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男孩一球成名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NBA赛场上,黑头发、黄皮肤的华裔小伙林书豪成为眼下最热门的新闻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是一段经典的励志故事。他所经历的体坛沉浮和火山爆发式的一飞冲天,让这位林家男孩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孩子们的偶像……
  
  从跑龙套到尼克斯英雄
  
   一个华裔球员主宰了NBA赛场,一个NBA的二年级“菜鸟”让全场球迷高呼MVP,一个被前俱乐部裁掉的球员仅仅用几场比赛就成了纽约尼克斯队球迷心中的救世主。林书豪,这个华裔球员的名字如今已经响彻NBA。这样的故事不得不让人称奇——林书豪正在上演美国人最喜欢的好莱坞经典剧情大片,这就是《一球成名》诉说的故事:一个被看低的奋斗者,一个永不放弃自己梦想的故事。
   2月11日,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迎来了新主人。38分、7次助攻,又一组靓丽高效的数据!林书豪如有神助,率领纽约尼克斯队主场以92比85击败洛杉矶湖人队,取得纽约本赛季第二次四连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安东尼和斯塔德迈尔两员大将缺阵的情况下,林书豪成为尼克斯队绝对的核心和灵魂。在队友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林书豪外线频频命中,打破了仅依靠突破上篮的进攻手段。湖人队巨星科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同尼克斯队对抗,但效率和数据均不如林书豪。
   那一夜,林书豪获得了最多的欢呼,赛场无数次沸腾。湖人队的科比则得到了最多的嘘声。赛前,科比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对林书豪引发的狂热效应嗤之以鼻,结果在比赛结束那一刻,完败的科比只能食言。
   拯救纽约,林家男孩,一夜成名!纽约球迷如获至宝,中国球迷们欢欣鼓舞!
   林书豪的父亲林杰明和母亲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台湾移民去美国的,两人在普度大学学习计算机工程。夫妻两人对体育运动都谈不上喜爱,但是他们都喜欢看NBA比赛,非常喜欢看“J博士”欧文打球。林杰明每周三次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到球场上去,试图让他们模仿NBA巨星的打球动作。三个儿子都在高中时加入了篮球队,但只有二儿子林书豪打出了名气。“在1.60米高的时候,他就和篮球生活在一起。”林书豪的高中教练彼得·迪彭布洛克说,“不仅如此,他对于自己非常有自信。”在身高长到1.80米时,林书豪带领高中队获得了州冠军,从那一刻起他真正展现出了良好的篮球素质:在内线拼抢时无畏,在外线控球时无私,而且投篮精准,速度奇快。
   不过,直到他进入哈佛大学,并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后,林书豪的父亲林杰明才感到自己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一直以来,我从未幻想过有一天书豪会在大学或者职业篮坛亮相。”林杰明说,“以前我只是单纯地爱看他打球。现在,我以他为荣,他是我生命中的惊喜。我不止一次对他说,我年轻时的梦,已经成真了。”回忆起儿子当年的峥嵘岁月,林父依然是热血沸腾。
   实际上,整个哈佛大学篮球队也是一样,他们还从未在8所学校组成的常青藤联盟里拿过第一名。这所美国最权威的大学在篮球方面一无所获。“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篮球队不能打出成绩呢。现在,我们终于有起色了!”哈佛校友、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自豪地说。随着林书豪的逐渐成熟,哈佛大学那个赛季的最终战绩达到了21胜7负,刷新了队史纪录,而林书豪本人毫无争议地进入常青藤联盟的最佳阵容,而且是常青藤联盟年度球员的有力竞争者。
   据说,当年林书豪带领哈佛大学在NCAA闯出名堂的时候,已经引起了中国篮协和中华台北篮协的关注。之后两个篮协都派人接触过林书豪及其家人,表达了希望日后他能为代表自己协会征战国际赛事。但是如果林书豪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的话,前提是他必须放弃美国国籍。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因为不想放弃美国国籍和NBA的梦想,林书豪后来决定加入台湾地区中华台北男篮。这样一来,除了可以在篮球联盟中打球外,他还可以以台北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去征战洲际比赛、世界大赛,甚至是奥运会的比赛。
   虽说林书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典型的第二代移民,但毕竟是华裔。有人说,看他打球,不由就会有一种感触,他和当年的姚明何其相似,一样承载着华人的梦想,备感亲切。难能可贵的是,一个小个子华人后卫能在NBA立足,更是从没发生过的事情。
   当然,这样的成功来得太艰难。
   林书豪最难的时刻,或者说最重要的抉择,是在去年那个漫长的休赛期。他和勇士的合同已经到期,球队手里握有是否续约的选择权。当时恰逢停摆,林书豪自己也不知道勇士是否会与他续约,按照他在勇士的表现机会看,续约的可能性很小。停摆,又让他无法和其他球队接触,延续NBA生涯的机会变得非常渺茫。在停摆之中,书豪这样球队底层的运动员,就是受影响最大的“小虾米”。当时,他为了保持状态,曾经到中国和CBA球队一起训练和比赛。在CBA的环境里,他的能力明显高出一截,游刃有余。在中国那段时间,有太多人向他建议:以你的身体条件,想在NBA有稳定的上场时间,可能性太小了。不如来中国打CBA,一来能稳定地打球;二来这儿的工资其实比NBA还高(CBA付工资为税后,而NBA税额高达47%);第三,你在中国很有人缘,完全可以在这儿开拓市场。
   知名篮球评论员杨毅曾撰文透露,他曾经和书豪的母亲一起吃饭聊天,当时还劝过林母:书豪的确很棒,但看看书豪和科里的差距,就知道他想在NBA成功,希望有多渺茫,需要极大的机遇和偶然性。如果书豪来中国打球,对自己人生的可控性和把握就大了很多。林母则一直平和温婉地说:“这是书豪的梦想,他还想试一试。”
   当时,杨毅也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林书豪可以在NBA赛场上背靠背拿下25分以上。或许,因为是篮球专家的缘故,他曾见过太多这样的运动员了——这不光是华裔运动员的命运,更是所有没有杰出天赋、但怀揣NBA梦想的运动员的经历。他们坚持着,不停地去试训,希望得到NBA的召唤;只要能留在NBA,哪怕只是球队的第12人,他们也要坚守在那里,等待着某一天突然被教练点名上场,从此扭转自己的人生,踏上梦想的大舞台。但最后,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毫不夸张地说,99%,都失败了,只好收拾起自己的梦想,接受了生活的现实。他们是职业运动员,得挣钱,得养家糊口。他们到了海外,到了中国,这里有稳定的收入,也让他们成为了城市的英雄,也就随遇而安。书豪的经纪团队曾经说过,在漫长的等待,在被勇士放弃、被火箭裁掉的过程中,书豪也犹豫过,他思考过是否要去欧洲,是否要去中国。他随时准备着提起自己的旅行包;他的坚持,几乎到达了极限。有时候,能否到达彼岸,就在这一念之间。坚持下去,只有1%的希望,这是有关人生哲学的选择。林书豪所实现的,就像漫画英雄一样不可思议。这就是为什么不仅仅是华人喜欢他,而且还有无数怀揣梦想的美国孩子。
   哈佛大学官网给予林书豪的评价是:集速度与出色控球能力于一体的全能控卫,投射出色,影响比赛的方式很多。林书豪拥有正统的控卫身高,聪明的头脑,以及不错的身体条件,在进攻端他可以轻松突破对手后暴扣,可以在篮下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将球投中,他虽然称不上是一个射手,但却常常命中关键的投篮,当然作为控卫他也能很好地完成分配球的任务。在防守端,他的篮板、抢断能力也非常强,尤其是作为控卫他驾驭比赛的能力在亚洲球员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一点或是源于他在美国长大,9年前在美国旧金山地区华人运动会,面对身高1米9的圣何塞高中联队中锋,当时才1米7的林书豪就能做到上下翻飞,他在比赛中投中三分球后冲队友抛媚眼、吐舌头的张扬庆祝动作,显然更有星味。小牛队的队友提起易建联,说得最多的词则是“安静”。或许,性格和文化的差异,也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球员。
其他文献
有报道称,2011年盘点,工农中建交这五大银行的净利润高达6808.49亿,相当于每天净赚18亿,继续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最为赚钱的行业。而在中国经济整体不太理想的年景里,五大银行均保持18%以上的净利润增长。   这份优异的成绩单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用经济学里最简单的供求关系来说,市场需要资金,一头是资金的供应者,比如老百姓这些的储户,一头是资金的需求者,例如开办生产,进行实体经济运营的企业,而银
“改革”与“民主”依旧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在这个背景下,乌坎事件屡次被提起,不过对很多国人而言,乌坎只是一个很陌生的小乡村,无论对那里的人还是事。全国两会召开的当天,一场8000多选民参加的选举在乌坎举行,这是40多年来乌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村民们以一人一票的方式推选出了新一届村委会。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乌坎却推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当然,与历次群体性事件不同,它最终从剑拔弩张走
“乌坎事件”自2011年9月21日爆发后,历经集会、游行、对峙等一系列冲突,最终峰回路转迅速平息,村民们不仅成功推翻了连任41年的前任村党支部书记薛昌与他掌控下的村委会,更是在今年年初迎来了该村四十多年来的首次民主选举。这个过程中,68岁的村民林祖銮被认为是灵魂人物,这个村民眼中为人正直、富有威望的老人在整个事件处置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林祖銮1965年参军,退伍后曾担任过乌坎村村委会
因“土地纠纷和选举不公”,广东乌坎数月持续紧张态势,由警民对峙到官民和谈,最后以村民重新选举村委会成员告一段落。从中,我们应该看到土地问题在中国农村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乌坎事件”的处理方式是否为“模式”,其背后反映的土地问题如何解决,《新民周刊》对农村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进行了专访。    乌坎事件的处理并非“模式”    在著作《抗争性政治》中,于建嵘
今年的全国“两会”,“改革”再次成为一个强劲的高频词。温家宝总理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改革的话题受到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高度瞩目,绝非偶然。有人认为中国三十多
乌戈·查韦斯是一个非凡的斗士。他在拥有67万名粉丝的推特上将自己称为“查韦斯恶魔”,而在委内瑞拉俚语中,“恶魔”意为“不知疲倦、精力充沛”的人。自查韦斯去年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后,他巧妙利用了这一顽症,使其为政治服务。     回家庆祝会      查韦斯结束了在古巴历时3周的癌症治疗后,于3月16日启程回国,回到加拉加斯。在次日举行的“回家庆祝会”上,本应充溢着健康祝福和感恩祷
摄影师保罗·希尔顿是国际保育摄影记者联盟的一员,常年关注全球环境和保护问题,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和非法贸易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海边长大的他,尤其对海洋充满热情。在香港定居工作多年,有一个事实令保罗坐立难安:这座他称为“家”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鱼翅进口地之一。   2011年5月,保罗参与美国PEW组织的一项调查台湾地区鱼翅的工作,“想不到竟成为我参与过的最令人最沮丧的工作”,“不管在
2月17日晚,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结束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继续前往爱尔兰和土耳其。80多个小时,30多场活动,习近平的访美行程安排相当紧凑,但是硕果颇丰,仅以中美经贸合作为例,双方签订了各类贸易、投资和合作协议149项,总金额约386亿美元。   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让美国人看到了这位中国领导人的态度和信心,而马斯卡廷小镇茶叙、NBA赛场轻松观球等“花絮”更让媒体津津乐道。    故
节前跑电视口的几位记者聚餐,除我之外都是要跑春晚的,说起春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大概只有在中国,一台晚会居然有专人跑专线,更有甚者的是,东三省的报纸有跑赵本山线的记者,为一个人开一条线,真是社会主义春晚特色。   通常各种晚会都由电视台的总编室或晚会节目宣传组负责,负责组织记者,召开发布会,信息共享,资源公开,生怕记者不理会。只有跑春晚的记者,必须像狗仔队一样,使尽各种奇技怪招,探
距上次报道《花甲新泥刀》五年过去了。年近七旬的雕塑家严友人仍在龙华。   其须发仍然斑白飘逸,目光仍斗士一样精光闪烁,且身手更加穿越——   仿佛是藐视“人生易老”的律令,老艺术家新枝吐奇,龙年之际突然发力,推出了一组大气磅礴而宝光四射的新年震撼《自然的手谕》。   曾斟酌再三:将《自然的手谕》形容为“石破天惊”是否过于夸张?   然而“石”,确实破了;“天”,确实惊了,曾因“六十变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