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木不成林,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可见合作的力量和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懂得交流和倾听,学会讨论和表达,学会组织和评价。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又如何从小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结合自己20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主要是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从传授合作规则入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学习规则理解合作的基本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基础好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学困生变得学习更加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合作小组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其实教师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依次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小组的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给每个学生都留有思考的时间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二、倾听他人意见是合作的基础,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不但是小组合作的需要,也是与人交往必备的素质。
在每一节课上课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每一个学生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但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因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甚至其他同学发言时他吵吵闹闹。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认真思考,并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教给学生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方法,说完整话吐字清楚;尽量让别人听得明白。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交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巡视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学习的本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得到不断提高。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学习中学生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如何提高小组内的组织效率呢?我认为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要指导合作小组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及时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換组织者。通过长期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教会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评价,使教师评价、学生个人互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促进合作水平的提高。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做好以上五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将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适合教育背景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将加倍凸显,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将会被加强,实现学习知识和能力共同得到提高。
一、从传授合作规则入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学习规则理解合作的基本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基础好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学困生变得学习更加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合作小组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其实教师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依次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小组的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给每个学生都留有思考的时间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二、倾听他人意见是合作的基础,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不但是小组合作的需要,也是与人交往必备的素质。
在每一节课上课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每一个学生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但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因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甚至其他同学发言时他吵吵闹闹。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认真思考,并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教给学生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方法,说完整话吐字清楚;尽量让别人听得明白。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交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巡视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学习的本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得到不断提高。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学习中学生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如何提高小组内的组织效率呢?我认为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要指导合作小组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及时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換组织者。通过长期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教会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评价,使教师评价、学生个人互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促进合作水平的提高。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做好以上五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将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适合教育背景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将加倍凸显,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将会被加强,实现学习知识和能力共同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