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做合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eyg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纵观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一个主要矛盾是,教师的主导角色与学生的主体角色产生错位、脱节,动机与效果达不到统一,教师的指导单一、保守,学生则被动接受。本文具体到作文训练,介绍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创造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做合一 思维能力
  一、设计理念多渠道,训练思维多样性
  (一)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训练多向性思维能力。
  陶行知语:“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教讲,学生学练,而且是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劳心劳力”。因此,作为教学双边互动中的主导——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即知识、才能等方面的力量,运用必备的教育手段和工具,确立教学思路。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让学生懂得学法,了解教法,真正做到为学生而教,达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实践“在做上教”,实现“真教”。针对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认为,如何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训练题以引导学生“发展其思考力”是问题的关键。
  (二)设计多角度作文练习,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的思维方式。朱光潜先生说:“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如此一直想下去,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多角度作文练习题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诱发学生多角度、多思路、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多方法地解决问题,多结果地表现问题。就下则材料,可运用多角度训练法写读后感。齐景公问娇小而机智的晏子:“我听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意思?”晏子说:“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
  疏通文义后便知,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联想。最后统一认识,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有同无和,集体就没有创造力和战斗力,有和无同,集体就无正气,一盘散沙。由此及人及物,多角度,多层面展开联想,就可立意广,思路宽。经常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散乱零星的思维条理化。
  (三)设计类比性作文练习,训练侧向性思维能力。
  类比性作文练习题的特点是:能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把思考的触角伸向与之相近、相关、相似的事情,进行类比分析、或描写,进而产生新的发现或创造新的意境。侧向性思维能力,实际上是联想思维能力,写作中产生的联想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的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类训练多以拓展思路弘扬题旨为目的。
  二、开发主体潜能,提高批改效益
  以上是讲在“做上教”的一方面。下面说说“做”的另一面“在做上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而开发主体潜能,授之以法,使其“实学”就成了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陶行知非常重视行动的作用,认为“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我们觉悟到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其实学与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教必须先有手和脑的结合,思想和生活的结合,亦即不但要“劳力”,而且要“劳心”。语文教师面对学生的习作,如何运用最佳的“做”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深虑的。现实中,教师认认真真地作眉批,总结,试图通过评语分数等方式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实际上学生往往只看重分数,计较老师批语的好坏属于哪个等级,根本不关心作文好或差在何处,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探索整体优化增加综合素质课程的内容,以为“精批细改”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后半段的如何“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教”的效果和检查“学”的效果。
  (一)面批面改,励优促差。
  如果说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面”上的工作的话,那么它所要解决的是多数学生带有共性的问题。面批面改作文要算是作文教学“点”上的工作。对优生,即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面改能切实地帮助其找出弱点,指点方法,纠正偏差,更上一层楼;对后进生,通过面改,指出其主要问题,帮助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能保护其自尊心又能激发其自信心。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以面带点、以点促面、点面结合是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自改互改,共同进步。
  魏书生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主要靠学生的写作实践”。吕先生指出:“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把作文交给他们自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修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得多,改得多,便能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作文的规律,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三)范文例文,学做之楷模。
  在互动中求真知。正如陶先生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了实践的真做,才会积累理论的真知灼见,进而才有美文的收获。在每一次作文教学活动后,笔者总是不忘在关键时刻推出佳作,通过诵读、评点,有意识地强化某些作文作法与基本要领,给学生树立作文的楷模供大家模仿、比照。学生通过吸人之长,修己之短,感悟也很深刻,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的作文风气,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的作文教学教法很难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新形势,只有在“教学做合一”原则指导下“真做”、“实学”,才能真正探索出省时有效的教学新法。作文教学唯有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才有新的生机,才有美文的产生。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实现这个目标,语文老师们各出奇招,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情况,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研究,现就此谈谈收获和体会。  一、引发学生乐于积累,垫好作文之前提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倡运用小组学习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采取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学特点,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 语文教学 小组学习  一、引言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思维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多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享受通过探索而获得成功的喜悦,由此使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得到激发,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讲解清楚知识重点,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效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造性思维 备课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开发潜能,彰
摘 要: 教师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增强学习毅力。要把学习当做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语文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思维方式,积极钻研课程改革,只有高效备考、精心准备,才能避免无效课堂、低效课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活动环境的创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新课程下,小学语
摘 要: 本文就中医药院校学生和学科的特点,讨论了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外因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调整。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高等数学教学 教学态度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医药院校有三多:女生多,文科生多,课程多。一般来说,女生在记忆力、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方面较男生更有优势,但是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较男生要逊色一些。文科生的文字书
摘 要: 数学教学评价反思不是简单地否定自己,而是要客观地、理性地分析数学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这种反思提升教师对数学教学过程和数学学习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学本质 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强化实施新课程的效果。  一、教师应侧重于数学本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反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小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老师的要求更多元化,通过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的积极引导,大大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本文主要基于快乐教学法,深入探讨该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快乐教学法  语文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改
摘 要: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学习主观能动性 自学能力 因材施教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许多中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不太好,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脚踏实地地学。他们这边丢一个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