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理的探讨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献报道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有三,即膜通透性降低、靶酶改变及靶酶产生过多.本文对26株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及通过诱变获得的白念珠菌ATCC14053五个氟康唑耐药突变菌落的耐药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唑类药物靶酶编码序列设计六对上下之间交叉重叠的引物,分六段(包括相当于调控序列所在部位)将目的基因扩增出来,采用Southern杂交、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等方法对所获目的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排除了所有受试菌株因靶酶编码基因缺失而耐药的可能,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呈阳性,且耐药株之间也存在差异.故此,推测耐药性系因为靶酶编码序列多位点突变造成,这一点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另外,本实验结果不能排除另两条耐药机理的存在.

其他文献
我们从1996年3月至1996年10月应用替硝唑治疗寻常痤疮138例,并以甲硝唑治疗120例作为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临床资料1.病例及分组:所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共138例,男89例,女49例;年龄16~32岁,平均年龄21.62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3.42年。对照组:共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15~33岁,平均年龄22.36岁;病程5个月
近年由于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介入治疗等的应用,使机体微生态环境紊乱,免疫功能受损,给条件致病菌创造了感染的机会,其中以酵母菌为主的真菌感染日趋增多,临床如未予重视、未及时确立诊断和合理治疗,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准确地识别真菌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 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分离的781株酵母菌鉴定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我院门诊自1990年以来确诊孢子丝菌病患者21例.现对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期刊
我院急救中心自1990年6月至1996年6月收治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6岁4例,7岁以上3例;7例均有发热(T39.5℃~41.5℃);神志不清2例,痉挛3例,咳嗽4例,腹泻2例;入院前有明显用药史5例(复方氨基比林2例,安乃近1例,磺胺1例,痢特灵1例);入院时血压为0者2例,<8/5.3kPa5例;皮损以面颈部为主2例,双上肢及
患者女,75岁.因全身红斑、丘疹、瘙痒9个月,于1996年4月29日入院.9个月前,无诱因肩背部出现红斑及粟粒大小丘疹,伴剧烈瘙痒.皮疹逐渐融合成小片状并波及全身,无渗出倾向,在当地医院抗过敏治疗无效而来诊.
期刊
我们于1994年9月至1995年8月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酮康唑洗剂(商品名采乐)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5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