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支书的成长与一个中部丘陵山区村庄的崛起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论坛上期刊发的“花园村之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专题探讨了东部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也不尽相同,就中部地区而言,受自然地理、基础设施、文化观念等约束,普遍存在生产发展滞后、物质积累不足的现象,中部地区如何立足当地实际建设好新农村?支撑力量在哪?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把视线转移到了河南省灵宝市北阳平村。据有关媒体报道,该村支书包有民无偿把自己的1000万余元资产捐给村集体,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可喜成就。
  千万巨资捐赠集体是不是“作秀”?他捐赠的目的是什么?媒体报道是否存在夸大宣传?带着这些疑问,10月4日至7日,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直工委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北阳平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包有民及北阳平村民有了3天的零距离相处。包有民答问时的机智、写在脸上的真诚,村民们朴实的赞美、真心实意的支持,让你感觉到一个真实的村支书;3天的踏访,调研组成员深受感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动情曾得到多少人的共鸣!站在这块黄土地,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再次涌动我们内心澎湃的激情。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的仰韶文化,黄帝曾在这里纵横驰骋,而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块土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又开始了新生,让我们走进包有民艰苦创业、改变命运的故事,以及在他带动下一群人创造新生活的征程。
  
  1 从逃荒要饭到千万富翁
  
   1969年深秋,阴雨连绵,年仅1岁的包有民被父亲挑在筐中从湖北郧西讨饭来到灵宝。那时,包一家人居无定所,在灵宝市山区间漂泊流离了近3年,然后又到人烟稀少的阳平镇大湖村,住在荒无人烟的大山石庵内,靠开荒地、挖药材、卖烧柴、打零工维持生活。村民吴当喜仍记得当时的情况:“当时包有民一家人多,挨家要饭,从屿里要到屿外。”
  1982年,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们本已很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包有民的父亲在山上伐木时被倒下的大树砸倒在地,腰部被砸成重伤,卧床不起,母亲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精神失常,撇下三个还懵懂无知的孩子离家远走,全家的生活一下陷入了绝境。刚刚领到小学四年级课本的包有民看着更加幼小的弟妹、不能动的父亲,含泪辍学,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对包有民当时的“苦”日子,村民陈玉梅仍记得一清二楚,“当时包有民没有吃的,常常偷偷到地里去啃生玉米。”她说。
  包有民的父亲谈起当时的情景仍禁不住眼含泪水。一次,家里几天没有吃的了,包有民到离家三四十里外的阳平街上用父亲朋友给的10元钱换了40多斤玉米,他孤身一人扛在肩上连夜往家赶,空寂黑暗的深山中,不时传来猫头鹰的叫声,12岁的包有民又渴又饿,整整走了一夜才回到家里。
  苦难的童年为包有民上足了人生的第一课。
  1984年3月,因漂泊的生活维持不下去了,包家向北阳平村关子沟组乞求落户,时任村民组长的张钢锢同村民们友好地接纳了他们,至此,包有民结束了漂泊之苦。此时,包有民的父亲的腰伤也好了,年仅16岁的包有民便走出家门,先后干过背矿石、出矿碴、当钻工等小工活。
  因肯吃苦、人机灵,在有了一定积蓄后,1991年包有民举债买了辆旧货车,起早贪黑跑运输拉矿石。那期间,包有民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干到半夜才回家,每天别人只跑几趟,他要跑十几趟。有时车因故障坏在半路上,他就步行几十里山路,赶到山下买配件。之后,他又将眼光投向了当时十分缺乏的汽车维修市场,几年下来,手头攒下30多万元。
  初获创业的成功,让包有民兴奋和自信,但他并不满足现状,开始做起了“淘金”梦——上山开矿。为什么决定上山开矿?包有民说:“因为跑运输、开修理厂攒了些钱,想挣大钱,从小在矿山打过钻,对矿山比较了解。”
  然而,开矿虽然比较赚钱,但也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1996年7月,山洪袭击,因为缺乏经验,包有民的矿口被洪水和泥石流淹没,300多吨矿石和采矿设备被冲走,包有民多年积累及借贷的150多万元化为乌有。
  当时村民们都为包有民捏一把汗,因“当时许多矿主因此永远翻不了身”,可包有民又借钱在另一处办了一个选矿厂,投入的100多万元仍毫无收获;包有民没有放弃,又多方筹资再次上山开矿,几年下来,包有民所欠债的本息已多达1600多万元。那段时期,债台高筑,债主围门,举债无路,不到30岁的包有民一天吃不下一个馒头,每晚睡不着觉,只能靠安眠药入睡一个小时,创业陷入了绝境。
  在这个时候,时任北阳平村支书的张钢锢雪中送炭,提供担保为包有民借贷了30多万元,帮包有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最终,他开出了金矿,成了当地有名的千万富翁。
  调研组问包有民:“你当时一次次的创业失败,为什么能最后取得成功”他说:“我这个人比较犟,认定的事就想干到底,不放弃。”
  包有民绝不放弃的“犟”劲给他带来了命运的转机,从逃荒要饭到千万富翁,包有民的个人命运完成了漂亮转身。富了以后该干些什么?包有民在思考。
  
  2 捐献千万巨资图的啥
  
   2001年初,北阳平村想利用靠近阳平镇的区位优势,开发建设工贸一条街,但资金困乏。
  时任北阳平村党支部书记的张钢锢就陷入这样的困境,虽然村两委和群众想大干一番事业,但招商引资没人来,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找不到钱。缺钱的困境使得北阳平村的建设开发一拖再拖,张钢锢和两委班子甚为着急。
  在这种情况下,张钢锢找到包有民,和他彻夜长谈,希望他筹集资金开发工贸一条街项目。此时,包有民的个人事业正如日中天,是继续干自己的事,还是投资集体的事,他左右思考。
   包有民最终决定投资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的这一决定受到了广泛支持,2001年他被全体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2003年又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在演绎了从赤贫讨饭变成千万巨富的传奇故事后,包有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并把个人千万资产无偿捐献集体的故事又展开了。
   2006年1月8日,包有民将自己付出无限艰辛换来的1012万元资产经过评估和司法公证无偿捐献给北阳平村集体。
  捐赠仪式当天,北阳平村锣鼓喧天,全村喜庆洋溢。“这是我能够做到的;今后我还要做得更好。”包有民如是说。
  把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捐给集体,他图的是啥?这是一个谜,很多人不理解。
  连从中得到实惠的本村村民也说:“包有民受的苦、干的活顶别人几辈子,他挣钱我们服气,他捐钱我们感谢,但谁会嫌钱多呢?不理解。”
  包有民正在上中学的孩子也对他嚷:“你把那么多钱捐给别人,为什么偏偏对我这么‘残酷’,每星期只给我20元?”
  对这个谜,许多人多次问过包有民。这次,调研组深入探究这个问题,并且不仅问他,还问他的邻居、他的朋友、他的家人…
  村民们说:“多年来,包书记自己掏钱为村民干了多少事大家都记不清了。”除了把1012万元资产捐给北阳平村集体外,包有民还为村民修桥铺路,建自来水,救助孤寡老人和儿童,逢年过节为困难家庭送米送面,把自己的树苗上百万棵供乡亲们种植,花费数十万元无偿提供药材和苜蓿种子,把数百万元的金矿矿口无偿捐给原居住的阳平镇大湖村村集体……
  北阳平村村委会主任罗富勤告诉记者,从2001年包有民当村干部起就没领过工资,年底让会计把工资全部买成米、面、油等年货,亲自给村里的困难群众送去。
  调研期间,无论是乡村学校的老师,还是村委班子的成员,无论是注重传统的老年人还是爱好时尚的年轻小伙子,都这样表示:包有民是真为民,不图啥,不求回报,令人感动。
  包有民对乡亲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朴实无华,对父母更是孝名远播。10月6日,当调研组问包有民的父亲:“你儿子包有民哪方面最让你得意?”66岁的老人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这孩子孝顺。”
  包有民捐献资产不图名也不求回报,非常低调,但他的低调并没有避免因此而招致烦恼。
  捐赠的事传开后,他每天都会接到不少的电话,有拉赞助的,有做广告的,把他搞得焦头烂额;亲戚不理解,责怪他有钱白白地扔给村里,这是何苦呢?有人臆断他想捞取政治资本。
  面对太大的无形压力,太多的委屈,包有民曾经不想干村支部书记了,他给自己找的台阶是:把自己的事业做大,不当干部也能为群众办实事。这时,上级党组织和村民们的坚定支持才使他放下了思想包袱,继续挑起重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包有民说:“人要将心比心,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家困难时村里群众收留我们、帮助我们,我富裕了更要尽力回报乡亲们。希望父老乡亲能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包有民的这句话解答了前面的谜题。
  
  3 北阳平村新农村建设“三部曲”
  
   包有民致富不忘乡邻,全身心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加快了北阳平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包有民的带领下,北阳平村改变了传统的面貌,焕发出新的活力。
  北阳平村有5个自然村,有两个自然村与镇区相连,还有几个自然村散布在深山。总人口1700多口,一半村民居住在阳平镇上,条件相对较好;另一半散居在深山,土地贫瘠,群众生活困难。
  包有民所在的北阳平村八组,当地人叫关子沟自然村。关子沟是典型的北方山村风貌,几十座平房高高低低挤在一起,村里的路面却类似南方的石板路。过去的关子沟村是贫穷落后的“典型”,饮水都困难,唯一的水源是村头一架辘轳井,当地有句顺口溜,“饿死饿活不给关子沟干活,不是上坡就是过河,干的是重活,吃的是黑馍。”形象地道出村民生活之艰难。
  由于北阳平村大部分群众家底薄,致富无门,建设新农村缺乏抓手,只能犹豫观望。在市场经济大潮磨练出来的包有民有独特的市场敏锐力与思路,在邀请有关专家论证把脉的基础上,结合村里实际制定了“农工贸并进,建设富裕新农村”的发展规划,同两委班子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弹起了新农村建设征程中的“三部曲”。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包有民认为,农村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发展各项产业,村里要舍得下本、舍得投入。他自筹资金200余万元,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速生杨1500亩、购买刺槐种2吨无偿供给村民育苗、捐赠柿树苗、杨树苗、桐树苗100余万株,用于退耕还林、荒山绿化;购买黄姜种子2万余斤,帮助村民发展药材种植,仅此一项,就为群众增加收入40余万元;投资3万余元购买布尔山种羊,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业,为群众增加收入50余万元;为10户农民担保贷款30万元,建蔬菜大棚50亩,并出资3万元从山东聘请蔬菜技术员为菜农进行技术指导,使菜农年户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年增加收入40余万元。
  二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在包有民带领下,北阳平村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立北阳农工贸总公司,开发工贸一条街,按照工贸一条街的总体规划,包有民2001年筹措资金360万元,建起了大型超市、服装市场及200余间门面房;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了矿山机械修理厂、面粉厂、矿山设备厂、刺绣厂、塑管厂;投资300余万元收购了北阳平大酒店等,使该村工业产值达5600万元。
  三是真心为群众办实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扩大城镇规模,推进小城镇化进程,让村民和外来投资者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包有民投资400余万元,建起了五栋环境优雅的住宅楼,以低于成本价出售给群众居住,他本人却损失近20余万元。近年来,包有民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先后修建垃圾中转池12个,保持了村容整洁;投资近10万元改造了村有线电视网,并为群众代缴有线电视收视费;投资6万元对灵湖西路进行了维修,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3万元,改造了村供电线路;投资2万元,为群众代交了新合作医疗费用,使群众参加新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还建起了环境幽雅的北阳平住宅小区,美化靓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的北阳平村,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有环境优雅的农民住宅小区,豫西最大的农民综合城,规模宏大的超市、商场、大酒店、服装市场、矿山设备厂、机械厂、面粉厂、塑管厂和自来水公司等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乡村都市”雏形初显。
  包有民指挥的“三部曲”的成功演奏,使北阳平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异军突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北阳平村村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村集体收入由2001年的1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300万元,增长了3倍;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800元,增加到2006年的4200元,增长近1倍;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五好”党支部、三门峡市非公有制经济先进村、三门峡市级文明村。
  包有民说,他计划用3到5年时间,再建一些别墅式农民住宅小区,将山区生存和生活条件较差的群众逐步搬迁下来,让他们住进水电齐全、功能完备的楼房,真正把北阳平村变成全国一流的“山村都市”。
其他文献
将快乐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来编写,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化程度大提高的标志之一。  人们常把若干年前的社会称之为旧社会,把后来(至今)的社会称之为新社会。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活得很苦,包括行为上的劳苦和心理上的痛苦。那时,写劳苦、饥苦、痛苦的文章太多太多了,语句中就有“牛马不如”、“欲哭无泪”等等。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知快乐为何物。而有条件研究快乐这门学问的人,也无非是这样那样的寄生虫。即使写出了一部
期刊
汶川地震,是上天给刚刚经历过冰雪灾害的中国抛出的又一份严酷考卷。必须作答的不仅仅是灾区民众、党和政府、国民乃至军队,也包括新闻媒体。面对自然界这次面目狰狞的拷问,新闻媒体如何作答?  人民论坛前方报道组在此次地震报道中,到前线不是最早的,条件不是最艰苦的,面临的危险不是最大的。然而,这段经历给我们的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所见所闻感动着。在这场灾难的最前线看到的、
期刊
评述由头  连日来,随着一个个明星捐款排行榜出炉,人们在感受到一颗颗爱心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口诛笔伐。明星捐款多少成了热点话题,捐款数目也似乎成了衡量爱心大小的标杆。由此,刘德华、张国立、李连杰以及葛优、周星驰等,纷纷成了被质疑的对象:你这么个大明星就捐那么点儿钱?抠门、小气、“铁公鸡”等指责也接踵而来。为什么现在舆论如此热衷于盯着明星的捐款数额呢?一位网友指出,“我们不是要求富豪和明星
期刊
嘉宾: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 褚松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李长安    主持人:  人民论坛记者 曾金胜    在此次汶川地震的救灾现场,活跃着一批比较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各种各样的民间公益组织。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民间公益组织立刻行动起来,向社会宣告了自己对救灾的参与。    大地震考验了我们什么    人民论坛记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对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来
期刊
■ 89.1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专家的社会责任感在滑坡,73%的受访者对这种滑坡或缺失表示不能谅解  ■ 一个分工看守社会良心的人,社会既要助长他的利己之心,又要助长他的良心。这么个巨大矛盾植在他心中怎么会不迷失了他的灵魂呢?    近期,有关地震预测的讨论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与此相应的是,对地震预测专家的看法,网友们打起了口水战。为此,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年初“中国专家在公众心目中的
期刊
思想病症   纵观各类腐败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官员收入不透明是引发种种腐败的重要原因。从近年来查处的各类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并非一开始就腐败,而是通常经历一个思想意识逐渐变化的过程,在生活细节上放纵自己,或者被配偶、子女拖下水,一步步蜕变为腐败分子的过程。领导干部树立“当官要经得起选查,财产要经得起晾晒”观念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干部感言   中共四川南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邵俊华: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中华儿女在大灾大难面前永不低头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可以说此次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抗震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  在此背景下,2008年5月18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北京市科社学会会长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易:精神家园是相对物质家园来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人不仅有物质生活需要,还有精神生活需要。有了精神家园的支撑,人就有了安全感、幸福感,人的生活才有意义;失去精神家园,人就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还会发生心灵扭曲。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民族之中,个体的精神总是由民族共有的精神来维系和滋养的。因此,个体的精神家园被民族精神大家园所包含,形成民族共有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解题的时候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秦宣: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凸显,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是于2006年底提出的。在提出之后至今的不到两年的时间中,我认为产生了以下几点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学术界和宣传部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刻。第二
期刊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闫志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探讨:一,究竟有没有人类普世的核心价值。这个问题涉及到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概念。过去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它归于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当中,但是社会主义也需要有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究竟哪些是资产阶级独有的,哪些是人类普世的?  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对于这一点,马恩的论述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