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ying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朗读兴趣;比较;看图;
  配乐;角色;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95—0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及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众人瞩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得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学生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两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这个“投”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
  2.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改变这些句子的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
  二、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借助图像看图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年级有篇课文《秋天》,朗读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上展示的画面: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田野里辛勤耕地的黄牛,活泼可爱的小鹿。然后让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想象这三种小动物此时的心情,再指导学生朗读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经验,读小鸟的话时用又尖又细的声音,读小牛的话时用粗中带沙的声音,读小鹿的话时,把小鹿那种蹦蹦跳跳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材中的课文类型不一,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大海》一文时,教师可在课前录下海水拍打礁岸的海浪声,海鸥在海面上的叫声。这样,音乐一起,就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朗读“大海,大海,像只摇篮”这句话时才会读得又轻又慢,像小宝宝在摇篮里恬静地入睡一样,而读“大海,大海,多大多宽”这一句话时,又能把大海那种磅礴的气势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四、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
  教师教学生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和小羊。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然后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使学生在脑海中对两个角色形成深刻印象,然后分角色朗读。先根据狼和小羊的个性揣摩出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才能空前高涨,才能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做到真正的形神一致。
  五、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更有利于促使学生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学生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如,《雨点》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这句话时,教师可以问:“你散步时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联想到散步时很高兴,散步时很舒服。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得出:这句话应该读得舒缓些。
  总之,没有朗朗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
  编辑:马德佳
其他文献
一、温度关供温应适宜、平稳,波动范围不超过5℃.平面育雏第一周温度应为32℃~35℃(对于强壮雏鸡为30℃~32℃),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接近常温;笼养育雏因密度大,温度可稍低,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064—01  一、创设有效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的课堂环境  当前,一种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学实践者所认可和接受的观点认为,英语教学首要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因此,英语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被视为是语言和交流能力的习得过程,而非只是单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已经开始全面推广实施。所谓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进行生生互动,让学生的观点在互动中碰撞,在辩论中交锋,在质疑中修正,让学生们逐渐习惯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优化问题情
高锌蛋 在鸡饲料中加入1%的锌盐,饲喂20天后,可产出比普通鸡蛋含锌量高15倍以上的高锌蛋。
〔关键词〕 初中语文;研究性教学;学生发展;年  龄特点;实践能力;实施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74—01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