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初探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提出后,教育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体现出对国家安全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当前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思想引领,构建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思想内涵丰富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推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形式创新,形成包含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内容的中国特色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 杨翱翔,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刘若琳,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刘跃进,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2014年4月15日,“总体国家安全观”被首次提出。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被正式纳入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决定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要求各相关单位结合实际条件,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事实上,当前高校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国家安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国家安全”一词长期被用来指称反间谍和保密工作,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也长期停留在反间谍和保密教育上,导致高校国家安全通识教育内容存在局限性。此外,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学科内容设置不当等问题。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难以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需要,未能真正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方向指引,构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体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两翼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学科体系、以适应教育内容需要和对象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形式体系,塑造立体化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体的高校国家
  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特别是其内容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方针、丰富思想与多样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的内涵从反间谍保密工作拓展到了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国家安全”概念回归到其本来的科学含义,国家安全教育逐渐从以反间谍与保密教育为主导的传统时代走向多领域并重的全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全面、持续的系统安全观和“大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内部安全也重视外部安全,既包括传统安全问题也包括非传统安全问题,既阐述了安全问题也阐述了安全与发展的相关性。可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国家安全领域观点、看法、概念的总集合,是引领我国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总要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体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始终,使高校受众深刻学习、全面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
  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问题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并且将伴随着国家存在而一直存在,因而被称为传统安全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安全被等同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问题。事實上,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是安全问题的两个方面。非传统安全问题是指除政治安全、军事安全问题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新时代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以及其他相关问题都可纳入这个体系。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严峻,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甚至许多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与其相关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因而,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非传统安全理念与思维,不能仅仅将视角停留在传统安全角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安全问题在当代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并具备了非传统安全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传统安全思维无法承担起指导解决当今社会出现的复杂多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任务。对高校学生开展非传统安全观教育,并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统一整合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中,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建设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之体现。
  二、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两翼的高校
  国家安全教育学科体系
  (一)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高校通识课程体系
  中国国家安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给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要求我们深入开展高校国家安全通识教育,使识别国家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深入每一位高校学生心中,以确保高校学生有能力、有意愿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困境。一方面,部分高校学生缺乏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意识,导致近年来大学生泄露国家秘密事件频发。究其原因,是许多高校学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渠道有限,难以形成完备的系统性知识体系,难以识别潜在国家安全风险,更难以形成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课程安排。目前我国高校培养体系中涉及国家安全内容的课程较少,多数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分散、缺乏系统的体系架构,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环境变化的新要求。此外,高校普遍缺乏国家安全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教学主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和学校学工部、武装部、校团委等部门。这些教师自身的教育背景与国家安全专业往往具有较大差异,可能会存在专业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基于上述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现状,为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对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高校通识课程体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关系学院在全校开设“国家安全学”通识课程,致力于国家安全教学与科研和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建设。2018年8月,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领域专家共同编写了《国家安全教育》(大中小学版)系列教材,并通过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基于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通识课程的有效探索和《国家安全教育》(大中小学版)教材的出版,在国内其他高校尝试推广国家安全教育通识课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体系既是在高校普及国家安全知识的有力手段,也是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方式。[1]通过开设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对高校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可使高校学生体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进而将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观念内化于心,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
  (二)加强高校国家安全学专业学科建设
  对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来说,高校是培育国家安全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当前国家安全学专业被列为一级学科,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但从国家安全学自身的理论框架出发,仅将其设立为一级学科不甚恰当。首先,国家安全学是一门利用多门学科知识处理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学科,国家安全学利用众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保障国家安全。鉴于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建议把国家安全学扩充为学科门类。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门类齐全的总体性国家安全学学科,因而需要把国家安全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来进行建设。
  将国家安全学定位为学科门类后,可在这一门类下设众多一级学科。在一级学科下,根据现实需要和学科特点再设立不同专业方向的二级学科。国家安全学学科内含了多个学科知识,因此只有将其定位为一个学科门类,才能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完备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培养出适应国家安全现实需要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能解决国家安全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加强国家安全学专业学科建设,以学习国家安全基本理论为底层逻辑开展国家安全专业教育,为今后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和相关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2]
  三、以适应教育内容需要和对象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形式体系
  首先,高校可采用多样化的、创新性的形式开展国家安全通识教育。各高校可创新通识教育的形式,依托现有资源,围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网络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开展一系列调研、参观、体验式实践活动。各高校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与自身独特优势,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组织为有效依托,通过路展、讲座、参观、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其次,高校可通过多平台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同推动国家安全知识的普及化、大众化。慕课作为线上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因其经济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势逐渐为高校一线教学所接纳,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模式被普遍应用于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中高校之间的资源壁垒,促进教育资源流动。因此,将国家安全教育的学习融入慕课,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国家安全素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邀请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慕课平台进行授课,引导高校学生完成线上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实时互动提问,最后采取阶段性测试和结课考试等形式完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互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除慕课这一新兴学习平台之外,传统教育方式也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可以录制线上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运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传媒手段进行传播,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历史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促进国家安全知识的生动呈现。
  再次,为解决当前国家安全教育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的问题,高校之间可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进行合作。目前全国共有十余所高校开设国家安全学专业,各地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与这些高校开展合作教学,融合不同学校的特色优势,共同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建设。[3]
  最后,面向国家安全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形式创新包括通过小班授课、精细化教学的模式向本专业学生讲授国家安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课堂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与创新,邀请国家安全学领域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国家安全主题讲座以开拓学生思维与视野,等等。同时,高校可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国家安全学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习等方式帮助国家安全学专业学生深刻把握国家安全现实状况,在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国家安全理论知识,更加深入、深刻地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手段。[4]
  推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对塑造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内容体系构建方面,超越局限的保密防谍教育,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体,将在高校广泛开展的国防教育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等有机整合到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之中,使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上升到新高度;在学科体系构建方面,要推动建设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要求的总体国家安全学学科门类体系,[5]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两翼同步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在教育形式体系创新方面,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也要超越传统的课堂和书本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新兴手段,以面向普通高校学生和专业教育群体需求为导向,既采用丰富的感性教育形式,又采用科学的理性教育形式。总之,要从内容体系、学科体系、形式体系三个方面推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建设,使之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相适应。扎实推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全面塑造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思维与能力,并使之能够在实践中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真正培养奋斗在各领域的国家安全优秀人才,为我国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思想基础、能力基础和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总体国家安全教育[J].河南警察學院学报,2019,28(1):10-15.
  [2]刘跃进,宋希艳.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健全国家安全体系[J].行政论坛,2018,25(4):11-17.
  [3]刘跃进.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信息安全,2017(12):92-94.
  [4]刘跃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总体布局[J].人民论坛,2017(34):38-40.
  [5]刘跃进.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中的“非传统安全思维”[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1):13-16.
  责任编辑︱庞 雪
其他文献
“ 切” 出来的创意    妈妈:孙晓莉  宝宝:曹志恒,2 岁。  我切菜的时候,经常会让宝宝在旁边观察。看到不同形状的蔬菜,被切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宝宝一定觉得,妈妈就像变魔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还认识了许多图形。以下这些是我家宝宝经常可以看到的情景。  把一根香肠切成一片一片的,就变成了许多个小圆形。再将小圆片平均切成两半,就变成了半圆形。  把一块豆腐沿着对角线切一刀,就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逻辑是孩子一生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如果你想让孩子关于思考,擅长表达,做一个聪明人,欢迎来到逻辑世界。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曲径通幽”,而非单纯知识灌输;让学生对事情有清晰观察和理解,“柳暗花明”,而非仅仅知识背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性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等维度对课程作了优化安排,对学业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安排、新规定、新要求集中表明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落实和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期待
把孩子抛到空中再接住,倒提着孩子的脚转圈……这些游戏虽然好玩,但有危险,需要“配备”安全关注点!  谁都有和孩子疯玩的时候,尤其是爸爸,总爱“挑战”那些高难度的动作,让人看着未免捏一把汗,可孩子却喜欢得不得了!那么,在玩的时候,什么地方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应该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让我们通过实例讲述和外科医生的旁观点评来作个了解吧。    倒挂金钩    实例再现:我家熊熊他爸爸从熊熊3 个月起,就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您认为当前这粒扣子扣得是否结实、牢靠,是否还存在着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间?  王集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论述非常生动地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时间要早;第二,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要正确。否则,第一粒扣子扣不好,后面的扣子都
孩子发高烧已经够让家长着急的了,如果再出现“抽风”,就更吓人了。但了解了它的发病原因及应对措施后,你就会从容得多。    高热惊厥是指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原有的神经系统疾病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0℃时的突发性惊厥。高热惊厥发作突然、症状剧烈,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孩子意识丧失,头向后仰或歪向一侧,双眼上吊或不自主地眨动,脸色、口唇苍白或青紫,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如果咬伤舌
縱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变迁,可以窥见我国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发展规律。一是通过“普及”与“提高”战略,我国逐步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乃至世界教育强国迈进。二是教育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教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战略重点,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战略的首要位置,再到20世纪90年代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教育的价值取向逐步由社会工具价值向人本价值回归。改革开放
摘要 在现代性律法主义和道德决疑论的影响下,原本具有丰裕人性内涵的道德逐渐法律化和规则化,最终演变成一种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的理性规则。为此,有必要恢复道德之为能力的初始意涵,以便从根本上克服工具理性思维给道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角度切入,最能贴切把握道德能力的结构性生成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在道德教育生活化的逻辑框架中推进这一特殊群体道德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未成年人;道德能力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阿 兰  “当儿童获得自由时,他不再听成人的摆布,他依照生命的秩序来发展。他在玩水中变得专注而且安静,虽然他弄得满地是水,在捉迷藏时,他总藏在一个地方,从不试图换个藏身处,你每次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他时(他很高兴你发现他),他就快乐地哈哈大笑,并不断要重复这个在你看来既愚蠢又毫无意义的游戏……”  这是孙瑞雪老师在她的《爱和自由》一书中的一段话。  的确,与智者对话会让我们变得
国际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校中开展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SEL)对校园欺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是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社会情感学习是学校“围绕制度建设、课程教学、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构建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改进学校管理,以帮助学生学习、获得和实践自信、情绪管理、同理心、人际交往等自主发展和社会性适应所必需的核心能力的过程”,自21世纪以来在英、美等国中小学校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