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偏心和倾斜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OL)的偏心和倾斜对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66例(84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手术,术中植入折叠式IOL,分别为Acrysof SA60AT(Alcon)、Sensar AR40e(AMO)、IOL XLSTABI(IOLTECH)或QUATTRO SE (Comeal).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用眼前节成像系统Pentacam(Oculus)采集各眼的Scheimpflug 图像,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得出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使用Hartmann-Shack波前像差仪测定患者在3 mm与5 mm瞳孔直径时的的高阶像差.对IOL偏心和倾斜与高阶像差的关系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并用多元逐步回归求得高阶像差与IOL偏心、倾斜的回归方程.对Snellen视力与IOL偏心和倾斜的相关性行Spearman非参数线性相关检验.结果 在分析孔径为3 mm时,IOL倾斜度与总高阶像差(r=0.3488,P=0.0022)、彗差(r=0.3880,P=0.0006)呈正相关,而与球差(r=0.0800,P=0.4951)、次级彗差(r=0.2045,P=0.0784)及次级球差(r=.1110,P=0.3431)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在分析孔径为5 mm时,IOL倾斜度与总高阶像差(r=0.2861,P=0.0128)、彗差(r=0.3298,P=0.0039)、次级彗差(r=0.2704,P=0.0190)呈正相关,而与球差(r=0.1482,P=0.2045)及次级球差(r=0.1460,P=0.2114)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在分析孔径为3 mm或5 mm时,IOL偏心值与总高阶像差及其中各阶像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IOL偏心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266,P=0.8208),与IOL倾斜度呈负相关(r=-0.3272,P=0.0042).结论 白内障术后IOL的倾斜会影响眼的总高阶像差和彗差,从而影响患者术后视力。

其他文献
各位编委: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借2011年“第十六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召开之际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会议人员:编委会顾问、编委委员及荣誉编委 二、会议时间:2011年9月8日晚 三、编委会主要内容:1.汇报本刊的发展历程及出版工作情况。
期刊
目的 探讨眶蜂窝织炎的致病原因、致病菌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自1960年至2008年收治的63例眶蜂窝织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致病途径、致病菌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男性48例(76.2%),女性15例(23.8%);10岁以下年龄组患者较多(22例,34.9%);单眼发病多见(61例,96.8%);32例(50.8%)患者伴有明显眼球
根据国家标准GB/T15835—1995规定,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的书写按以下规范执行。
期刊
目的 评价应用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并分析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诊断为下睑赘皮并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13~30岁,均为双眼发病.所有患者均采用这种改良术式,其中8例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
颅内前交通动脉瘤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所致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等表现极易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等眼病混淆.对此,我们对其所的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进行分析,强调临床眼科医师应加强学习神经眼科疾病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疾病之间的关键鉴别点,选用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及时查明确切病因和病变部位。
期刊
由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眼科学组承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协办的“第一届全国循证眼科学研究进展讨论会”将于2010年11月25至2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循证眼科学、我们的未来”,届时将邀请国内循证医学及眼科界著名专家学者王宁利、赵家良、葛坚等就眼科各个方面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作精彩讲演和专题研讨。
期刊
期刊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其在判断垂体瘤患者术后视功能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病理检查、MRI确诊的垂体瘤伴视交叉压迫患者16例(32眼),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3~67岁,平均(44.4±14.7)岁.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Stratus OCT Ⅲ和Hu
角膜外伤后瘢痕常导致不规则散光,因其不能用常规球、柱镜片矫正,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不规则散光的确定的手术方法.散光补充治疗,如散光性角膜切开或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于不规则散光患者,其治疗的预测性较差.我院对1例外伤性角膜不规则散光病例进行了Oculvzer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角膜切削术治疗,现将其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