从而认定教学规律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运用多种不同的、与认识规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教学的内容转变成一种智能,使学生具有不拘一格的应变能力而终身受用。
  而且作文教学也能够采取这种模式,在进行写作指导时,对作文的审题、立意时,如给材料作文自拟题目的辅导,鼓励学生的思维朝不同的方向辐射,每一个方向的辐射又把感知、深化、迁移交织在一起。最后,再通过筛选归纳,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选出那些与材料的主题联系最紧密、最能体现材料中心论题或论点的题目加以分析,编写写作提纲。这种方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大胆创造、学生的能力较好的发展。
  诚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能够从方方面面来展示其特性,无论是有教学的语言还是教师的对自己知识的传授方式,都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但以上几个方面的结合,我认为是最基本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质是使教学的各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宽松和谐激趣法、赞扬欣赏激趣法、认真倾听激趣法、 平等评学激趣法。通过这四种激趣法营造了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67-02  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题海式教学已经逐渐进入并慢慢占领了课堂,但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难以去理解到深层次的语文个性,唯有了解创作背景,寻找与作者的共鸣并藉此产生自身独有的思维模式,才能更好的凸显语文个性。  【关键词】语文个性 慢节奏,深层次 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69-01  所谓语文个性,就是“蕴含在作品中
【摘要】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金融危机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等重大战略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80-01  我国的高校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化
【摘要】随着社会对小学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的语文教学进行了系列的改革,然而在不断深化的小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依旧表现出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应的教学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为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创新 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关于高校的教育问题,但是对于职业规划问题却是大部分高校学生头疼的问题。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技工学校本来不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但是我国却很缺乏技工,所以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决定自己的未来的走向,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技工学校 职业生涯 规划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