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俚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ing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和语域理论为理论基础,先在交际语境(communicative context)层次上探讨美国埋语的使用和交际语境各要素(使用者、媒介和场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美国俚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本研究能帮助英语学习者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美国俚语;纯理功能;语域理论;特点;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苏红瑞(1987- ),女,河南信阳人,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教学法研究。
  一、引言
  美国俚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蕴含着美国文化的特征、民族的特性以及美国社会的特点。在美国,无论是街头巷尾的闲谈,还是商、政届的高谈阔论,无论是通俗杂志,还是报刊文学,都随处可见俚语,由此可见,在学习英语时,加强对俚语的了解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语域理论和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为理论基础,先在交际语境(communicative context)层次上探讨美国埋语的使用和交际语境各要素(使用者、媒介和场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美国俚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二、语域理论与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
  1.语域理论。语域(Register)指的是使用语言的场合或领域(课堂用语、新闻报导语言、演讲,办公室用语、家常谈话等)。语域有三个社会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指的是正被谈论的事,正在进行或正发生的活动;语旨指的是谈话人与听话人分别是什么样的社会身份,谈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语式指的是语言是通过何种途径或形式(口头或书面)被被表述出来,以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所起的作用。语域是语篇为了满足特定场合的交际要求,为了达到某一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功能变体,是话语计调、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的综合体现。
  2.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指的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自由谈论客观世界,用语言自由表达自己主观世界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信念、对客观世界现象的评论等),从而把新信息传达给听话者;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与他人交往,从而建立与保持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能把零散随意的句子串联起来,组合成语义连贯、逻辑连贯的语篇。韩礼德认为,讲话者总是在通过表达出连贯的话语(语篇功能)和他人进行交往(人际功能)的同时,反映所处环境中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经验功能)。
  三、俚语的使用与交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话语和语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本章将在语域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俚语的使用与使用者(包括使用者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俚语的使用与媒介(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俚语的使用与交际场合(正式或非正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传统价值观赋予男女的角色期待不同,所以他们在语言选择上会有很大的差异。社会语言学家发现,大多数男性是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事业成就来建立社会形象,所以他们在工作以外的社交场合中,语言选择相对随意自由,无须像女性那样刻意修饰自己的语言。女性生活圈子相对较小,女性的社会地位标记不仅是工作和事业,更重要的是衣着端庄、容貌文雅、行为举止礼貌大方等。大部分的美国俚语都带有禁忌语、脏话和强烈贬损性质,所以大部分美国俚语都是由男人创造并使用的,若女性使用了这些俚语,则将被视为缺乏教养;俚语不仅有性别特征,而且它还受使用者年龄的影响。美国的年轻人疯狂追求新事物,同时,他们还很有主见、不盲目屈从权威,随时准备挑战传统观念和习俗,因此,大部分新鲜的俚语都是由美国青少年缔造并推波助澜地传播开来的;美国俚语的使用与美国人的职业也有很大关系,通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越高,对俚语使用的容忍度越低。比如,有调查显示,美国服务行业对俚语的容忍度是2.57%,牧师行业和销售行业是2.19%,教授行业是2.1%。
  俚语的传播媒介有两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通常人们认为书面表达对规范运用语言有严格要求,而俚语“鄙俗粗野”、“难登大雅之堂”,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受官方书面认可的。而如今,在美国,俚语的普及流行程度却大大出乎语言学家们的意料,语言学家们能频繁地在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影视作品中发现俚语。比如,著名的美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在他的作品《白猿》中,曾在不同章节使用 “pop”、“tripe”、“tosh”等俚语来表达 “nonsense”的意思;马克吐温在他的名作《加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中也是运用了大量的俚语,用“feller”和“follower”代替“fellow”和“follow”,巧妙构思出一些奇特的情节,增强幽默艺术的感染力。
  俚语的使用不仅与使用者有关系,而且与交际场合之间也有很大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俚语,在正式场合尽量不使用俚语,换言之,人们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俚语的欲望要比正式场合更为强烈。即使在非正式场合中,同一个人为了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也可能会选择用不同的俚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俚语的特点与功能
  1.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美国是个大熔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带着各自国家的语言定居在此,他们的到来也丰富了美国的俚语,如snashing(极好的),源于英国俚语;zombie(僵尸)来自西非;avoirdupois(常衡)来自法语词汇。此外,为了使表达简洁方便、快速高效,首字母缩略词在美国俚语中也很常见,比如GOAT(Greatest of All Time)永远最棒,QT(cuite)可爱的女孩,HAND(have a nice day)过得愉快,LOL(laugh out loud)大笑,SOS本是莫尔斯电码中的求救信號,现在被有创意的美国人发展成俚语same old shit (老一套)。   美国俚语还有一个特殊的构成形式,即是词素重迭,在这种俚语里或是两个词素的第一个辅音不同,或是元音不同,但其余的字母结构全部相同,比如pow-wow(严肃的会谈),hoity-toity(神气十足),wiggle-waggle(摇摆,聊天嚼舌头)等等,这类俚语不仅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而且被用来传达说话者强烈的赞叹、调侃、蔑视、惊讶等语气或态度。
  2.美国俚语的语义特征。美国俚语的语义特征主要指的是语义的移用和词义的升格。语义的移用指的是尽管美国俚语中有大量的创新词,但还有相当数目的俚语是旧词添新意,即人们赋予常用单词新的含义,比如在标准英语中,“cow”和 “kitten”本来是名词,意思是“牛”和“小猫”,在俚语中则是“生气”的意思,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俚语表达“have a cow/kittens”,意为“非常生气、气炸了”;“lemon”在标准英语中是柠檬的意思,在俚语中的意思则是“没有价值的商品”;词义的升格指的是有些词语在标准英语中是中性意义或贬义,用到俚语中变成了褒义,比如“kick ass”在标准英语中是“踢屁股”的意思,用到俚语中,则变成了“了不起、厉害”;再比如“break a leg”在标准英语中是“摔断一条腿”,在英语俚语中则是“祝顺利”;“killing”本是“致死的、致命的、杀戮”,而这个俚语 “make a killing”则是赚大钱、发大财、大有所获。这种词义升格的表达,表面上看似语义矛盾,搭配不和谐,然而,透过字面,细悟句意,会发现说话者在这种矛盾中,以幽默风趣的表达增强了语言的活泼性与生动性,说话者嬉笑灵动的神态跃然纸上。
  3.美国俚语的修辞特征。在美国俚语中,使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段是暗喻,借代和委婉语。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不用比喻词。在美国俚语中,最常作为喻体的就是日常用品、食物和动物,比如“third wheel”在俚语中是“累赘,电灯泡”的意思,“clean potato” 是“正派、规矩的好人”,“chicken”则是“一项危险游戏”;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通常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或用事物的特点代替事物本身、用具体来代替抽象。比如在美国俚语中,“wheels”指的就是“汽车”,“nice wheels”就是“好车”,“grey hair”指的是“老年人”,“pull strings”意思是“运用私人关系做某事”(源于“拉木偶的线”);言语交际是人类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人们在交际中常常避免说直话,引起双方不快,而经常选择用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信息,这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就是委婉语。在美国俚语中,对于人们避讳的话题,都有对应的委婉表达方式,“学习差的学生”就是“below average student”,“进监狱”是“go to the correctional center”,“癌症”则是“long illness”。
  4.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强化集团内部凝聚力。何语言形式都是人们对社会看法和态度的直接反映,俚语也不例外。俚语是特定语言团体内部的通用语言,反应的是语言团体成员之间平等、协调、融洽的相处关系。每个社会团体都有自己内部的行话或隐语,比如证券行业会有这样的俚语:“piker(手头紧张的没有钱的客户)”,“real guy(有钱的客户)”,“dog snot(没有人愿意要的垃圾债券)”;罪犯把监狱外的世界称为“street”,而“street time”就是假释期;美国扒手界则有这样的俚语 “to kiss the dog(当面偷某人的钱)”,“left bridge(左前兜)”,“right bridge(右前兜)”等。扒手之间通过这样的俚语暗号传递消息,能提高作案的成功率。所以,俚语有划分和标识团体界线的功能,并使俚语使用者获得或保持某种团体成员资格。
  5.调解人际关系。俚语是不受语法规则约束、不拘礼节的非正规语言,使用俚语能给说话双方带去熟悉、随便、放松的气氛,从而便于消除陌生隔阂,迅速拉近谈话双方的距离。比如一个来自东海岸的美国人去纽约参加一个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了演讲,演讲结束下台后,他听见邻座对他说:“your speech is wicked(很酷,很赞)”,一听到“wicked”这个词,发表演讲的人就能意识到他的邻座也来自东海岸,两人的距离就能被迅速拉近。在标准英语中,“wicked”是被用来形容某些邪恶之人(尤其是女巫),但在新英格兰地区,它被用来表达某件事很酷、很赞。西海岸的人可以理解,但绝对不会这么使用它,能说出这个词的人肯定来自东海岸。
  6.帮助人类维持心理平衡。弗罗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超我”控制“自我”,“自我”抵制“超我”,在这控制和抵制的过程中,人的“自我”总会受到外界的伤害,这是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俚语正好充当了自我调节的愈合剂。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觉得有些话难以启齿,或者在普通场合中难以用正规的语言表达情感、宣泄气愤或抑郁的情绪,如果使用俚语的话则会心安理得,畅所欲言。比如说一个美国人看不上另一个美国人,觉得他的行为卑鄙无耻,但当着他的面又不好直接说,可私下与自己亲密的朋友聊天时,他可说这个人是“a yellow dog(卑鄙可耻的小人)”。俚语能帮助人疏通於塞的心理,消除心理障碍,俚语的“治疗性”能保证人的“自我”健康发展。
  五、结语
  美国俚语的盛行有深刻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原因。看待俚语,人们要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承认俚语在相关社交场合中的积极作用,承认俚语对人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强调俚语的使用要分场合,在合适的社交团体与文化语境中使用俚语,才能实现俚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成汹涌.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J].外语学刊,2015(3).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燕.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美国俚语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
  [4]王艳.浅析美国俚语中的基本特征和翻译研究[J].英语广场,2017 (11).
  [5]赵嘉祺,崔晗,華凤丽.浅析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与翻译技巧[J].现代交际,2016(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渐提高,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能力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英语教学又尤其注重兴趣教学。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因其自身的缺陷如今已不再适用当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课堂实践,而互动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基于此点,本文将从自身英语教学的实际案例和经验出发,浅析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  
【摘要】小学英语的教学過程中,十分注重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受到学生年龄、知识量等方面的限制,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在深入了解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罗月嫦,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新扬小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占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英语教育者尤其是一线英语教师逐步认识到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过分侧重认知方面,忽视情感方面的倾向,忽视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在当前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让爱发
【摘要】在如今英语课堂之上,教师更加注重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起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英语课堂当中的教学质量,使得高中的英语能够更好地发展,这就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当中所占据的独特意义。而本文则主要的是探究了英语阅读能力及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并且通过提出的几个策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建立起良好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
【摘要】敢于质疑是学生替我提升的重要前提,学生在质疑中会发现自身不足、也有可能提出新的创新型观点,质疑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应重视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培养中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根据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结合质疑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英语;质疑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李颖,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在当今的中职英语教学中,仍存
【摘要】本研究是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创新性的提出多模态翻译过程模型,并对多模态翻译中的口译及评价描述语进行了重要的分析,及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大学英语后续教育中的多模态翻译的研究与教学。教师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和多媒体来教学,教学活动由多种模态共同完成。多模态翻译教学需要从课程设置、学习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来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并强调生生、师生、学生与资源、教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语言测试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传统语言测试阶段、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阶段、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阶段和交际语言测试阶段以及我国高考英语测试改革历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今后高考英语测试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现代语言测试理论;高考英语测试;改革  【作者简介】丁玥淇,辽宁锦州渤海大学。  语言测试是测量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随着社会进步和语言学理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在正式收入教育部本科目录之后,兴办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的院校不断增加。作为新的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更是面临挑战。本文以四川旅游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从实际情况、人才需求、学校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人才培养方向,寻求应用型、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关键词】新建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特色化  【作者简介】杜鹃(1979.1- ),女,硕士,汉族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平台多样化,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十分迅速便捷。现代大学生拥有多样的学习资源、便捷的学习平台以及众多良好的学习机会,然而大学英语的教育与学习仍然有师生进度脱节,学生掌握不完全等问题的存在。如何更高效地学习大学英语便成了值得思索的问题。在学习资源共享、学习渠道增多、多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优化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就成了关键。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英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选择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旅游文化翻译水平直接影响旅游景区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进而影响我国国际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本文通过分析提高旅游文化翻译水平的重要意义,介绍制约我国旅游文化翻译水平提高的因素,加强关联理论对旅游文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