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深刻有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同时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着非常积极作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要让学生敢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根本不敢提。因为害怕提出问题后老师非但不表扬,还会批评,或害怕同学笑话,这样可不划算!怎样解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大胆提问,提问的形式很重要,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提问方式。比如:同桌先说后提问,看哪一张桌的同学最积极提问,提的问题最好!此外我还经常采用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不要一下子面对老师和全班同学,有想法或问题在小组内先提,也可以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比赛活动,使学生在团结合作的气氛中消除畏惧心理。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说出现没人敢说敢问的情况了。有时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方问另一方答。比一比,哪组提出的问题质量更好,哪一组回答得好。比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学完新课后我就让学生分为两大组,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一组,互相问答。学生兴致很高,都提问得很好!如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了男女比赛问答的方式后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纷纷争着提问并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让学生好问
〓〓小学生课堂上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愿意提问。不愿意提问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对数学缺乏兴趣,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等。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需要,因需要而积极进行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从而让学生“好问”起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爱因斯坦曾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地努力去探索、去解惑,向着认知目标前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好问,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之“生疑”、“困惑”,进而使之勤思好问。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提问。
〓〓三、要让学生善问
〓〓学生不敢提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问。有的学生根本不知该怎样问才合适,才算问得好,所以不愿提问。一个知识点拿来他们不知道应从哪几个方面对它进行研究,这类学生占不敢提问学生的大多数。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给学生示范如何提问题,并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并在平时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
〓〓多问才能善问。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单纯以教会知识为目的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为目的,腾出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质疑或向老师提问。很多老师上课只喜欢叫成绩好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因为这样的优秀生回答问题都能答得又快又好,其他同学听得清楚也能节约教学时间,不会因为学生答不出来或没答在点上而连续叫人,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教学进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其他没机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只能是“望题兴叹”了,根本没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和提问的能力!这又怎么能培养出善问的学生呢?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要让学生敢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根本不敢提。因为害怕提出问题后老师非但不表扬,还会批评,或害怕同学笑话,这样可不划算!怎样解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大胆提问,提问的形式很重要,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提问方式。比如:同桌先说后提问,看哪一张桌的同学最积极提问,提的问题最好!此外我还经常采用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不要一下子面对老师和全班同学,有想法或问题在小组内先提,也可以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比赛活动,使学生在团结合作的气氛中消除畏惧心理。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说出现没人敢说敢问的情况了。有时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方问另一方答。比一比,哪组提出的问题质量更好,哪一组回答得好。比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学完新课后我就让学生分为两大组,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一组,互相问答。学生兴致很高,都提问得很好!如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了男女比赛问答的方式后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纷纷争着提问并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让学生好问
〓〓小学生课堂上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愿意提问。不愿意提问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对数学缺乏兴趣,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等。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需要,因需要而积极进行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从而让学生“好问”起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爱因斯坦曾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地努力去探索、去解惑,向着认知目标前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好问,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之“生疑”、“困惑”,进而使之勤思好问。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提问。
〓〓三、要让学生善问
〓〓学生不敢提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问。有的学生根本不知该怎样问才合适,才算问得好,所以不愿提问。一个知识点拿来他们不知道应从哪几个方面对它进行研究,这类学生占不敢提问学生的大多数。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给学生示范如何提问题,并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并在平时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
〓〓多问才能善问。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单纯以教会知识为目的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为目的,腾出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质疑或向老师提问。很多老师上课只喜欢叫成绩好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因为这样的优秀生回答问题都能答得又快又好,其他同学听得清楚也能节约教学时间,不会因为学生答不出来或没答在点上而连续叫人,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教学进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其他没机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只能是“望题兴叹”了,根本没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和提问的能力!这又怎么能培养出善问的学生呢?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