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我只是个农民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e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当日,台风正面袭击广东。在深圳打高尔夫球的李志恒,生怕广深高速公路赛车,便乘坐火车越来广州。他说这是他第一次自己去买火车票,并且至今未坐过地下铁。如果说这让我们惊讶,那他多次强调“我只是个农民”,更让我们忍俊不禁。
  
  你们工作不要太努力了!
  
  窗外又一阵大风骤起时,李志恒如约而至。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这个被业界誉为“中国媒介代理教父”的李志恒,一出现便跟我们打哈哈。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洞察力,首先准确判断出记者和摄影师各自的年龄,问完我们的名字后说,“怎么摄影师的名字都比较老土?我叫小李!”这个小李,果然是个出乎意料主人。
  “怎么样?要直入正题,还是谈谈天气?”他便谈起了天气,谈他第一次去火车站买票,第一次坐火车;谈地下铁的出现,总是赶不及他当其时的交通需要。
  “你问我目前处于何种境界?很开心、满足。”
  李志恒说,他不是什么“儒商”,“儒”太复杂了,而自己是一个生活无比简单的人。他晚上从不应酬,迷恋一件事情会专注地每天投入大量精力去做。他说如果说自己的生活中有“儒”的因素,可能只不过是在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实力媒体的“人性化”管理让很多人感受良多,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公司的清洁阿姨与其他员工一样享受境外旅游福利。“只是职位不同任务不同,但生活中的人应该是平等的。”的确,一个能在自己位置上能把既定任务完成得很好的便是好员工,有什么理由不一视同仁呢?但尽管是这样简单的问题,试问又有多少人可以正确面对?
  他总是劝员工工作不要太努力了,工作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生活。如果把所有时间都给了工作,甚至过劳死,那赚了钱何来享受的命?
  
  为什么爱玩高尔夫?因为我是个农民
  
  自从去年4月宣布“退休”后,李志恒已经休息了一年多,到处游山玩水,过起了悠闲的类退休生活。他的童年好友蒋成光先生告诉我们,最近他迷上高尔夫,几乎每天都要打。
  “为什么现在爱玩高尔夫?因为我是个农民!高尔夫有草地,球打不准的时候,把泥土给掀了起来,便能感受到泥土的气息。”
  热爱大自然的他喜欢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在香港和台北,他都很容易找到依山而居的房子,但上海是个没有山的城市,却胜在有湖,于是自称“农民”的他便在淀山湖边住了下来。“上海没山,但周边苏州、杭州、无锡环境都很好,我喜欢离湖光山色的自然近一点。”李志恒为自己的“没有山的上海生活”进行“辩解”。
  
  有爱与兴趣,你就不会活得想死
  
  小时候在香港就读天主教学校的李志恒,去台湾后接触基督教,而到内地后又接触佛、儒、道,他的思想行动,无不表现出一种感恩哲学。他说,生活中要有爱,为你爱的人去生活,“父母面前做一个好儿子,妻子面前做一个好丈夫,子女面前做一个好父亲……比如说给父母一点钱,给我的女儿录影。我会下午4点离开办公室,因为要在女儿回家之前自己先回到家。”李志恒骄傲地说,从女儿出生至今,他已经给女儿录了200多盘录像带,他甚至会为女儿去学电影剪辑,在电脑前面一坐就是5、6个小时。“等到女儿18岁的时候,我会把这些带子给她,她也要学会去爱。”
  可是有人因为失去爱而自杀,为什么?“因为他只有爱。当失去爱的时候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就看你还有没有个人兴趣。爱和兴趣就像生活的两个柱子,缺一不可,但谁也不能取代谁。”
  “我总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想着怎么能帮助别人。打工的时候,看怎样才能帮老板赚钱,怎么为员工提升价值,让他们有机会成功。我喜欢培育人才,看着他们从我这里受益,走出去可以活得更好。我不喜欢上市公司,因为那些赤裸裸的数字,只是对股东负责的一种方式。”
  “生活就是爱与兴趣。有了爱与兴趣,你就不会活得想死”,这是李志恒的箴言,浅显而到位。
  
  为了记忆,我只收藏故事
  
  一早听说李志恒热爱收藏,殊不知他并非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收藏家。他是收藏那些含有他的经历的物品,例如一个火柴盒、一个乒乓球、一件朋友送的精品。他说,随便拿起一个藏品,都可以给他女儿讲一个故事。“用什么来证明你活过?只有记忆。仅凭大脑,记忆是不可靠的,有些人会通过笔记或者其他方式来保存记忆,而我便是通过收藏。看到那些物品,我就会想起与它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想起当时的心境。”在他的生活里,只看见怀旧的因子,看不见丝毫的矫情。当我们想了解一下李志恒的珍贵的藏品时,他却只说了一样:1991年某一天的报纸,“那一天,我女儿出生了”。
  李志恒说辗转于两岸三地的他身上流着三地人的血。他在北京居住的时候,喜欢感受四季变化所产生的时间感:离开的时候满眼绿树,回来的时候竟是落叶满地。时间让香港和台北成为了故乡,粤语、台湾国语、带点京味的普通话……他的口音中无意地透露出他的经历。他曾是台湾的香港人、又是内地的台湾人、香港的内地人,时间不断改变他的身份或者说把他的身份多重化,作为一个出色的华人,他的内涵却也因此而日益厚重。
  好玩的李志恒,在临走前还不忘告诉摄影师:如果出来的相片不好看,千万别责怪你的相机,因为我本来就长成这样!
其他文献
EDITOR 王之光  郑胜天,国际著名策展人,英文当代中国艺术学刊“YISHU”总策划,温哥华当代亚洲艺术国际中心理事,曾任第二届上海双年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第四届上海双年展艺委会委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策展人。近年策划的重要活动、展览有“江南——现代和当代华人艺术展览与国际学术研讨会”(温哥华)、“国际策展人访华考察”(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香港、台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艺术”(温哥华、
期刊
策展人是双年展的灵魂。他们把自己比作大厨,以苛刻的标准选料,以特色的技艺烹饪,最后呈现给世界一个顶级的芝术盛宴。他们也把自己比作调酒师,调和着城市气质和双年展艺术之间的差异。  如今,策展人制度已成为全球双年展的通行惯例,策展人也成为——种新“职业”。9月,亚洲的三座城市:中国上海、韩国光州、新加坡的双年展大幕将徐徐拉开。亚洲三大双年展也将第一次联手,实现耳动与合作。9月将是亚洲的“双年展季”,世
期刊
公司人事部不断口头或下文催我清掉还积在2004年的“欠假”。也好,刚刚从印度采访回来,又逢儿子放暑假,于是赶紧忙里偷闲,把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权益,挥霍殆尽。  马来西亚我去过多次,但大都是工作去了,没有时间、更没有闲心四处逛逛。这次带儿子故地重游,有兴致,也有目的。  第一站当然是首都吉隆坡。双子塔、海洋博物馆,还有儿子最喜欢的以“生活中的速度”命名的科普专题展览。  马来西亚政府相当重视对下一代
期刊
始于1995年的韩国光州双年展,始于1996年的上海双年展,还有今年将创立的新加坡双年展将一起在今年9月为世界呈现一个艺术的盛宴。亚洲的双年展、亚洲的艺术必将点燃这个夏季最后的热情,让世界和亚洲艺术的新势力一起脉动。  本刊特精选即将在今年9月亚洲三大双年展上展出的部分作品,让读者先睹为快。
期刊
我不知道所谓的上品指的是不是奢侈品,如果是的话,写这样的文章对我来说,显然不太合适。因为首先我不敢保证在评论的过程中,心态会不会受到影响。其次富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的确十分难以揣摩。揣摩对了还好,如果说错了就要遭人耻笑。至于奢侈品,我见到的不多,偶尔逛故宫或者商场,见到好的东西,恨不得立马伸出手去,将其据为已有。大多数的奢侈品都是在杂志里看到的。比如前些日子我就在杂志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总部设在莫斯
期刊
TEXT PHOTO 相关震年展组委会 EDITOR 王之光  “二战”之后兴盛起来的双年展从一开始就被打上深刻的工业革命的痕迹。坚硬的钢铁,刺鼻。的尿素都成为艺术家的手中创作的元素。一些崭新的艺术形式因技术的进步而出现:坚硬而机械的科技也因艺术的表现形式而感性可触,千娇百媚。
期刊
未来真的在未来吗?  不,未来可能是历史的重复,也可能是今天的再现,抑或远远超越人们的想象,难以表达。就像《黑客帝国》,或者《星战前传》,科幻的形式表现着古老的主题,而双年展上的艺术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历史画卷”。
期刊
启功先生曾用“王羲之的根基,郭沫若的气势”来概括启笛书法的特性。作为海内外知名的书法家,书法不是启笛的全部,却是他的生命之根。有人赞其为人有儒者之风;做事有诚信之义;治学能为国家尽责;从艺能兼收并蓄厚积薄发,而自成家数。他是经济学的专家,长期从政的官员,也是热心公益的慈善家……  启笛,人如其名,正努力开启书法艺术的传承之门。    写“标语”练书法    启笛习书始于5岁,那一年,启笛跟随做小学
期刊
方头、大耳、阔脸,加上交谈时,时不是露出的憨厚笑脸,眼前的文辉是个率真的人。35岁的他,被认为是少年天成,但这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与工作,已经是不能分彼此,甚至生活的乐趣,都已经寓于工作这中。    在逆境中寻找机遇的快乐    要跟文辉谈生活,是不能不谈到工作的。你要说他不懂生活,他可是要告诉你生活的乐趣也可以来自于工作。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种过时了的活法,但我的确看到工作着的文辉很快乐。  文辉
期刊
和现代人一样,古人很重视相貌,如果一个人相貌不佳,可以说会处处碰壁。比如想当官估计指望不大,因为选拔官吏的条件就有相貌这一关,你要是长得抱歉怎么去“亲民”呢?相反,有些人本事不大,但因相貌堂堂,便可平步青云。西汉时期的江充,不过是个赵国的亡奴,逃到长安,只因长得帅,马上得到武帝信任,被拜为水衡都尉,煊赫一时;还有车千秋,七老八十了还仅仅是个叫高庙寝郎的二百石小官,武帝见他“体貌甚丽”,非常喜欢,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