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mangr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科学素养对于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新课程对于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生物科学素养的相关概述
  随着课程改革的加深,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标准深入推行下,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总体教学水平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仍然有一定差距。如何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予以高效快速的培养与提升,已成为当前生物教学活动中的突出问题。
  高中生物科学素养主要对生物科学领域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生物科学的理解与探究能力,以及生物科学相关科学态度、科学情感以及科学精神的形成三方面内容。由此,笔者将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分为以下几点:(1)高中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在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对相关生物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与了解,并具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2)提高探索科学与未知的兴趣;(3)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感;(4)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世界观;(5)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基础探究方法,拥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生物科学领域的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批判性思维;(6)初步了解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今后的学习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储备。
  二、新课程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1.有助于整合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决不能只依靠高中生物课堂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而是应该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将其中所学的技能、知识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课外不断迁移,真正实现让知识与能力走出课堂之外。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是依靠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与迁移而逐步进行的,只有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与迁移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学素养。在生物课堂之外的时间以及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背景资料,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在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且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也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交流才智、团结协作共同解决生物相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2.有助于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用相对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完成学习任务,倡导学生在了解与掌握高中生物的基本知识体系与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学习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对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十分辛苦,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唤醒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于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以及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1世纪以来,社会各个方面的水平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经历了极大的变革与发展。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人口、能源、资源以及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提升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根本的出发点。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知识与技能十分有限,只有在充足的课余时间,将生物相关的丰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面拓展至更大的范围,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学生不断探索所需的生物知识,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进行生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想达到培养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就必须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作为先决条件与必要前提。然而,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养成的,应将每节生物课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逐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教师在《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食物链的教学时,可以画几条食物链作为示范,之后将类似“在这个食物网中还存在几条食物链”的问题设计出来,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能够进行主动的思考与分析,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再预先设置课程的相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能够为了较好地回答课堂问题而主动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由此来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重点地将一些生物科技前沿的信息加以搜集,并使之与生物科学以及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知识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例如,在进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一课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对细胞全能性的介绍,作为引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关应用知识的切入点,并将依托于组织培养技术而快速繁殖的花卉树苗以获得人工种子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将与课堂教学相关领域的知识渗透,不仅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生物科技的视野,而且能够增进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相关知识的热情,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供了准备。因此,教师应将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形式,并结合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将生物教学的策略多样化呈现,将探究活动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学习生物知识,兴趣为先。教学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对知识的兴趣,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思维爆炸,以此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上,需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动提问、合作探究是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启发式教学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营造出一个积极、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源”。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点“小题大做”,让10名学生分别提出针对此知识点的问题,然后总结成同一个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才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在《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自主形成问题意识,并与学生共同营造出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大胆创造的机会。其次,对学生的假设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在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实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再次,在实验设计之后,引导学生轮流进行实验,并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式,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实验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所得的数据并得出准确的结论,以此来引导学生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实验,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仅有助于整合课程资源、构建高效生物课堂,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本集中劳拉不再是一名胸大无脑的动作机器投资近亿美元任达华饰演头号大反派该片多处取景地已创下极限纪录剧情女探险家劳拉·克劳福特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各种凡人不可想象的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春文波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处于一个攻坚阶段。经过16年的改革,旧的农村经济体制已被打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
摘要:科学地运用成功激励教育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技巧。  关键词:培养;鼓励;提高;兴趣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小学生常为写作文发怵,教师、家长也为孩子写不好作文着急。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便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兴趣是写好作文的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
土壤中的渗流与运移随机分析通常假定土壤渗透率是一平稳均质的随机过程。尽管这样,一些野外数据表明:渗透率分布具有较大范围相关性的分形特征。本文中分析的就是这样一组数据
【内容摘要】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管理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科学的学校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学校管理方法,有效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准。本文将探讨如何强化初中学校管理的力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学校 学校管理 学生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教育也需要不断的开放与更新。然而,很多初中学校仍然不注重办学
童晓光院士是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领域享有极高声誉的资深专家。他在苏丹领衔的两项石油地质勘探项目,分别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
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习中常会因为教师在课堂的提问方法不当,造成问题变成无效问题,学生无法自主学习,因此必须要掌握提问技巧和提问理论,提出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
该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方某城市,新的一天如往常一样开始了,但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着人们生命和城市安全的巨大危机,也同时在悄悄地酝酿,逼近。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考察我国社会保障的历史、现状入手,设计出一套完整、统一、科学可行的社会保障指标体系,以促进
进了大学,学的是中文,每周二十多节课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或下午。课余时间太多,心中便被空虚一寸一寸占满。这个时候,他出现了,并趁虚而入。于是,我开始了和他相伴的日子。请别误会,这个“他”指的是电影。  记得看的第一场电影是黎明、吴倩莲、梅艳芳主演的《半生缘》。一直很喜欢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喜欢那个年代慵懒而华丽的音乐,袅娜的旗袍,弯弯曲曲似乎永远都杂乱无章的小巷,因此便很喜欢张爱玲,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