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做好高职班主任工作,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并要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班主任应明确自己是教育者、领路者,只要班主任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
关键词:凝聚力;规范化管理;班风
人常说:“万事开头难”。而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对于新班班主任来说,如何组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是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消除隔膜,使学生走入班集体
对于新班来说,凝聚力是这个班集体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一群来自不同地域、生活习惯不同、年龄较小、见识有限的年轻人组成一个班组,必然产生交流上的障碍。班主任应有效地利用学校入学教育的各项活动,使学生消除隔膜,增进相互了解。如在军训中,让学生通过接触,消除陌生感,增进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的校园生活也让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新鲜感,从而由惧怕、好奇达到了熟悉、热爱的程度。一个新的集体诞生了,学生就有了归属感。
以军训为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为新入学教育而特设的一系列活动。如各类球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以及各种短期培训等。在相互接触、配合中,形成了集体观念,有了集体荣誉感,产生了凝聚力,同时也锻炼了交际能力,为深层教育打下了基础。
集体主义教育的高潮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1-2个月时到来。通过对上述活动的总结,使学生对班集体有了新的认识,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召开主题班会“我爱我班——我能为班集体做点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自发地去为班集体建设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形成一股热爱集体的巨大热潮,去争创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
二、建立完整的班级制度,走向规范化管理
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应根据学校的安排,组织学生认真完成入学教育中对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比如《学生手册》中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做为一个大专生,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再补充制定一些适合于本班的量化制度和规范条例,与学生手册配合使用。并据此写出自己三年奋斗目标和本学期计划,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按照合格学生的要求去做。
三、用学习带动班级工作,树立良好的班风
集体观念可以使学生有归属感,健全的班级制度可以使学生自我约束言行,然而要使班级整体进步,还必须树立起良好的学风。
对于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树立良好的学风并不容易。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这类学校没有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学生都以60分为奋斗目标,抱着混的思想,不管学校如何鼓励优秀,也无法激起全体学生的竞争意识。其二是由于社会大环境,人口压力引起的就业压力,学的好的学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部分学的不好的学生却通过关系找到工作,社会流行“读书无用论”,干扰学生学习。
根据这些情況,班主任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析利弊,让学生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强调学习的长效作用,树立终生职业发展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生态度。以此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班主任在指定班干部时要慎之又慎,更不能因一时的原因频繁更换。一是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怨情。二是不利于班级的稳定。再者,干部本来就是培养出来的,绝没有天生的。所以,应在工作中考察,在工作中培养,多指导、多支持、多鼓励,让他们大胆地去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发展。一般来说,应在新生入学2-3个月时选举新班委员会,也可到第二学期时改选,还要根据情况而定。
五、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班主任不能越俎代庖,成为全天候的保姆。如果班主任跟得太紧,什么都为他们想到,什么都为他们做到,就会与“指导”、“引路”的含义背道而驰,同时也不符合循序渐进,培养能力的原则。
班主任对班级工作指导的原则应是: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既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又要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加以指导。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进步。我们不要怕学生犯错误,要指导他们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得到进步,把他们引导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万艳春,浅谈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J],高教论坛,2003(5)
[2]张萍,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J],文教资料,2006(16)
关键词:凝聚力;规范化管理;班风
人常说:“万事开头难”。而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对于新班班主任来说,如何组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是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消除隔膜,使学生走入班集体
对于新班来说,凝聚力是这个班集体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一群来自不同地域、生活习惯不同、年龄较小、见识有限的年轻人组成一个班组,必然产生交流上的障碍。班主任应有效地利用学校入学教育的各项活动,使学生消除隔膜,增进相互了解。如在军训中,让学生通过接触,消除陌生感,增进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的校园生活也让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新鲜感,从而由惧怕、好奇达到了熟悉、热爱的程度。一个新的集体诞生了,学生就有了归属感。
以军训为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为新入学教育而特设的一系列活动。如各类球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以及各种短期培训等。在相互接触、配合中,形成了集体观念,有了集体荣誉感,产生了凝聚力,同时也锻炼了交际能力,为深层教育打下了基础。
集体主义教育的高潮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1-2个月时到来。通过对上述活动的总结,使学生对班集体有了新的认识,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召开主题班会“我爱我班——我能为班集体做点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自发地去为班集体建设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形成一股热爱集体的巨大热潮,去争创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
二、建立完整的班级制度,走向规范化管理
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应根据学校的安排,组织学生认真完成入学教育中对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比如《学生手册》中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做为一个大专生,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再补充制定一些适合于本班的量化制度和规范条例,与学生手册配合使用。并据此写出自己三年奋斗目标和本学期计划,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按照合格学生的要求去做。
三、用学习带动班级工作,树立良好的班风
集体观念可以使学生有归属感,健全的班级制度可以使学生自我约束言行,然而要使班级整体进步,还必须树立起良好的学风。
对于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树立良好的学风并不容易。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这类学校没有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学生都以60分为奋斗目标,抱着混的思想,不管学校如何鼓励优秀,也无法激起全体学生的竞争意识。其二是由于社会大环境,人口压力引起的就业压力,学的好的学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部分学的不好的学生却通过关系找到工作,社会流行“读书无用论”,干扰学生学习。
根据这些情況,班主任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析利弊,让学生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强调学习的长效作用,树立终生职业发展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生态度。以此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班主任在指定班干部时要慎之又慎,更不能因一时的原因频繁更换。一是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怨情。二是不利于班级的稳定。再者,干部本来就是培养出来的,绝没有天生的。所以,应在工作中考察,在工作中培养,多指导、多支持、多鼓励,让他们大胆地去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发展。一般来说,应在新生入学2-3个月时选举新班委员会,也可到第二学期时改选,还要根据情况而定。
五、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班主任不能越俎代庖,成为全天候的保姆。如果班主任跟得太紧,什么都为他们想到,什么都为他们做到,就会与“指导”、“引路”的含义背道而驰,同时也不符合循序渐进,培养能力的原则。
班主任对班级工作指导的原则应是: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既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又要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加以指导。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进步。我们不要怕学生犯错误,要指导他们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得到进步,把他们引导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万艳春,浅谈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J],高教论坛,2003(5)
[2]张萍,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J],文教资料,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