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东莞在经济社会双转型中软实力较弱是主要阻力之一。文化软实力作为城市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何改变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面前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东莞双转型 文化内涵 人才素质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
一、 东莞城市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文化内涵是城市社会成员在特定的城市区富域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创造的为该城市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物质财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社会形象和市民素质。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今天的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因此,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内涵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已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进入2010年,东莞正面临着社会经济双转型的新一轮的发展挑战,如何在现有的经济形式和产业格局的条件下,深刻的推进科学发展观,落实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目标?城市文化内涵建设时关键,只有做好了城市文化内涵建设,才能有力保障东莞顺利转型。
二、 文化内涵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关键要提高人的素质。
提升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塑造一座城市的形象,包括产业形象、综合文明形象等,离不开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人的素质的提升。因为人是城市的主体,是现代生产方式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发掘好历史文脉。
东莞的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着极大的现实张力。东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南社古村落文化、东坑“卖身节”以及东莞各地至今盛传的龙舟文化,舞狮文化都是岭南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具有打造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价值。
(三)发展壮大现代传媒业。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媒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大大加快,传媒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媒体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等领域的信息传播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东莞的报刊、广电台、网站等如何充分利用各自己的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现代传媒业,对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推进城市营销。
城市营销,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城市环境的整合营销。会上专家提出,东莞要用城市营销统领旅游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提高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 文化内涵建设主要对策
(一)内外为城市注入文化内涵。
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打造文化软实力。提高人的素质是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作为媒体,担负着重大的任务。以《东莞时报》为例,它有意识在内容上、活动上为这座城市注入一些文化内涵,倡导温情与博爱的精神。如果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有意识为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与人的素质出一分力,我们城市将变得更加美好。
(二) 大策划助力城市营销。
形象策划、营销策划、活动策划,成为城市品牌竞争出奇制胜的法宝,城市营销需要大气魄、大手笔的营销活动。在城市营销中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东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涌现了一大批高水准的公共文化设施,一大批人文景点得到修复和保护,今后仍要拓宽视野,把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东莞的城市形象。
(三)丰富城市精神内涵。
东莞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着极大的现实张力。如何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丰富城市精神内涵,打造城市核心价值,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应该包涵平等有序、开放包容、尚学进取、创业创新、人本环保等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公益性文化产品供给,有计划地打造一些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在共同的文化生活中形成一些文化共识;重视引进人才,壮大知识群体,引进人才政策看起来不错,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加大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把焦点对准企业家。
(四)多渠道推进人的转型。
提升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提升“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的能力。只有人的能力提升才能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才能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要突出提升农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型。广泛开展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文化补习,开展科技知识普及,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五)擦亮“中国近代史之窗” 。
为更有效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擦亮和做大东莞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历史文化品牌,逐步将之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品牌,鸦片战争博物馆应内外兼修,围绕打造“中国近代史之窗”目标努力,为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六) 亟需研究文化战略思想。
一个城市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形态做到极致,东莞如何选择,从目前的传统和经济发展中寻找根源是必由之路。其次,在制定地方性产业政策中,充分考虑游民城市的特性,即如何根据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个性寻找文化特色。东莞要注重城市文化的发展和消费。
文化内涵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多范畴的工程,需要长时期的不断努力,从思想和行动上双重保障才能够完成的一项重大工程,更是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中的核心,只有政府引导好,企业规范好,人民响应好,生活充实好才能够保障文化内涵建设的推进。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华夏出版社,2007.
[2]胡振江,侯丽岩.城市发展内涵建设研究.学术,2008.
[3]张康之.政府: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东南学术,2006.
关键词 东莞双转型 文化内涵 人才素质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
一、 东莞城市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文化内涵是城市社会成员在特定的城市区富域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创造的为该城市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物质财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社会形象和市民素质。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今天的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因此,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内涵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已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进入2010年,东莞正面临着社会经济双转型的新一轮的发展挑战,如何在现有的经济形式和产业格局的条件下,深刻的推进科学发展观,落实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目标?城市文化内涵建设时关键,只有做好了城市文化内涵建设,才能有力保障东莞顺利转型。
二、 文化内涵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关键要提高人的素质。
提升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塑造一座城市的形象,包括产业形象、综合文明形象等,离不开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人的素质的提升。因为人是城市的主体,是现代生产方式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发掘好历史文脉。
东莞的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着极大的现实张力。东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南社古村落文化、东坑“卖身节”以及东莞各地至今盛传的龙舟文化,舞狮文化都是岭南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具有打造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价值。
(三)发展壮大现代传媒业。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媒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大大加快,传媒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媒体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等领域的信息传播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东莞的报刊、广电台、网站等如何充分利用各自己的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现代传媒业,对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推进城市营销。
城市营销,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城市环境的整合营销。会上专家提出,东莞要用城市营销统领旅游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提高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 文化内涵建设主要对策
(一)内外为城市注入文化内涵。
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打造文化软实力。提高人的素质是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作为媒体,担负着重大的任务。以《东莞时报》为例,它有意识在内容上、活动上为这座城市注入一些文化内涵,倡导温情与博爱的精神。如果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有意识为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与人的素质出一分力,我们城市将变得更加美好。
(二) 大策划助力城市营销。
形象策划、营销策划、活动策划,成为城市品牌竞争出奇制胜的法宝,城市营销需要大气魄、大手笔的营销活动。在城市营销中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东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涌现了一大批高水准的公共文化设施,一大批人文景点得到修复和保护,今后仍要拓宽视野,把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东莞的城市形象。
(三)丰富城市精神内涵。
东莞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着极大的现实张力。如何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丰富城市精神内涵,打造城市核心价值,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应该包涵平等有序、开放包容、尚学进取、创业创新、人本环保等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公益性文化产品供给,有计划地打造一些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在共同的文化生活中形成一些文化共识;重视引进人才,壮大知识群体,引进人才政策看起来不错,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加大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把焦点对准企业家。
(四)多渠道推进人的转型。
提升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提升“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的能力。只有人的能力提升才能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才能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要突出提升农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型。广泛开展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文化补习,开展科技知识普及,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五)擦亮“中国近代史之窗” 。
为更有效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擦亮和做大东莞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历史文化品牌,逐步将之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品牌,鸦片战争博物馆应内外兼修,围绕打造“中国近代史之窗”目标努力,为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六) 亟需研究文化战略思想。
一个城市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形态做到极致,东莞如何选择,从目前的传统和经济发展中寻找根源是必由之路。其次,在制定地方性产业政策中,充分考虑游民城市的特性,即如何根据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个性寻找文化特色。东莞要注重城市文化的发展和消费。
文化内涵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多范畴的工程,需要长时期的不断努力,从思想和行动上双重保障才能够完成的一项重大工程,更是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中的核心,只有政府引导好,企业规范好,人民响应好,生活充实好才能够保障文化内涵建设的推进。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华夏出版社,2007.
[2]胡振江,侯丽岩.城市发展内涵建设研究.学术,2008.
[3]张康之.政府: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东南学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