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点弦方程谈两圆相减所得直线方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别于利用几何定理、性质来研究几何问题的几何法,解析法是通过代数方法“计算”几何问题。解析法独特之处在于其“计算”,不足在于学生容易陷入计算而迷失了几何问题原貌。本文从交点弦方程引入,分别利用解析法和几何法,探究两圆方程相减所形成直线的位置性质。
  关键词:解析几何;解析法;几何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90-1
  解析几何是17世纪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即通过引进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初步》以学生熟悉的直线、圆为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与圆的方程,用坐标、方程等知识来刻画点、直线、圆等图形,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逐步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如下过程引导学生:将几何问题代数话,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问题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意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
  解析法的本质是用数研究形,形的特征通过数来表现。苏教版必修2中在介绍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时,也侧重于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研究。但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往往陷入单纯的计算,而忽略了形的特征,迷失了几何问题的原貌。实际上数形结合思想包含构造“形”来体会问题的本质,开拓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数与形的紧密结合。“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研究,“数”的结果回到“形”中,分析结论的几何意义,时刻注意代数方程与几何特性的相互转化,代数方程与几何意义的有效结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农村初级中学出现这样一个普遍状况“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因为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城市,所接受的教育参差不齐,教师很难统一标准,教师超负荷工作,导致教研时间流失,外出学习机会少,而且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滞后,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化。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因此要采用科学而有效、适合于学生发展情况和农村中学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而笔者着重从课堂高效提问
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课堂活动是孩子的主战场和中心舞台,孩子们爱听故事,三字经等国学教本中经典小故事的不断吟诵使美好品德不断沉淀在孩子心中。而在故事的创编和表演中,孩子会内化到身边的小细节,亲身领悟到身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输入及输出的过程,都记录在民意调查的小纸条中,唤醒了孩子的内觉力。  关键词:课堂;故事;吟诵;创编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思品课堂预设活动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思品课堂;预设活动实践;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88-1  近来对新课改的理解偏差很大,课堂活动实践的形式主义相当严重,认为课堂活动越多
摘 要:数学是学校课程中开设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高,感到数学枯燥、单调、乏味、难学、没用等。有的甚至厌恶、放弃数学。因此,作为教师,需要用各种方式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到幸福,感到快乐,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关键词:学习素材;教学语言;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
摘 要:分层教学法是目前高中数学课堂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往往只是将学生个体进行分层,至于教学的其它方面还是“一如既往”。这种实施方法不但局限性强,而且很难发挥分层教学的真正优势。笔者认为,真正的分层教学法应该符合多样性原则,如对学生个体的分层、对课堂习题的分层、学习方案的分层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目的,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摘 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师生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水准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搞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式文化、精神文化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加强学校管理,陶冶、提升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大文化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校园文化
摘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教育只有通过学生对来自于自身实际的教育活动的体验、省悟、内化才能达到目的,实现效果。体验学习是品德持续发展的源泉。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促使情感的内化,将有利于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品德课堂;体验;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本文通过《学会调控情绪》一课的教学案例描述,探讨了情绪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而积极乐观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的道理。  关键词:思品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91-1  一、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两则材料,如下:  情景一:《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
摘 要:来自北京和广州的两位青年教师就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第一课时)进行同课异构,一节是传统的“先教后练”教学模式,一节是利用学案将学习前置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基于前置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同课异构;细胞呼吸;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
摘 要:交互式白板技术相对于黑板和多媒体投影是一个极大的超越。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白板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交互平台与协作环境。只有合理的巧用白板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就能得到有效的突出、突破和巩固  关键词:生物教学;电子白板;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