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357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若依从夜店归来,已是破晓时分。母亲堵在门口,不让她进门。若依恨恨地瞪着母亲,两人僵持一段时间。“不把家当家的女孩,我不稀罕。”母亲冷冷地抛出这句话。
  若依内心的创伤遽然加深,她想吼出心中的郁闷和痛楚;终究,她忍住了。她不想让母女尖锐对抗的无聊火爆场面一演再演,这种戏码真是烂透了。母亲突然转身,拉出一只旅行箱,一字一字清晰地说:“太伤我的心了,你走吧!”
  若依望着母亲为她整理好的旅行箱,心想:母亲真狠心,竟然赶我离家。好吧,天下之大,总该有我容身的地方吧。若依一把搶过旅行箱,嘴里悠悠吐出一个“哼”字,临走前抛出这样一句话:“冷冰冰的家,我也不稀罕!”然后转身离去。
  走得匆促,身上钞票不多,来到A市后,她只得省吃俭用,并暂住朋友家,以减少开支。工作真难找,若依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当超市店员。自从离家出走后,她一直沉浸在“报复的快感”中。一想到母亲因她离去而焦虑、黯淡的眼神,她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在若依的脑海里,母亲不疼她,只会虐待她。从小,母亲对她就十分严厉,要求严苛,采取打骂教育。母亲一生中最大的乐趣,好像就是活着来虐待她似的。
  早在少女时期,若依对母亲就下了这样的定义:专制、独裁的女暴君。
  为何母亲会如此残暴对待她?若依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最后她归结出一个结论,那是因为母亲被父亲抛弃后,在她身心失衡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变态行为,而她,成为了最无辜的受害者。离开缺少温暖的家,若依蓄谋已久,想不到母亲帮她达成这个心愿。
  我自由了!望着窗外的蓝天,若依内心呐喊不已,她的心已化为一只小白鸽,奋力向蔚蓝天空飞高、飞远……
  2
  临近春节那段时间,若依特别喜欢翻阅报纸。几乎各大报的寻人启事栏中,都能找到母亲花钱刊登要她回家团圆的启事。
  若依内心窃喜,一直以来母亲就是一只铁公鸡,生活简朴,一生省吃俭用,很少添加新装,几年下来,一直轮流穿那几套老旧的衣服,更甭提什么略施脂粉了。若依记得清清楚楚,念小学三年级时,那天是春节前夕,她看见邻居美燕穿着一身大红衣裳,好像天上降临的小仙女,好美好美!
  她跑去向母亲讨新装,天真地以为母亲会一口答应,让她过个快乐的新年。没想到母亲二话不说,马上一口回绝,还唠唠叨叨地说:“过年不一定要穿新衣、戴新帽,现代人早就不流行这套了。生活上开销不少,不必要的钱我们不要花,懂吗?”若依就是不懂!她依然又哭又闹,母亲没法子,只好买她最爱吃的棉花糖哄她,才让她停住哭闹。
  “登这么多的寻人启事,一定花了不少钱吧?”
  这样想的若依内心高兴极了,能让吝啬成性的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她觉得有些得意。“母亲,我会让你永远找不到我的!”若依下了这样的决心。
  3
  为了让母亲找不到,若依辞掉超市工作,连夜来到B市。B市离家更远了,这让若依更有“安全感”。若依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的寻人启事不仅越登越大,而且还是“密集轰炸”式,简直是天天上报。不过,这段时间的寻人启事,跟以往稍有不同,多了一点检讨的味道。
  ——女儿,妈想你,快回来吧。一切听你的,妈不再……不再……
  ——宝贝女儿,你听到妈妈呼唤的声音吗?这些日子,妈睡不好、吃不下,念念都是你,回家看看妈好吗?
  若依的眼眶有些湿润,如果说不想家是骗人的,只有离开家的游子才知道家的温暖!可是若依不想回去,万一回家后母亲心性未改,露出原来面目,那么她的痛苦日子将持续上演,这是她无法忍受的。
  那晚,她独自跑到山上,对着山下的万家灯火发呆,不争气的眼泪却掉落不停……
  4
  当母亲的寻人启事跃居头版时,若依紧张了,看来母亲可能动用一切资源找她,此地,并非久留处所了。她不希望被母亲找到,于是,她咬咬牙往C市出发。
  车程中,她和母亲的纠缠往事,犹如车窗外迅速后退的风景,从她脑海中一幕幕晃过。
  往事如烟,虽然都已经过去了,但留在心里的伤口,还在痛。
  可是,这段日子母亲也不好过吧。她一再地登报找人,那份心急、焦虑,可想而知。三个月过去了,母亲花了无数的钱财,一向经济状况不佳的她,恐怕要向人借贷度日吧?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为若依的一种习惯。然而,自从来到C市后,她遍寻各报,却找不到母亲委托报社刊登的寻人启事。若依心里感到微微的失落和阵阵的不安。
  不知何时,失眠开始蚕食她的健康。若依原本纤细的身影,变得更加纤弱了。白天上班的时候,她有些心不在焉,算账时偶尔还会出错;夜晚,她迷失在十字街头,竟有何去何从的迷惘心境。她脑海里浮现的,是最不愿意看见的人影。可是,越试图遗忘,却想念越深。
  日子走进阴暗晦涩里,若依活得浑浑噩噩,简直跟行尸走肉没什么两样。
  后来,若依终于在一份大报中找到一篇跟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宝贝女儿,生日快乐!”
  虽然只短短几个字,却让若依泪崩,眼泪就像扫射而出的机关枪子弹,一旦扣动扳机就狂扫而出。
  她止不住地哭,哭湿了一大片衣襟。天啊!母亲没有忘掉今天是她的生日,母亲还爱着她!若依二话不说,急忙打电话给母亲,这是自从她离家出走后,第一次给母亲打电话。
  终于拨通私下已默念百遍、千遍的号码。
  “此用户寻女未归,嘟一声后请留言。”
  若依匆匆挂掉电话,她的一颗心早已向家飞奔。
  “就是一百个、一千个道歉,也无法赎罪啊。”归途的火车上,若依眼眶含泪,母亲为了寻找她,半年里费尽苦心,备受煎熬,让她心痛不已。
  “我是个不孝女,妈,您原谅我好吗?”若依一遍遍地责骂自己,怨恨自己,半年来竟然如此铁石心肠,折磨养她、爱她的母亲。
  火车载着她,奔向日夜思念的故乡……
  5
  若依风尘仆仆赶回家,以颤抖的手按响了门铃,想当面向母亲认错。
  开门的是一个陌生人,冷漠地问:“你找谁?”
  原来这位是房子的新主人,她告诉若依,为了筹资寻找女儿,就在昨天,母亲将老房子卖掉,去了南方。她临走前交代,若有缘再聚,相约在老屋相见。
  第二天,各大报多了一则寻人启事:
  ——寻母,速归,不孝女若依。
其他文献
科技革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机遇,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等理科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以强化师生交流和重塑师生关系进而构建师生共同体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思路,介绍了南开大学以师生交流“双循环”机制为基础所构建的新时代师生共同体,以推动高等理科教育改革所进行的探索。文章重点介绍了物理科学学院在课堂内外、校内外等多场域扎实推进师生共同体建设以提升物理类专业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工程伦理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在信息工程领域,工程伦理教育相对科学技术进步发展明显迟缓.为此,在总结信息领域工程和技术特点
针对高校物理专业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评价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物理教师的问卷调查,从科研个性特征、科研基础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4个维度出发,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表征物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完善的物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物理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大学绩效评价中心(MUP)作为美国大学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从2000年开始连续发布“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年度报告,通过精选研究支出、捐赠收入、精英教师数量、博士学位授予
师德是教师素质之根本,其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长度和深度。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后备军,师德教育理应放在师范生教育的首要地位。师范生师德教育目前尚存在地位边缘化、内容知识化、过程片段化等问题,反思师德教育的基础,研究发现教育基础条件不充足,教育环境和氛围、教育的教师资源、教育内容等都没有达到相应条件,而这正是导致师德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建议师德教育应从培养专门的师德教育教师、强化教师师德教育意识与能力、结合学科课程挖掘具体可操作伦理规范要求、注重师德核心
本文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项目模式对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深刻意义.以杜克大学的Bass Connections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杜克大学2014—2018年的Bass
通过对高等教育组织传奇缔造的再思考,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双一流”建设,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提质增效和内涵式发展.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文章运用信息计量法,基于h指数综合赋权模型对40位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科研成果进行分析,从而判定他们的学术影响力.研究发现,研究者之间的指数值差距大,但综合赋权后排序有所变
与“金课”建设的要求相比,医学院校的基础化学教学存在“五重五轻”的问题。经过尝试,实施“两维三段”式研究性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可选项,所谓“两维三段”式研究性教学,就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各自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工作,实施基于问题的教学,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落到实处,实现以增强“教学目标高阶性、教学内容创新性和学业挑战度”为主要特征的“金课”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是基础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而我国高等院校和一些科研机构中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积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势在必行。文章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例,分别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法律基础、工作人员配置及分工、募集科研资金、规范程序等方面介绍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借鉴经验,丰富和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改革理论以及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