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物理课堂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一新生学习物理存在较大障碍的情况,通过调整教材结构、运用信息技术、巧设课堂游戏、渗透科学方法、联系日常生活、挖掘教材习题,可以有效提高高一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帮助高一新生学好物理。
  关键词:高一物理;学习效率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望而却步。事实上,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确有些困难,普遍存在着较大障碍,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提高高一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帮助高一新生学好物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研工作收获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调整教材结构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前后知识的基础性、对比性、联系性等,针对不同的章、节,在有利于加强前后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调整,从而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只有从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中获取,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特点。然而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仪器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有些实验现象很容易观察,而有一些实验则不易控制,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这些不易观察或无法观察的现象及动态过程逼真地展现出来,让实验过程以较慢的速度展示出来,就能弥补常规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和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高一物理中力学知识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能用动态的演示,学生就会真正明白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动态图解法求解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
  
  三、巧设课堂游戏
  
  在高一物理课堂中穿插教师精心设计的小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又能给予学生真实的切身体验,从而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摩擦力》的教学中设计一个名为“难分难舍两本书”的小游戏,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将物理课本逐页对插叠压在一起,然后从书背提起其中一本书,将会发现另一本书并不会滑落,也可让一位同学尽其力拉两本书,观察是否能将两本书拉开。在游戏中学生有了深刻的亲身体验,自然地将会主动思考不能拉开两本书的原因,启发学生建立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讲解“力的分解”一节关于轻支架下挂物体的重力分解时,设计了一个互拉小游戏:同桌两个人一组。同学甲一手叉腰,同学乙竖直下拉甲的肘部,然后交换,要求在游戏中被拉者仔细体会下拉力对手臂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通过在课堂中做小游戏,学生得出竖直向下的拉力对两杆件产生了沿杆方向的两个作用效果,使上杆受拉,下杆受压,从而正确而又迅速地画出了力的分解图。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就能让学习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四、渗透科学方法
  
  物理学研究的是多种运动形态和多种相互作用,在剖析物理问题时总是同时贯穿着某种具体的科学方法。从学生进入高一物理的学习开始,只有将科学方法的教育融入到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中,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否掌握物理学科的科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中物理教学要充分重视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在高一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教学中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物理学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首先,在第二章的直线运动教学中,在分析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时渗透极限思想,可以在物体经过某点后面取很小的一段位移,这段位移取得越小,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所得的该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就越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该点的运动快慢程度。当位移足够小时,该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经过该点的瞬时速度。其次,在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时渗透逆向思维法,把一做匀减速运动的质点按逆向思维方式反演成从终点开始反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再次,在第五章力的平衡教学中,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这是等效法的思想。最后,在第六章力与运动的教学中,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而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常用到整体法和隔离法。
  
  五、联系日常生活
  
  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枯燥难懂、抽象,导致部分高一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感到物理难学、枯燥乏味,所学的东西没用,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要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拉近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知识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物理就在身边,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学习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拔河比赛中胜负的原因。这时,学生已经知道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和乙对甲有一样的拉力,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分析马上就能得出答案——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才是获胜的关键。因此,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其次, 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还有,脚使劲蹬地和人向后仰,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夺取拔河比赛的胜利。又如,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后,请学生利用刻度尺设计、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再如,在学习了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后,请学生谈谈坐电梯的感觉,并解释为什么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我们感觉到脚底压力加大、头晕,而当电梯即将要停下的时候,我们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六、挖掘教材习题
  
  高一物理课堂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挖掘教材习题,适当扩充演绎,是一种重要途径。在物理课教学中教师通常较关注“一题多解”问题,而往往忽视“多题一解”与“一题多变”能力的培养。通过“一题多解”训练的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熟练并灵活运用物理基本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多题一解”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在千变万化的问题中摄取物理模型的能力。所以,笔者的主要做法是一题多变、多题一解。
  一个非常简单的题目,经过加工可以变成一个将相关知识点链接起来的综合性题目。这有利于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梳理。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1)一题多变
  如图1所示,在光滑斜面上放一小球,小球被竖直光滑挡板挡住,已知斜面倾角为α,小球质量为m,求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各为多少?
  变形1:假设斜面、挡板、小球三者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各为多少?因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都属于平衡状态,所以结果与第一问相同。
  变形2:假设挡板不是竖直挡住小球,而是垂直于斜面挡住小球,这时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各为多少?
  变形3:将挡板由竖直位置逆时针转到水平位置,求F1、F2的变化情况。这就成了平衡条件下的动态分析问题。
  (2)多题一解
  “一题多变”中的“变形3”是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再经过变形还可以有以下类似的题目,这些问题都可以应用动态图解法来求解。
  变形1:用绳子将重球挂在墙上,如图2所示,拉力确作用线通过重心,N为墙对球的弹力,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T、N将如何变化?
  变形2: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θ为的光滑斜面上,如图3所示,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球对斜面的压力将如何变化?
  变形3:小球放在竖直光滑的墙与装有铰链的光滑薄木板AO之间,如图4所示,当墙与薄板之间的夹角α缓慢地增大到90°的过程中,小球对木板的正压力和小球对墙的正压力将如何变化?
  通过对题目的引申,挖掘、扩充和演绎,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灵活多变,加强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兵,董久红,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辅助功能,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9
  2 杨静静,小游戏让高中物理课堂亮出精彩,物理教学探讨,2006,(1):62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比赛案例分析,強调教师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平时要勤做、真做、巧做实验。从操作联系原理、操作过程规范、操作方法科学三方面论述教师如何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关键词:实验操作能力;操作比赛;案例分析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新课标要求把核心素养培育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实验教学活动中[ 1 ]。实验操作能力是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尝试以项目式学习任务为出发点,以阿基米德原理验证实验为例,挖掘改进教材实验、创新设计项目式实验“产品”,促进学生提高科学兴趣,拓展科学知识,优化科学方法,提升科学思维,探索出项目式学习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科学素养;实验改进;创新  1 项
摘 要:本文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为例,探讨了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开展化学实践教学,探索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化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计算;化学方程式;自主;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教学研究能让我们的教学工作增加色彩,能找出更适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75-02  集约化畜牧生产给人和动物已带来了许多挑战。除了有关圈舍条件和饲养密度的讨论之外,在不考虑牲畜所面临的生理和其他应激的情况下,人们探索牲畜最大遗传潜力的意识越发增强。  动物需要能抵抗住这些逆境并维持高生产率。这一挑战肯定需要有能够帮助动物度过困难时期并维持高水平生产力的新的特异性制剂。  几十年来
摘 要:减负增效是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提升教师素养、激发巩固学生兴趣、科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程序、渗透STS教学理念等策略,对初中物理“减负增效”确实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减负增效;对策  众所周知,“减负”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作为一线初中物理教师,力量是微薄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无法解决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教育体制问题,人才观、质量观、考试制度、教
摘 要:在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改背景下,本文以“声音的特性”课堂引入为例,从学生微说课的提出、学生微说课实施和学生微说课的实践反思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微说课在发展学生思维、建设智慧课堂中所起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学生微说课 ;课堂引入 ;思维推进  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它不只传授科
摘 要:动态问题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从力学的动态平衡、直流电路、电容器、变压器的动态分析,归纳总结以“不变”应对“万变”的解题思路,提高了习题课的生动有效性。  关键词:动态问题;不变;解题思路  在物理规律的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在物理量间常会有一些相互制约的物理关系,如果某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会导致其他物理量发生变化,这一类的问题为物理学中的动态问题。  在教学中笔者总结了力学和电
摘 要:本文从复习平抛运动的规律入手,通过习题讲解了平抛运动、一般匀变速曲线运动、一般曲线运动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掌握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思想,从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核心素养  匀变速曲线运动是典型曲线运动中的一种,复习好匀变速曲线运动将为解决更复杂的曲线运动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总结结合一些匀变速运动的典型实例谈谈解
摘 要:猪是一种具有较高群居性和等级化的动物,需要某些交流以及个体或团体的认可进行群居生活并保持等级制,无须反复争斗。猪通常使用嗅觉信号和听觉信号进行交流,还使用各种视觉信号进行交流,包括尾巴、耳朵或头的总体姿势以及特定位置。照明会直接(视觉)和间接(昼夜节律和激素)影响猪的行为和福利,没有照明家猪将无法很好地进行视觉交流。较长的光照周期会提高猪的活动性,饲养在连续黑暗环境中的猪的活动性比采用12
摘 要:2020年全国Ⅰ卷理综电学实验题,紧扣新课程标准,以伏安法测电阻为背景,考查学生图象的应用,以及常用的口诀“小外大内”,但又跳出常规,把电表内阻均设为已知,对学生的应试心理是个考验,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实验原理,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使用有效数字。体现了对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问题、证据与解释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关键词:物理高考;核心素养;教学启示  2019年版新教材把每个实验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