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金融危机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等重大战略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80-01
我国的高校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化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并且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速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其次是培训支持。各高校也都在致力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就业心态不端正。部分毕业生存在想法不切实际,只考虑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国家各级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又由于竞争过于激烈,许多毕业生多次受挫,而产生对就业问题的恐惧、急躁、自卑等心理,难以正确面对就业现状。其次,当今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薄弱。因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宠爱,很多人的自立意识和能力都很薄弱,因缺乏压力和紧迫感,学习上怠慢,学生自身素质自然有所下降,就业时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2.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门制定的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不能全面彻底的维护大学生的权益,或者有些政策制定了却没有得到落实,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得不到应有的优惠和保障。目前,我国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但相关配套制度以及教育改革未能跟上步伐。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在短时间内没有显著改善,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3.高校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教学体制,一些高校的学科门类过多,专业设置过细,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基本素质和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不够系统,由于就业指导课还处在起步阶段,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内容常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难以适应现在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式。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毕业生正处在一生中事业拼搏的起点,不应只是一味的眼高手低、贪图享受,更应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因为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那么大学生在学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更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尽快的融入社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我国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是分不开的,它们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一是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二是政府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进而推动大学生就业。同时,还应做好毕业生的培训工作。
3.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高校应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科学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学科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对紧缺人才所要求专业的招生数量。健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的利用学校这个平台获得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面试应聘技巧,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顺利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机制、舆论和社会氛围,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我相信通过大学生自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继亮,陈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
[2]周圣洲.思想政治工作方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3]杨雅厦.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就业促进[J].科技和产业,2012(3).
[4]范丽娜.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9).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80-01
我国的高校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化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并且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速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其次是培训支持。各高校也都在致力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就业心态不端正。部分毕业生存在想法不切实际,只考虑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国家各级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又由于竞争过于激烈,许多毕业生多次受挫,而产生对就业问题的恐惧、急躁、自卑等心理,难以正确面对就业现状。其次,当今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薄弱。因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宠爱,很多人的自立意识和能力都很薄弱,因缺乏压力和紧迫感,学习上怠慢,学生自身素质自然有所下降,就业时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2.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门制定的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不能全面彻底的维护大学生的权益,或者有些政策制定了却没有得到落实,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得不到应有的优惠和保障。目前,我国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但相关配套制度以及教育改革未能跟上步伐。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在短时间内没有显著改善,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3.高校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教学体制,一些高校的学科门类过多,专业设置过细,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基本素质和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不够系统,由于就业指导课还处在起步阶段,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内容常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难以适应现在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式。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毕业生正处在一生中事业拼搏的起点,不应只是一味的眼高手低、贪图享受,更应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因为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那么大学生在学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更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尽快的融入社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我国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是分不开的,它们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一是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二是政府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进而推动大学生就业。同时,还应做好毕业生的培训工作。
3.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高校应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科学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学科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对紧缺人才所要求专业的招生数量。健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的利用学校这个平台获得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面试应聘技巧,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顺利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机制、舆论和社会氛围,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我相信通过大学生自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继亮,陈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
[2]周圣洲.思想政治工作方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3]杨雅厦.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就业促进[J].科技和产业,2012(3).
[4]范丽娜.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