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肾炎患者不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现代免疫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不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typica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ANCA)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病情的关系,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LN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ⅡF)测定血清ANCA水平,分析25例aANCA阳性和61例ANCA阴性患者,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分析15例aANCA发生血清转换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显示,a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的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抗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抗体均为阴性;aANCA阳性组抗dsDNA抗体水平、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1、0.010);aANCA阳性组补体C3、C4水平则显著低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22、0.022);aANCA阳性组尿隐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0.026);就aANCA发生血清转换的患者而言,aANCA阳性组的抗dsDNA抗体水平、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29、0.013).以上提示aANCA可能与LN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其他文献
肾细胞癌(RCC)又称肾腺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肾部分切除术是RCC的常用治疗术式,主要优势是能更好的保存患者肾功能,但RCC患者术后肾功能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龄、术前肾功能不全、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RCC患者,术后均有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术前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可防范术后肾功能的下降;手术过程中热缺血或冷缺血时间过长、切除的肾脏体积过多、缝合剩余肾实质过深均不利于术后肾功能的保存,零缺血技术、新型缝合方式的涌现为术后更好的保护肾功能提供了新思路,另外根据术者经验和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远期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轴>26 mm)26例(42眼,观察组),同期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轴<26 mm)30例(60眼,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UCVA和BCVA均提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裸眼视力、术后裸眼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天、1周及末次随访)均较差(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96例成功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依据术后1周体力活动能力评分(以全部患者得分的中位数为截点)分为低分组(48例)和高分组(4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婚姻状况、心功能分级、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环境比较,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心功能水平、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环境是PCI后冠心病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影响因素(P均<0.05
目的 观察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对55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筛查结果,并分析两者的一致性.方法 糖尿病患者55例,分别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直接眼底镜法对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在DR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 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诊断DR 35例(63.6%)、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20例(36.4%),直接眼底镜法分别为32例(58.2%)、23例(41.8%),两者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86);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诊断轻
目的 筛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四妙散活性成分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四妙散的成分,然后根据ADME参数(OB≥30%、DL≥0.18)筛选其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靶基因;利用Gene 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GA发病相关的靶基因;将四妙散活性成分调控的靶基因与GA发病相关的靶基因进行映射取交集,得到四妙散治疗GA的潜在作用靶基因.利用Cytoscape3.7.2软件分析获得关键活性成分;根据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出关键靶基因
巨噬细胞是体内的一种固有免疫细胞,通过抗原提呈及吞噬作用,在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的极化是巨噬细胞的显著特征,也是巨噬细胞在微环境中受到各种刺激因子发挥不同作用的基础.M1、M2表型是巨噬细胞极化的两个方向,M1/M2极化的不平衡在炎症反应与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自身的物质代谢可通过影响其极化状态来决定其不同的功能,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铁、维生素等物质的代谢调控了自身极化.细胞内代谢是一个完整同一的过程,各代谢途径间相互作用,存在复杂的调节机制,本文聚焦于巨噬细胞物质代谢对自身极化的
多模式镇痛是目前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最佳策略之一,它将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联合应用,发挥协同或叠加作用,提高镇痛疗效.普瑞巴林因其特有的抗外周和中枢痛觉敏化作用,近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科多模式镇痛中.不同于传统的镇痛药物,普瑞巴林通过抑制中枢和外周痛觉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降低中枢和外周痛觉敏化程度,提高痛觉阈值,增加患者疼痛耐受性.普瑞巴林单独应用镇痛效果有限,但在超前镇痛模式中的应用效果已被证实.普瑞巴林与传统镇痛药物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或叠加作用,对于延长镇痛时间和提高疼痛阈值有良好效果.
目的 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妹妹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情况.①家系表型分析:在IL-ALC TOP700血凝分析仪上采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亲、妹妹的凝血酶原时间(PT)、PT纠正试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因子Ⅱ活性(FⅡ:C)、因子Ⅴ活性(FⅤ:C)、因子Ⅶ活性(FⅦ:C)和因子Ⅹ活性(FⅩ:C),采用ELISA
目的 观察肝功能衰竭(LF)患者血清乳酸、苹果酸脱氢酶1(MDH1)水平变化,并分析乳酸、MDH1与LF患者合并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35例(合并组),肝衰竭患者40例(衰竭组),肝硬化患者40例(硬化组),体检健康者20例(正常组),比较各组血清乳酸、MDH1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
为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NOD2)基因在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应用siRNA干扰人巨噬细胞U937中NOD2的表达后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采用菌落计数法检测U937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吞噬及杀伤能力,qRT-PCR检测U937细胞中NOD2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p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