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实践平台建设与发展促进策略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890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分析了当前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建立信息安全实践平台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管理新体制、实施严格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等建设与发展的促进策略,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安全 实践平台 质量监控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36-02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信息安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1]。沈昌祥院士指出:“由于我国系统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工作刚起步不久,存在着学科体系不完善、教材及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条件不足、师资队伍缺乏等一些薄弱环节。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国际上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信息化建设需求,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学科条件和优势,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自2006年面向全国招收首届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以来,秉承“厚基础、重实践、提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依托“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广西分中心、无锡软通动力创新实践基地、天涯社区互联网项目研发与运营创新基地”等,开展了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专业实践平台工作,不断深化实践平台管理,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打造课程实验教学、基地实训教学、科研能力训练和质量监控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实践平台教学体系,取得了以下丰富的经验。
  1 改革管理模式,建立多层次信息安全实践平台管理新体制
  信息安全实践平台的运行过程,需要相关专业主讲教授、辅导老师、实验室管理人员、企业导师等来共同完成。因此,为了满足日益繁重的信息安全实践平台教学任务,我们扩充了原先简单的实验平台机制,在校院两级领导下,由信息安全实践平台主任全面负责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并下属实验教研组长、实验室主任、科研导师和实训基地主任等层次,实现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管理新体制。
  (1)建立集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和科研平台等资源管理一体化和共享式的集中管理新模式。实验教研组长负责实验内容的安排、实验主讲教师和助教的聘任、考核与培训等。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软硬件的管理、实验相关技术人员的聘任、考核与培训等。科研导师负责科研项目的指导、学生的选拔和项目质量的把关。实验教研组长和实验室主任协调实验教学安排,促进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对相关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设备等实行统一调配制度,实现资源优化和整合,既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又服务于科研平台的需要。
  (2)积极完善并拓展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实行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制,能与有资质的企业技术人员相互沟通,建立以企业导师为方向的实训项目管理模式,按不同项目成立项目组并吸纳学生参加,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负责对企业导师进行评估,对实训学生进行项目能力的跟踪和考核,并负责其课程替换相关建议的事宜。
  (3)建立关于多层次实践平台的开放式信息化管理平台,公开相关规章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状态、师资需求信息、项目需求与进展情况、基地信息等。整个实验管理体系由实验平台主任负责,并接受院督导小组的指导和考核,通过实施各项管理措施来规范实验平台的运行。
  2 跟踪能力考核与评估,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
  在多层次实践平台中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原理”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核心,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理论和方法,加强实践过程中的能力跟踪、考核和评估,构建以激励为主的教师(导师)与学生平等互动,多形式,多要素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3]。
  2.1 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我校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校-院-教研室(实验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专家组和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对学校各学科和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审议、监督、咨询和指导等工作,同时,已建立起完善的常规教学检查、领导干部听课、同行互听评议、示范课学习、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对考核结果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这些都成为信息安全实践平台管理的基础。
  2.2 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劳动和学生能力的过程
  教师(导师)和学生整个实践平台教学的主体,质量监控体系也是针对这些主体的特定行为执行监、控、管、考、评等过程,所以应该尊重他们的行为,并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可、支持和配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导师)为辅的理念。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学生自由发挥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教、学、研”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质量监控体系中来,一方面,能唤起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并在其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研究兴趣。
  2.3 基于案例或主题的实践教学,保障创新实践能力
  对于实验室课程教学,以及实训基地的项目实践,我们采用全程内容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完全浸入式的项目案例教学环境[4],通过分组及角色的确定、任务分工及流程控制、完备的过程控制文档等内容,很好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掌控,而对于科研项目的研究,我们采用基于学生兴趣点的主题挖掘式探讨方法,对学生科研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按部就班式分步骤解决。在以上这些过程中,尤其是在实训基地锻炼中,制定了“每日一做、每日一练、每日一检、每周一测、每月一评”的能力跟踪与评估制度,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改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开展信息安全实验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3.1 促进学生主动承担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科研探索能力
  鼓励申报和实施各级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校于2008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此外,还有广西区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提供了多类途径和经费支持,培养了学生对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提出-研究-解决”的兴趣,以及针对问题的辨析和探索求知的能力[5],使学生既能够了解相关问题的目前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又能够加强对信息安全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和对特定问题的创新性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训练。截止2012年6月底,由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直接参与或主持的各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已超过15余项。从实际效果来看,经历这些项目申报、实施、考核和结题的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既促进了创新实验平台的良性发展,也为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各类信息安全竞赛、评选优秀毕业生等提供了人才资源储备。
  3.2 带动学生参与各类相关基金、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合作与创新能力
  依托各种人才培养基金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相关的教师科研项目,推动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科研、合作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实践证明,有效利用学校设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专项基金、人才培养基金”等,依托国家级“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结合相关科研与教改课题,是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改革本科生实验教学模式,发现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科研资源与本科生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6]。我校一直鼓励低年级本科生进入各实验室或研究室,并支持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教师或课题组每年接受一定数量本科生参与研究,学生可直接参与项目研究,或按兴趣自选“创新”课题,对于有学生参加并取得有效科研成果(各种奖励、发表论文、软件著作权或发明专利等)的科研项目,学校对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课时或奖金补助。
  4 信息安全实践平台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信息安全实践平台已初具规模,有清晰的实践教学理念、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创新的实践教学与管理方法,以及充足的软硬件设备和企业资源,能够有效服务于关于信息安全的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等实验教学环节,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首先,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满意度提高,对“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等相关实验课程连续3年的综合评教均超过90分。其次,学生通过实验与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篇,申请软件著作权20余项。再次,获得“基于文件内容的密码算法研究与实现、基于Andorid平台手机安全防护系统”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或类型的项目15余项。第四,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并获奖3项,在安全软件程序类方面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14项以上。另外,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每年均有超10%的学生直接保送或考取国内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最后,由于培养的信息安全本科生具有高质量和高素质,因此,毕业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3年来毕业就业率均在93%以上。
  5 结语
  实践教学是信息安全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地探索与实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安全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融入新的管理思想,建立了有特色的信息安全课程群结构和资源,构建了多层次多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该实验平台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工科类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对深化工科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始终关注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信息安全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我们正努力打造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和极具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信息安全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李章兵,刘建勋,廖俊国.本科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6):28-31.
  [2]沈昌祥.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7(19):6.
  [3]李静,郁汉琪,殷埝生.构建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电子教育,2010(28):130-131.
  [4]付铅生,朱海荣.浸入式教学实验环境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133-135.
  [5]欧阳津,赵云岺,范楼珍,等.高师本科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13,17.
  [6]廖庆敏,秦刚年,李勉媛.科研融入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5-18.
其他文献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管理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组织特征的认识和对目前工作的认真反思,认真研究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管理学生组织,以更好地履行对青年学生进
实践性研究是物理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但物理学科的概念却往往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在物理力学教学中,力的概念教学必须从够架学生的知识体系出发,借助以形象直观的圈式
摘 要:为适应数控自动化机械操作的需要,改革传统机械制图教材;增加截交线、相贯线及其展开方程的介绍;力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关键词:截交线 相贯线 方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问题提出  在职业学校现行机械制图教材中,关于截交线与相贯线内容的教学,是基于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放样制作、划线、手工切割
摘 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提高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应形成教学能力发展体系,重视教学志向、教学准备及教学研究对教学能力的关键影响,帮助青年教师认清自身的优势,并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探索精品课程和教学队伍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提倡反思性教学,通过搭建基于反思的评价平台和培养教师的反思性思维等促使教师反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