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风力发电机的电动汽车

来源 :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参加了学校科技兴趣活动小组。在活动中,我不仅学会了发明方法,还在老师的启发下发明了带风力发电机的电动汽车。
  我们都知道,汽车开动了,会有很大的风。可不可以利用它来发电?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指导老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鼓励我进一步研究。
  我发明的带风力发电机的电动汽车是这样的:在电动汽车的顶上,安上几排微型风力发电机,每排有2~3个风力发电机。车子在下坡的时候,在重力的作用下,车子快速行驶,产生很大的风,就会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车上有蓄电池,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就储存在蓄电池里,车子上坡时就用得上了。
  这种带风力发电机的电动汽车不用烧油,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可环保啦!
  指导老师 唐耿春
其他文献
1  我的朋友卢燕娟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燕娟博士云南人,好饮茶,擅数学,当了中文系教授,并无成就感,自称唯一值得夸口的乃是小学奥数辅导得比外面辅导班更好。没办法,老天爷赏饭吃,人家数学好。但在颐和园遭遇的一道数学题曾令卢燕娟博士瞬间崩溃。  是日也,惠风和畅、天朗气清。燕娟博士带着公子踏青颐和园,突见旁边一家长手指眼前的十七孔桥,向自己的孩子厉声发问:这座桥有十七个
2021年2月7日,享誉东西方学界的文学评论家J.希利斯·米勒逝世,享年92岁。作为解构主义耶鲁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米勒曾在2000年到访过中国。在那次名为“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学术会上,他发表的“文学终结论”引发热议。嗣后,米勒所著的《论文学》一书被译介过来,换了个“文学死了吗”这样耸人听闻的书名,再度掀起风波(参考《文学死了吗》,秦立彦译)。霎时间,“文学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随
现今我必须承认,生活早已为我的写作指明了方向。这些我之前极力摆脱的现实如今正以一条河流的形式呈现。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条河流总在我脑海奔流不息。  值得追忆的过去接连造访我的梦境。我在梦中看到少年时代的自己穿梭于学校与乡村,朝每个遇见的路人阔绰地打招呼。而真实情况则是,那时的我对生活一度沉默不语,在讲究人际关系的故乡,沉默代表失礼,尤其在别人主动跟你说话时。  现在我已想不起当初造成我失语的原因。
泊 车  去向远近之地的轿车越野车陆续回到小区,  济济一堂;后归者再找不到尚可估量的缝隙。  沾土的车轮是对蛮荒的礼赞吗?  沉默的引擎去到主人梦中轻奏安眠曲?  这车,与路并存,与人所由来总是关联;  又是否将终端风景写入橡胶与钢铁的谱系?  夜静了,楼盘蓄积着左奔右突的能量,  抑或围挡他方讯息,安抚这迷途知返的群羊?  邻 居  花树葳蕤的园子,  那是一处私宅,  有专人伺候草木。 
两 个 诗 人  一個诗人和另一个诗人的  区别  就是一个出版了若干诗集  另一个一本也未出  就是一个著作等身了  另一个还没有一本书  放在地板上  就是一个人的书一些进了图书馆  被手指摸脏  之后又落满灰尘  一些进了书店  被买走  又被卖掉  一些进了旧书摊  另一些回了废纸收购站  又回了造纸厂  而另一个人的书  仍旧没有钱出版  只是零星的几篇在一些人的嘴巴上  流传  仰 卧
矿工身着灰土,手提电钻  从月牙一样的夹缝中  开挖一条日子的出路  岩石对抗钻头,冒出火花  汗水将手柄浸出锈斑  他盯着钻,月光盯着他  突破一寸,就照亮一寸  从此困于一寸。多少次  月光照下来,却照不白矿洞的路  以及井底,某个满月形爆破口  多少次,他放下的电钻  钻入心口,在他骨头深处  一寸一寸,钻开了时盈时亏的心事  送 行  那年春风扯开唢呐的喉咙。大人们在土里  种下祖母,连
水在沸腾时温度多少度?100℃!你肯定这么回答。实际上,水的沸点在1个大气压下是100℃,但随着压力的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也会随之变化。我们知道,在高山上煮饭,没有办法将米煮熟,为什么呢?因为高山上的气压比较低,水不到100℃便开了!又如,妈妈用高压锅炖排骨,提高了水沸腾时的温度,香味四溢的红烧排骨很快就上桌了!  准备材料     试管一支、试管夹一个、温度计一支(长度小于15cm,测量温度范围
作者简介  陈炜,1999年生于福建福州,现就读于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宁德师院鹤鸣文学社成员。  一  赤脚走过大地写下的诗集  豆荚在孕育铅灰的句子,沉默不语  听从自然的教导  钉耙划过稻谷  划开祖辈经营的田垄  桥下的母亲河岸正进行  一场无言的秋钓  沉默呵  弓着的脊背也在  诉说滔滔不绝的沉默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一言不发地重蹈  二  你于是开始想念少时的日子  指着那
作家简介  陈蔚文,女,任职文艺评论杂志社。发表小说及散文随笔数百万字。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钟山》《天涯》《大家》《小说月报》等刊,被收入多种国家级年度选本。获第三届人民文学散文新人奖、林语堂散文奖、全国精短散文大赛特等奖、谷雨文学奖等奖项。出版小说集《雨水正白》、散文集《见字如晤》《未有期》《叠印》《又得浮生一日凉》等十余本,另合集多本。  一  路过一幢建筑设计公司的楼宇,墙脚围了圈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文艺委员唱着这首音乐课刚学会的酸俗歌曲,女班长站在一旁观望,脸上带有微微刻意的礼节性悲哀。  “到底怎么了?”我有些不耐烦。其实发生了什么我已大致猜出一二,我妈已经替我请好假,我上完今天第三节课就回家。  他们用一种极力克制的表情和语调说,你爷爷走了。  用不着这样。我告诉他们,爷爷的事我早就猜到了,我这就收拾书包。  这下,他们真的有些愣怔了,说是班主任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