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52例疗效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补肾活血法;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12-0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一旦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阶段,病情多为持续进展,肾功能常呈进行性下降。若不给予积极的治疗,部分患者在5~10年后将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笔者认为DN的中医病机关键是“肾虚血瘀”。采用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临床DN,短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糖尿病肾病(24h尿微量白蛋白>300mg,肾功能正常者)住院及门诊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2±10.1)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1±5.4)年。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分别测24h尿蛋白排泄量,空腹血糖,血压和肾功能。治疗开始后给所有患者服中药补肾活血汤。处方:黄芪30g,生三七粉(兑服)10g,生地20g,菟丝子10g,白茅根15g,僵蚕10g。陈皮3g,生大黄3g。每次服300ml,每日分3次服。治疗期为8周。治疗结束时再复查上述指标1次。治疗前1月和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其他治疗如血压、血糖控制水平,抗感染用药和饮食、运动量均维持不变。所有患者均不改变ACEI及ARB等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
  
  2 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24h尿蛋白排泄量、空腹血糖值(FPG)明显减少,P<0.05。平均动脉压(MPA)、血肌酐(Ser)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DN在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阶段时,肾脏的病理改变主要是残存肾小球代偿性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开始逐渐下降、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硬化、基底膜增厚、出入球小动脉透明样变性。现代医学最新提出以限制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抗氧化、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及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分布等为目标的一些新的治疗思路。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DN是糖尿病的最终结局,是诸病穷必及肾的最佳例证。病位主要在肾,涉及全身诸脏。责之于消渴病阴虚燥热,阴津干涸,日久阴损及阳,阳失温煦气化,终至浊毒内蕴,血脉瘀阻。应用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用黄芪、生地、菟丝子补肾益气固精,气阴双补;以三七粉、大黄、白茅根活血通络、泄浊排毒,以僵蚕、陈皮化痰行气。全方扶正祛邪,相得益彰。服用该方的患者,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提示该方药可以降低肾脏蛋白排泄量,从而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DN病情的进展。通过结果分析发现,治疗后患者FPG也出现统计学意义的改变,推测该方药也可以改善患者全身糖代谢状态。该方主要成分黄芪可以通过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而预防DN的发生,对延缓肾脏纤维化进展具有较好的作用。还可提高慢性肾炎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并减轻尿蛋白的排泄量。三七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Rgl、Rbl,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组织缺血及抗自由基损伤,增加SOD活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等作用。并可显著降低DN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总数。大黄也被证实具有影响残余肾组织的代偿性肥大,降低肾脏高代谢状态,减少蛋白排泄量等作用。补肾活血汤剂所取得的疗效,应该是上述中药作用的叠加与整合,其作用机理是否与现代医学提出治疗DN的一些新思路有相同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关键词:肾绞痛;针刺疗法;穴位注射;内服中药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4-01    笔者近年来运用水针穴位注射、传统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肾绞痛3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6天,最长6年余。对照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IL-2、IL-6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只行开关腹,B、C、D组均行内膜移植,造模完成后,A、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C、D组分别给予中药祛异康、西药丹那唑灌胃,4周后开腹收集腹腔液测定IL-2、IL-6表达水平。结果:祛异康可以降低异位症大鼠腹腔液中IL-2及IL-6浓度(P<0.
期刊
关键词: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60-02    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eal ehoroiditis,MC)是一种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侵犯中青年女性.常双眼发病,临床典型眼底表现为散在的脉络膜视网膜病灶,直径50~350μm,约1/3患者出现黄斑部或视盘周围脉络膜新
期刊
关键词:通脉降脂丸;高脂血症;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06-01    自2005年5月~2007年4月期间,采用本院制剂通脉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90例,其中血脂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高35例,单项胆固醇高25例,单项甘油三酯高3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用西比灵,治疗组加用自拟养血祛风止痛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75.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比灵。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偏头痛;疗效  中国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期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呼吸系统感染;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11-01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其中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药物,细菌感染虽有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抗生素,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耐药现象日趋明显,大大影响了临床疗效。自2005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
期刊
关键词:瓜蒌薤白半夏汤;原发性甲减粘液性水肿;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30—01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笔者1996年~2005年之间诊治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共17例,其中男5例,女12例;门诊13例,住院4例;病程4~16a;年龄最小者36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51.5岁。临床表现:恶寒,少汗或无汗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4种“山豆根”的性状、显微鉴别和山豆根与木蓝根的薄层色谱鉴别,并对四种“山豆根”的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山豆根;木蓝根;北豆根;滇豆根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28—0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期刊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药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0019—01    笔者运用清热通淋,活血化瘀法治疗泌尿系结石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33例为住院病人,9例为门诊病人;男26例,女16例;20~40岁10例,40~68岁32例;结石横径0.3~0.6cm
期刊
关键词:返流性胃炎;中医药疗法;柴胡疏肝散;旋覆代赭汤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23—01    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与旋覆代赭汤合用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0例并与吗叮啉治疗30例作比较,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均来自门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大62岁,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