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来源 :中医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目前,中药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中药基原混乱,产地、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人为因素的干扰,采收时节、采收方式等因素,以及加工方式和炮制工艺对中药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从源头抓起,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研究,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要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对中药材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包括本草考证、本草基因组学、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植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五加生化胶囊对早孕大鼠药物流产出血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灌胃早孕Wistar大鼠制作药物流产模型,给予五加生化胶囊混悬液进行干预,观察大鼠子宫形态、子宫出血量及出血时间,以柱前衍生-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代谢产物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技术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库揭示相应机制。结果:依据相对峰面积可知,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甘氨酸、丝氨酸、氨基丙二酸、L-焦谷氨酸、L-鸟氨酸、L-酪氨
目的:探讨应用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治疗经间期出血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就诊于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经间期出血属湿热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口服,对照组给予优思明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依照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观察临床综合疗效、止血情况、不良反应等,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及讨论。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卒中后肺炎是卒中发生后出现的肺组织炎症反应,是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肺炎有一定的优势。文章对卒中后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因病机及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概述与展望,以期对中医药防治卒中后肺炎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日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之一,中医理论中将其归于“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不孕”等病症。其根本病机为“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多由感受外邪、内伤情志、劳逸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致,主要证型有肾虚血瘀、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凝血瘀、湿热瘀阻等。结合临床发现由湿热蕴结致病为数甚多,湿热相缠导致病情日久难愈、反复发作。在内异症的治疗中,中医通过口服中药及中药灌肠、中药塌渍、针刺治疗等外治法展现了其独到的优势,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透刺法“百会”透“太阳”穴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微创清除术进行救治,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方案,包括降颅内压、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和麝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透刺法“百会”透“太阳”穴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视为一种慢性疾病,病因不明,保守性手术后易复发,中医药在缓解痛经、预防复发等方面疗效确切。血瘀是内异症最基本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为内异症常见证型,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研究、药物机理探讨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内异症患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目的:对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且用药疗程在1~3 d人群的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信息系统(HIS)中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且使用疗程在1~3 d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纳入4285例,归纳、整理其人口学特征以及患者诊断、合并用药等特征。结果:428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04例(占比56.51%),平均年龄50.67岁,最常见年龄段是45~65岁(占比35.64%),出院结局以好转(占比55.75%)、治愈(占比24.82%)多见;诊断排名前三分别是高血压病(533例,占比7.56%)、冠心
桑螵蛸是中医临床治疗肾病的常用药。为了明晰桑螵蛸在史料及现代文献中的记载,本文将古代文献中关于桑螵蛸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采收炮制,毒性等方面介绍进行细致梳理。结果表明,桑螵蛸的古今用法较为一致,但现代炮制方法更为简化,炮制品种更为单一。本文的验证研究为桑螵蛸的临床药提供了一定的本草学参考。
多维体质是从人体不同维度认识体质的一种体质理论。当下流行的体质理论存在分类宽泛,细化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古人对体质的认识及分类的梳理,我们发现从情志、形体、脏腑等多维度认识并划分体质是一种更佳的方式,即多维体质。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对多维体质的概念内涵及其构建思路作一般论述与探讨。总结出多维体质即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脏腑、形体等多角度认识并划分体质的概念;归纳出从理论与实际出发构建多维体质生理学、分类以及应用的多维体质构建思路。希望多维体质理论构想的提出能够弥补中医体质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于明清时期日趋完善。傅山论治疾病重视心肾两脏之间的关系,提出“心肾相克而实相须”的“克中有生”的观点,主张“治肾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肾”的“心肾相依”学术思想。傅山以“心肾相依”立论,创立多首方剂,临证论治妇人月经病、不孕、妊娠病、产后病,男子虚劳、遗精,以及呕吐、不寐等诸多疾病多有效验,为后世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