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腑辨治嗅觉障碍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shenguizu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从脏腑辨治嗅觉障碍(鼻不闻香臭)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侵袭或损伤肺脏,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导致肺失宣降,气血津液不荣于鼻,或鼻窍壅塞,从而形成嗅觉障碍。应首辨外感内伤及病邪之性质,详察脏腑之病位,精研脏腑虚、实、寒、热之邪正关系;临证分为外邪犯肺型、脾肺两虚型、肝火犯肺型、心肺不调型、肺肾阳虚型及肠热犯肺型论治。
其他文献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于明清时期日趋完善。傅山论治疾病重视心肾两脏之间的关系,提出“心肾相克而实相须”的“克中有生”的观点,主张“治肾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肾”的“心肾相依”学术思想。傅山以“心肾相依”立论,创立多首方剂,临证论治妇人月经病、不孕、妊娠病、产后病,男子虚劳、遗精,以及呕吐、不寐等诸多疾病多有效验,为后世所推崇。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目前,中药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中药基原混乱,产地、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人为因素的干扰,采收时节、采收方式等因素,以及加工方式和炮制工艺对中药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从源头抓起,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研究,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要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对中药材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包括本草考证、本草基因组学、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植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脑肠互动异常”,其病机可被概括为“神明之枢失衡”“胃肠腑气不通”“少阳枢机不利”.根据其发病机制,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提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