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要经得起选查,财产要经得起晾晒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病症
   纵观各类腐败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官员收入不透明是引发种种腐败的重要原因。从近年来查处的各类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并非一开始就腐败,而是通常经历一个思想意识逐渐变化的过程,在生活细节上放纵自己,或者被配偶、子女拖下水,一步步蜕变为腐败分子的过程。领导干部树立“当官要经得起选查,财产要经得起晾晒”观念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干部感言
  中共四川南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邵俊华: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就离“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不远矣。
  
  专家处方
  官员要敢于光明正大地向社会“晒”自己的财产。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缺失,已是反贪腐体制中的“短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所谓财产申报制度,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定的期限和方式向有关机关如实申报其财产状况及变化情况,并接受有关机关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财产申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债权、债务、礼品馈赠以及可能与公职发生冲突的利益等。国际经验表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利器,是人类文明在限制权力与预防腐败上的智慧结晶,被誉为“阳光法案”,在全世界民主法治国家普遍实行。
  一般来说,只有官员清正廉洁,收入来源合法,才敢于光明正大地向社会“晒”自己的财产。反之,如果自己有什么“猫腻”,甚至通过贪污受贿谋取非法收入,那就非要捂着盖着,乃至打死也不说。从这个角度看,尽快建立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既是社会和公众的要求,也是对执政党和广大官员的考验。——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殷庆言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简称“12·18”重要讲话),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30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指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因此,从把握这个重要讲话的亮点切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来,选人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展开、不断深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从中选出了十个关键词,这些词折射了我们干部人事制度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一:干部“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就是要解决年轻人的接班问题,还要解决机关臃肿和退休制度的问题,加快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随着一大批“四化”干部
期刊
有过欢呼雀跃,有过深长的伤悲,也有过出离愤怒,交织成了悲喜交加的2008。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神七飞天、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所带来的“喜、怒、哀、乐、雷、囧、自信……”我们的注意力哪怕只作短暂的停留,也能拾起时代留下的这份印记。这一年是震撼人心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世界对中国重新认识的一年。与往年相比,我们经历情绪的转变更为激烈,也更为复杂,一些史无前例的事件挑战着我们的神经,折射着这个急
期刊
《消费论》揭示了人类在本能的向自然索取消费物质和创造消费物质过程的总和,创造了三大消费牵动经济圆周螺旋发展规律(如下图),创造了市场经济的自由规律,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规律,创造了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自身文明进步。  对时代特征的认识,是我们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点,也是制定政策的前提。我国已开始进入消费经济新时代。    生活消费是三大消费的核心    我国以消费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形成以生活消
期刊
展望2009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前进道路可能依然艰难曲折。但是,经过2008年的考验和锻炼,“凤凰涅槃”的中国已然毫无惧色    2008,是世界必将留下中国特殊印记的一年;是世界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直观度认识中国的一年。极不平凡的2008年,将以情感上“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超级巨片”形象,永远落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历史记忆。    关于2008的记忆:灾难、成功、崛起  
期刊
将快乐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来编写,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化程度大提高的标志之一。  人们常把若干年前的社会称之为旧社会,把后来(至今)的社会称之为新社会。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活得很苦,包括行为上的劳苦和心理上的痛苦。那时,写劳苦、饥苦、痛苦的文章太多太多了,语句中就有“牛马不如”、“欲哭无泪”等等。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知快乐为何物。而有条件研究快乐这门学问的人,也无非是这样那样的寄生虫。即使写出了一部
期刊
汶川地震,是上天给刚刚经历过冰雪灾害的中国抛出的又一份严酷考卷。必须作答的不仅仅是灾区民众、党和政府、国民乃至军队,也包括新闻媒体。面对自然界这次面目狰狞的拷问,新闻媒体如何作答?  人民论坛前方报道组在此次地震报道中,到前线不是最早的,条件不是最艰苦的,面临的危险不是最大的。然而,这段经历给我们的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所见所闻感动着。在这场灾难的最前线看到的、
期刊
评述由头  连日来,随着一个个明星捐款排行榜出炉,人们在感受到一颗颗爱心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口诛笔伐。明星捐款多少成了热点话题,捐款数目也似乎成了衡量爱心大小的标杆。由此,刘德华、张国立、李连杰以及葛优、周星驰等,纷纷成了被质疑的对象:你这么个大明星就捐那么点儿钱?抠门、小气、“铁公鸡”等指责也接踵而来。为什么现在舆论如此热衷于盯着明星的捐款数额呢?一位网友指出,“我们不是要求富豪和明星
期刊
嘉宾: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 褚松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李长安    主持人:  人民论坛记者 曾金胜    在此次汶川地震的救灾现场,活跃着一批比较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各种各样的民间公益组织。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民间公益组织立刻行动起来,向社会宣告了自己对救灾的参与。    大地震考验了我们什么    人民论坛记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对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来
期刊
■ 89.1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专家的社会责任感在滑坡,73%的受访者对这种滑坡或缺失表示不能谅解  ■ 一个分工看守社会良心的人,社会既要助长他的利己之心,又要助长他的良心。这么个巨大矛盾植在他心中怎么会不迷失了他的灵魂呢?    近期,有关地震预测的讨论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与此相应的是,对地震预测专家的看法,网友们打起了口水战。为此,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年初“中国专家在公众心目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