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生育率转变的特征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大量数据,使人们有可能从多方面对1981年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和影响生育率的各种因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同年还进行了1‰生育率抽样调查。198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则提供了各年份的人口数据和各地区的经济指标。作者曾依据这3项资料来源,对中国的生育水、平、发展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过一些分析探讨,得到某些结论,写成《中国生育率的水平和变化》一文,提交1984年12月2~8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此后,该文始终未以中文在国内发表。11年后重读此文,觉得当时所概括的对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进一步为80年代的人口发展所证实,现在仍有必要重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前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来实施的,并没有深入到家庭内部去关注不同的家庭成员(譬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不同需要。本课题试图通过在上海市的入户问卷调查,用调查统计数据对贫困家庭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作出描述和分析。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使政府和社会都更清楚地了解贫困家庭的儿童在接受了社会救助以后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尚未能够得到满足的基本需求,并对政府进一步审视和修订现行社会救助政策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进一步采取社会帮困措施提出了有用的建议。
本文用人口地理学的观点,探讨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给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方法,并从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六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三方面分析论述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测算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布重心及其移动方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采取的模式。
本文认为中国人口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转变,是不彻底的、暂时的动态平衡。本文提出了判断人口转变完成的四个标准,指出稳定低生育率是一项战略任务,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前提。本文对中国目前人口控制状态做了基本判断,并提出了建立稳定低生育率战略的政策体系。
本文在对中国婴幼儿死亡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描述了婴幼儿死亡率性别差异的历史,区域和民族间的变化,以及婴幼儿死亡率性别差异与一些社会,经济、人口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偏高的女性婴幼儿死亡水平可能导致的人口及社会经济后果,以及它们的政策含义。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3034例婚前保健青年就恋爱、婚姻,生育观和性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愿接受婚前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现今中国城市青年恋爱、生育观有一起改变,男女青年将晚婚视为一种自觉行动,其中11%表示婚后不准备生育子女。然而,熟知计划生育知识的程度仍较低,计划生育的自我调控能力差。绝大多数青年赞成现行的婚前保健制度,90%认为有必要进行婚前性知识教育,迫切需要获得优生优育知识、性科学知识和避孕知识与方法。
中国目前生育率的下降会对社会的亲属制度和亲属称谓产生影响。首先是亲属数量的减少,其次,亲属数量的减少将会影响到一个人还有什么样的亲戚。亲属数量和类型的变化必将导致亲属称谓制度的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结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七个方面对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论述。山东省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省,与沿海其他省份相比,在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在人口经济质量等许多方面,与江苏、广东等省份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