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双表型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7岁.因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于2011年5月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遂取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大体观察:淋巴结一枚,3 cm×2 cm×1 cm,切面灰白细腻质软.镜下观察: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可见弥漫浸润的淋巴样细胞,部分区域可见"星天"现象,细胞小至中等大小,核仁不清楚,染色质细腻(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X5(图2)、CD79a、CD3(图3)、CD2、CD5、CD7、CD43均呈弥漫强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CD20、CD56、CD15、CD117、CD34、CD1O阴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部分细胞强阳性(图4),Ki-67阳性指数为90%。

其他文献
淋巴瘤是一组生物学特点迥异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的定义和识别,建立于对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特点综合认识的基础之上.WHO于2008年修订的第四版淋巴瘤分类(以下称2008年分类)与之前的第3版以及修订的欧美淋巴瘤(REAL)分类都采用这种多参数的方法来定义真正意义上的淋巴瘤病种.这种分类方法不但有助于人们诊断、鉴别已知疾病,而且还有助于人们发现、定义新的病种或深化对已知疾病的认识.200
期刊
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05年8月至2013年5月诊断的此类病例32例,对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6~45岁,2例未生育,其余有生育史,其中14例患侧乳腺未哺乳或哺乳障碍.大体检查乳腺肿块直径3~12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见小脓腔或小囊腔,直径0.1~0.5 cm,腔内有灰白或淡黄色分泌物.镜下观察32例
期刊
著名实验病理学家、本刊特邀编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高进同志于2004年8月3日下午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期刊
目的 分析乳腺恶性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DNA倍体情况,并将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相关联,探讨恶性P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999至2013年10例乳腺恶性P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CK5/6、广谱细胞角蛋白、34βE12及p63等染色以除外化生性癌,明确恶性PT诊断,检测Ki-67、CD34
乳腺粗针穿刺(needle core biopsy, NCB)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乳腺活组织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影像学检查有异常(如钙化灶或团块状阴影),而临床触摸不到肿块的患者.过去,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needle localization excisional biopsy).美国1998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美每年至少有100万人需要行乳腺活检,其中大约30万人触及不到明确
期刊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基因表达下调对卵巢癌细胞增殖、黏附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HE4 shDNA的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RNA干扰后,通过即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等测定HE4表达下调情况;同时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黏附实验、测定稳定转染细胞的侵袭力改变等方法,比较分析HE4相关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Wester
为了介绍WHO 2000年结直肠癌的新分类,规范我国日常病理诊断标准,加强学术交流,统一认识,尽早与国际病理诊断标准接轨,北京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11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结直肠活检中癌及前驱病变诊断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廖松林教授主持,邀请了6位在京的病理专家,分别就结直肠癌的概念、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准等相关信息资料以及新分类的应用等问题,作了重点发言.会议最后由黄受方教授做总
期刊
患者男,54岁.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发热40余天,于2013年1月23日入院.入院后检查:心肌乳酸脱氢酶668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 U/L,血清铁蛋白10 181 μg/L,甲胎蛋白1.59 μg/L,癌胚抗原2.14 μg/L,糖基抗原CA125 76.96 kU/L,糖基抗原CA153 13.78 kU/L,糖基抗原CA19-9 9.84 kU/L.
期刊
原癌基因myc家族自1979年发现至今已有30余年.c-myc作为多效性的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发育和生理过程的多个方面.70%的肿瘤都显示出c-myc基因的高表达[1].作为转录因子的c-myc蛋白不仅参与了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能量合成代谢等正常生命活动,也在多种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c-myc在B细胞淋巴瘤,尤其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