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激情燃烧的精彩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听到许多身处一线的农村语文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似乎有点大海捞针的味道,任你费九牛二虎之力却仍死气沉沉。”笔者以为,这些同仁们发出这样的感慨,未免有些悲观,但也不得不让人思考:精彩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尽管新课改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份活力,让语文课堂这潭死水泛起阵阵涟漪,甚至激起了令人欣喜的浪花。但要真正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还是需要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语文教师如何去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在此,笔者就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彩的课堂是轻松愉悦、民主自由的
  
  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激起对语文的兴趣,才能快乐地学习语文,艺术地享受语文,才能平等地对话、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轻松愉悦、民主自由地课堂是不需要学生正襟危坐、唯唯诺诺、鸦雀无声的;是没有紧张、不安、恐惧的;是没有打击、伤害、武力的。轻松愉悦、民主自由地课堂有的是精神的自由、灵魂的舒展、智慧的释放;有的是热烈讨论、唇枪舌战、自由抒发;有的是平等地互动、坦率地交流、共同地成长。
  
  二、精彩的课堂是激情充沛、回味无穷的
  
  语文学科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形象思维高于理性思维的特点。精彩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激情澎湃、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意的情境、诗意的激情、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思想,怎能不令人感动呢?又怎能不令人回味无穷呢?曾经听过一位省级教学能手的语文课,讲到动情处,她泪流满面,悲伤的情感感染着学生,动情的语言打动着学生,连听课者都为之动容,学生更是沉醉其中,难以自拔。这样的语文课肯定是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三、精彩的课堂是张扬个性、师生共舞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关注生命、张扬个性的教学。精彩的语文课堂就要注重个性的体现,生命的成长。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要允许学生在课堂发出不同声音,允许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所爱的学习方式。其实,正是这种宽松民主包容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个性彰显,生命激情释放,思维之门启迪,甚至碰撞出智慧创新的火花,而语文课堂也因此焕发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绿洲,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甘泉。
  
  四、精彩的课堂是灵动飞扬、充满智慧的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是不能完全预设的。课堂上教学偶然事件随时会发生,精彩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生命的本真是在灵动飞扬中体现,在智慧随机中绽放,而不是在事先预演中完美。时下的一些公开课看似完美,但留给学生的除过累、厌倦,剩下的还有多少呢?这样的精彩纷呈还是不要的好,因为它已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意义。
  精彩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追求,而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魅力尤为重要。设想,一个缺乏文学修养,缺乏激情,语言贫乏的语文教师如何能激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呢?如何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张扬个性、享受诗意、甚至受到心灵的震撼呢?语文教师如何去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让课堂成为激情燃烧的课堂,当然离不开充满激情的教师,作为老师必须具备以下业务素质:
  1、具有诗的激情。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只有对生活、对教育、对语文充满热爱,他才能全身投入教育,才能领悟语文的诗情画意,也才能对学生充满爱,才能感染学生,才能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2、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位诗意的语文教师。诗是语文的灵魂,诗人的气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经过深厚的文化熏陶得来的。试想,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引经据典、妙语如珠,甚至与学生一同欣赏美文佳作,分享自己发表作品的快乐。那么,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语文,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这位语文老师呢?也许,正是这位语文老师深厚的文学素养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爱好文学、爱好语文的兴趣。那么,他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成为学生课下效仿的经典。笔者就曾经因中学时一位语文老师的博学而喜欢上了读书。
  3、精湛的教学艺术。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一定是极具感染力的,他的教学设计也必定是巧妙精彩的,他的教学节奏更是讲求韵律美的,他的教学机智也是灵动智慧的。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就特别讲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她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在诗意境界的享受。她说:“教师语言一定要锤炼,要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能给学生如沐春风,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那深厚的文学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灵动的教学机智,博大的人性境界,会让一个个文字充满活力,会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荡气回肠,极具心灵的震撼。
  精彩的语文课堂让人向往,诗意而又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让人敬佩。诗意教师的精彩课堂,也一定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绽放着诗意的笑魇,喷发出智慧的灵性。
  
  朱华,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其他文献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鉴赏古代诗歌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鉴赏古代诗歌要求我们真正进入鉴赏的状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悟诗歌的形象,欣赏作者的语言,领略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诗歌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然形象、诗人的自我形象。读完一首诗,首先要看它塑造的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通常的分析角度有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切真知来自于实践,语文学习同样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好语文实践,是语文教学必走的路,它可以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语文实践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实践具有可感性,又由于语言材料的复杂性,加之多年的语文传统教学习惯,
曾让学生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分析其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此题正答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关键要把语文课上“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如何上“活”语文课,笔者总结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自于生活,语文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
在我每每感叹《我与地坛》的艺术美的同时,又在想,为什么一个命运如此多舛的人,竟会用如此从容不迫的笔调去阐述一个本来十分沉重的“残疾主题”,唱响他十几年不平凡的“命运交响曲”呢?他的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究竟支撑一个残疾之躯活下去的精神动力是什么?从史铁生本人的生活历程来看,再从《我与地坛》中“溯本求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一种“补偿心理”给了他很大的生命平衡力量,而地坛则恰恰是他这种心理的栖
由于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只追求功利性的现象,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着重讲授知识点,忽略了人文性的渗透,使语文课堂变得很沉闷,甚至出现了有个别同学厌学的现象。因此,要想语文课变得生动有意义,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人文精神。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解、欣赏,让学生体会并领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那种美好的文化精神和理念,接受熏陶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价值标准,而逐步达到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其中听是最基础的,它和读一样是吸收、理解口头信息的手段。叶圣陶曾说:“听是用耳朵读,读是用眼睛去听……”可见,听的训练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我觉得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慧心和恒心。    一、耐心是根本    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很多时候,我们大人是比较主观的,认为有的内容孩子应该是懂的,
近期重温《孔雀东南飞》,再度被刘兰芝形象深深感染,且忽而意识到:深入剖析刘兰芝形象,并让广大男女朋友对照古人反省自己,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刘兰芝究竟是怎样一种女人?有哪些地方值得男人珍爱?下文试图分类一一浅析。  一.她婀娜多姿,是个美女  “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不论是体态,
《曲别针》是近年来国内小说创作的一篇难得的短篇佳作。它从当下生活秩序、日常经验及人的生存之道出发,拨开时代语境的氤氲迷雾,在象征的映像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所固有的相互关联和复杂冲突,并将“人的精神分裂”这一语言艺术中最深刻的主题以一种貌似闪烁其辞却又准确精致的叙述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作为叙述标记的“曲别针”,在这里受到关注的当然不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其中的深意体现在它是一种手工艺术的材料,这种手
情感激发能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有利于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情导入,蕴酿情感    热情,是人类进行活动的源泉,赞可夫曾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上课导语要有激情,才能触发学生动情。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