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shy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like 4,EML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KRAS突变后的又一特异性肿瘤驱动基因,近期,针对EML4-ALK为靶点的克唑替尼(crizotinib)在治疗晚期NSCLC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因此使用准确、可靠并且易于临床开展的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是决定患者能否应用克唑替尼治疗的先决条件.2013年3月,国产的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的EML4-ALK检测试剂盒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本文主要介绍RT-PCR技术在EML4-ALK融合基因筛查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乳腺恶性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DNA倍体情况,并将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相关联,探讨恶性P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999至2013年10例乳腺恶性P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CK5/6、广谱细胞角蛋白、34βE12及p63等染色以除外化生性癌,明确恶性PT诊断,检测Ki-67、CD34
乳腺粗针穿刺(needle core biopsy, NCB)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乳腺活组织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影像学检查有异常(如钙化灶或团块状阴影),而临床触摸不到肿块的患者.过去,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needle localization excisional biopsy).美国1998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美每年至少有100万人需要行乳腺活检,其中大约30万人触及不到明确
期刊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基因表达下调对卵巢癌细胞增殖、黏附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HE4 shDNA的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RNA干扰后,通过即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等测定HE4表达下调情况;同时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黏附实验、测定稳定转染细胞的侵袭力改变等方法,比较分析HE4相关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Wester
为了介绍WHO 2000年结直肠癌的新分类,规范我国日常病理诊断标准,加强学术交流,统一认识,尽早与国际病理诊断标准接轨,北京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11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结直肠活检中癌及前驱病变诊断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廖松林教授主持,邀请了6位在京的病理专家,分别就结直肠癌的概念、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准等相关信息资料以及新分类的应用等问题,作了重点发言.会议最后由黄受方教授做总
期刊
患者男,54岁.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发热40余天,于2013年1月23日入院.入院后检查:心肌乳酸脱氢酶668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 U/L,血清铁蛋白10 181 μg/L,甲胎蛋白1.59 μg/L,癌胚抗原2.14 μg/L,糖基抗原CA125 76.96 kU/L,糖基抗原CA153 13.78 kU/L,糖基抗原CA19-9 9.84 kU/L.
期刊
原癌基因myc家族自1979年发现至今已有30余年.c-myc作为多效性的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发育和生理过程的多个方面.70%的肿瘤都显示出c-myc基因的高表达[1].作为转录因子的c-myc蛋白不仅参与了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能量合成代谢等正常生命活动,也在多种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c-myc在B细胞淋巴瘤,尤其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期刊
患者女,27岁.因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于2011年5月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遂取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大体观察:淋巴结一枚,3 cm×2 cm×1 cm,切面灰白细腻质软.镜下观察: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可见弥漫浸润的淋巴样细胞,部分区域可见"星天"现象,细胞小至中等大小,核仁不清楚,染色质细腻(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X5(图2)、CD79a、C
期刊
死者女,3月龄,足月,第2胎,顺产.患儿生前因低热1d到附近诊所就医,给予小儿退热口服液,自行回家口服.次日,患儿仍低热不退,精神不振,拒乳,烦躁,到乡镇卫生院就诊.体检:体温38.1℃,脉搏96次/min,血压未测量,轻度腹胀,心肺未听诊,心脏彩色超声、血常规、血脂、电解质等其他辅助检查未做.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依托红霉素颗粒40 mg、四磨汤口服液5 ml口服,首次服药后30 min,
期刊
患者男,49岁.因间断性头痛3个月于2011年12月3日入院.头部MRI:双侧额部可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楚,T1加权像上可见条弧状高密度影(图1),病灶周围可见片状长T1、长T2水肿带,双侧侧脑室前角明显受压变形、移位,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脑血管CT成像显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受压弧形移位,呈抱球样改变(图2).患者否认有肿瘤病史.入院后经全身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性病变.
期刊
患者女,61岁.因无明显诱因间断黑便2周于2012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大便呈黑色柏油样,每日1~2次,每次量不大,伴发头晕、出汗,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不适.患者自述曾有腹部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体检:全身皮肤黏膜稍苍白,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存在.胶囊内镜显示:上段空肠见活动性出血,出血灶不能显示,未见明显肿物和溃疡,肠腔中可见大量血水样物,部分黏膜血管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