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后,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我在报馆里等待看样刊,无聊的时候就翻开了一本书,开篇第一句话说:
  “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把全部时间用来觉悟,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我当时很震惊,因为那会儿我已经过了三十岁,却完全不知道“觉悟”是怎么回事。
  我开始思考:什么是觉悟?
  不久之后,我辞掉了所有的工作,到山上去闭关,去清修和思考,开始走进佛教的世界。
  清修持续了三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的作品中有了很多关于宗教的元素。
  年后,我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很多领悟,明白“觉”就是“学习看见”,“悟”是“我的心”,所谓“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因为心恋红尘,我决定下山。
  在山下路过一个水果摊,我想买点水果,当时老板不在,我便在边上等。这时候一个路人过来,问我水果怎么卖,将我误认为老板。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经过了三年修行,大家竟然看不出来我很有智慧?随即我就意识到,觉悟修行并不会改变人的相貌,只是内心起了革命。
  之所以讲觉悟,是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们把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紧急的生活,会发现很多人都在紧急地生活,随
  书伴人生
  波逐流,而不是重要地生活。
  什么是重要的生活?陪着爱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有没有幽默感,懂不懂得爱和宽容——这些是重要的。
  而每天着急上班、学习、考试,是紧急的。当人整天在紧急的事情里面打转的时候,“琴棋书画诗酒花”就会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
  要学会腾出一些空间,进入“重要的生活”。
  怎樣才能觉悟?
  你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01.尽量把人生留给
  那些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叫陆羽。
  他是一名弃儿,长大后,他给自己取了陆羽的名字,意思是漂流在陆地上的一根羽毛。
  他立志要喝遍天下的茶,饮遍天下的水,于是从九岁开始就一直旅行。
  我后来曾追随他的饮茶之路去寻访,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不容易。
  全国的茶区那么多,在只依靠步行的年代,他都一一走遍,还写下了《茶经》——这成为迄今无人超越的经典,支撑他的,就是一股叫作梦想的力量。
  他懂得,在有限的人生里,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02.世俗的事务并非无价
  什么是无价的?是浪漫的精神。
  什么是浪漫?“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喝茶……”
  这些都是浪漫。
  浪漫其实就是创造一种时空、一种感受、一种向往、一种理想,在你的世俗土地上开出一朵玫瑰花。
  即便是被世俗捆绑,即便是处于人生低谷,也要时刻保持浪漫精神。
  03.不要失去对真实价值
  的认知
  现代社会,很多人对价值的认知已经不那么清楚。
  我认识北京的一个有钱人,是个矿产大亨,每年赚一百多亿人民币。
  他家地面铺的是玻璃,下面水池里养着锦鲤。
  这些锦鲤都经过标准的挑选,不合格的鱼会被拿去扔掉或给大鱼吃。
  因为不符合某些标准,有些锦鲤一出生就被决定了凄惨的命运。后来,我把那些不合格的鱼买了回来,养出来也格外与众不同。
  人如果只认识统一的、固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很可怜的。好在人不是锦鲤,就算出生微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04.这个世界是多元的
  这个世界的可怕之处在于,大部分人被训练成单一的人,按照上学、考试、工作、结婚等标准流程活着。这很值得检讨。
  你看看这个世界,辣的是辣椒,酸的是柠檬,苦的是苦瓜,甜的是甘蔗。
  如果你把他们养在一块土地上,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全部死掉,或只有一种活下来。
  他们本来活在不同的土地上,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如果硬将他们放在一起,也许辣椒最后会变成苦瓜。
  人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质,但是也要包容别人的不同,这个世界才会精彩。
  因此家长也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作比较,因为辣椒不需要和茄子比较,辣椒只要自己够辣就好。
  人从小就要发现自己最合适做什么,做什么才最快乐。我这辈子一直想当作家,从来没有改变。
  清华大学举行一百年校庆的时候,有学生问我:“你已经写了一百七十多本书,还会接着写吗?”
  我的回答是,如果我下午会死,我会写到今天早上;如果明天会死,我会写到明天早上。
  我已经写了四十多年,一直在想,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我要一直努力。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
  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
  如果每天都成功,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去到哪里,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责编:王晓静
  实习编辑:付露露
其他文献
“张爷爷,我们来借书了。”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村委会的农家书屋,今年74岁的张廷广被刚放学的孩子们簇拥着,在这间小小书屋里,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爷爷。从2012年起,张廷广便义务协助农家书屋的管理,一干就是9年。  74岁退休教师爱读书  协助农家书屋管理  张廷广今年74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如今儿女们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儿居住在村里。  张廷广很喜欢读书看报,自从通木村有了农家书屋后,
期刊
人文学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据统计,我国大学文科研究生的读书量,大大低于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读书量。现在,我们有些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过去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诸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三年中,要加大自己的读书量,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一  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现在我也要向你们强调这一点。我想,这也许可以
期刊
花洲书院是我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隅,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建。其为世人所熟知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创作于此。花洲书院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一)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生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唐代宰相范履冰之后,其父范墉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吴越王钱俶归宋。范仲淹两岁而孤,生母谢氏改嫁朱文翰,从宦湖南安乡、淄州、
期刊
在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第一节,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母亲喊他出门上班,公司来人要他赶快到岗,可是一打开门,父亲就充满厌恶地把他推回了房间。他倒在地板上,血流如注,门砰地关上了,屋里一片寂静。  不久前,四十五岁的加拿大小说家斯蒂芬·马什拿出《变形记》的这一节,输入了人工智能写作程序Sudowrite,后者随即为他续写了下面的文字:  格里高尔独自一人时
期刊
一、什么是“读懂”  读书,特别是对于孩子的读书,应该聚焦于“读懂”。很多时候,我们强调要从兴趣入手,总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却往往会忽略了一点——当你读不懂、学不会、做不对的时候,很难产生兴趣。读懂一本书,才有可能爱上这本书。读懂遇见的书,才有可能遇见阅读、爱上阅读,才能产生真正的阅读兴趣。  “懂”字有它的本质的意思,就是心里要了解情况、掌握情况,是从内心的里面来知道、来了解。“懂”肯定不只
期刊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  “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情商极高,善于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不论什么场合,他都能镇定自若。在战场上,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沉着使他能赢得所有军人的尊重。  而在社交场合,他的沉稳风度使他能够永远成为人群的中心……虽然年纪轻轻,又是名门之后,可他身上见不到一点儿纨绔之气,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
期刊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诸子百家之纵横家的创始人。他被后世尊为“谋圣”。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家,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毛遂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史记·张仪列传》就记载张仪曾与苏秦一起事奉鬼谷先生学习术数。《太平广记》记载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诩,亦居清溪山中。”  《鬼谷子》是独传的纵横家学派的子书,集经验总结和理
期刊
我们从小就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  王屋、太行的这两座大山,阻隔了愚公家族外出的道路。于是愚公决定倾尽家族之力,来挖走这座大山,并且立志子子孙孙要不停挖下去。最终愚公的精神感动上天,天神施法,将这两座山搬走。  虽然愚公的精神可嘉,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天神,也没有一夜之间移走两座大山的神术。  这世上最难逾越的山,不在外界,而在自身。当“大山”难以移动,我们只能改变思维,改变自己。唯有移走思维上的三座
期刊
说起《五杂组》,有人会提出疑问:书名不是《五杂俎》吗?以为是“俎”和“组”字形相似导致错讹。这是一个误会。“俎”是案板的意思,“杂俎”,就像是案板上堆着杂七杂八的菜;而“组”则是纺织品,“杂组”可以想象成一块五彩斑斓的布,两者都用来比喻内容丰富繁杂。大概是段成式《酉阳杂俎》名气太大,所以有人把谢肇淛《五杂组》的“组”也误作“俎”了。  顾名思义,《五杂组》这部书颇有一点囊括世间万物的野心。书分为天
期刊
今年5月7日,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诞辰160周年(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泰戈尔是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创办者。白开元先生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部翻译,是《泰戈尔文集》的主编之一。现发表他这篇文章以兹纪念。  ——编者按  1937年4月14日下午,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里一座新落成的两层楼建筑,张灯结彩,高朋满座。在一连串鞭炮声中,泰戈尔在首任中国学院院长谭云山的陪同下进入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