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学习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倡运用小组学习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采取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学特点,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 语文教学 小组学习
  一、引言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小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运用。小学三年级学生思想还不是十分成熟,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比较贪玩,不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少。这就要求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小组学习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学习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的具体方法
  小学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格外关注学生。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不能听从老师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因此,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通过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教学。
  1.生字合作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学中,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在认识生字以后,让同桌组成小组,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两个同学相互提问并检查生字。一个学生进行听写生字,另一个学生进行监督,然后角色互换。最后两个同学针对错的生字再次回到原文学习,及时纠正对方的错误,并提高双方的学习效率。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在课堂上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词语练习
  在小学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学中,学生认识基本的生字以后需要对词语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学到更多词语知识。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增加学习难度,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析。教师让学生说出词语“热闹”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时,需要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掌握知识程度不同,通过大家的观点集合在一起,在能够回答出教师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还能判断哪些是近义词,哪些是反义词,挖掘到更多词语。另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朗读合作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断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字词发音,从小锻炼学生学习普通话。教师可以将课文的长度合理划分,让学生分层次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把文章分成哪些层次,再让学生朗读,也可以根据小组进行朗读比赛,看看哪一组同学的朗诵最具有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写作教学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涉及写作。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写作探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求在教师安排写作内容以后,对小组分析的形式进行讨论,正确把握写作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在小组讨论中,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思路。
  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运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有些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当代的教育需求。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教学效率,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以下几种小组模式。
  1.常规小组模式
  小学三年级在进行分组时,要合理分配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要求小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使得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身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2.兴趣爱好形式
  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不同产生了一系列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性格及兴趣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学习。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喜爱植物的同学分成一个小组,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方式形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分组,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在一个平等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学生喜欢朗读课文,有的学生喜欢默读课文,有的学生喜欢拿笔记录。通过教师观察,将具有相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之间能够高效率地配合学习,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结语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小组学习中,能够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4).
  [2]郑云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吴荣山.课堂“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3(34).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和策略,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生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所用时间最多。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教师上课往往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课文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课文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也应该被重视起来。教学课文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启学生思维的门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等,让课文插图呈现最美的姿态。  关键词: 插图 语文教学 学习习惯 语言表达  翻阅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很多精美插图,从形式上看,有单幅,有多幅;有绘画,有照片。其中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长期的劳动与生活等社会实践,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文化结晶,在世界语言、文字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世界语言、文字文化的重要组成。可时下汉语文字受“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最突出的表现是错别字。如牌匾、广告宣传栏中的错别字;阅读报纸杂志、观看媒体报导会发现错别字;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这些错别字的发生与存在,不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
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随之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策略。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的性质归纳起来可分为:一是工具性,二是工具性和思想性,三是兼具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等,四是人文性,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从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看,在语文教育的语境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实际上是“语文课应该是什么”、“不应
摘 要: 纵观当下的写字教学,可以用“纷繁杂乱”形容,如教师分析讲解过多,学生练习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师讲授偏颇,背离写字教学的本质;教学环节设置紊乱,学生练习缺乏层次;课件设计绚丽,没有了学生独立思考、感悟的空间;教学评价抓不住重点,学生练习目标缺乏导向等。  关键词: 小学写字教学 练习时间 写字本质 学生练习 独立感悟思考  近年来,很多地方将写字单独设立一门课程,写字课堂教学研究蔚然成风,积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人们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部分,它能够帮助儿童掌握汉字的书写和词语的运用,对养成对中华文化良好的习惯有很大帮助作用。语文是通向中华文化更加有力的科目,只有不断加强小学语文的学习,才可以巩固小学生对汉语的认识,才可以使他们对汉语有更加精准的掌握。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性  中华民族的文化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语文作为本国的主要文化传播科目,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实现这个目标,语文老师们各出奇招,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情况,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研究,现就此谈谈收获和体会。  一、引发学生乐于积累,垫好作文之前提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