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验式教育打造德育新模式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活动体验式教育作为广州市文昌小学(以下简称文昌小学)德育探索的新模式,其特点在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把课堂上说教式的教育转化为生动活泼、可视可触的有形的教育模式。
  文昌小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的西关区域,这里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和优秀的外域文化,为学校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源泉。本文旨在通过文昌小学开展的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浅析利用体验式教育推进德育的新思想、新理念。
  一、校园文化活动细雨润物,塑身心、促修为
  由于文昌小学特殊的地理位置,校园文化自然浸透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基于此,文昌小学开展的文化活动体验式教育首先是立足于校园的。学校以“尚礼锐志、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爱国诚心”为培养目标,结合校园及地域传统文化,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与国学经典、古老民俗、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一系列具象化的校园活动。
  1.以国学经典端行为、修品质
  《弟子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是中国国学的经典。文昌小学在低年级的“国学修身”系列校园活动里就引用了《弟子规》中的优秀经典,开展了“孝悌、诚信、友爱、勤学”的活动。
  在“国学修身”系列校园活动中,教师不仅生动地讲述了“孟母教子”、“孔融让梨”等故事,更将故事讲解与行为体验完美地结合。例如: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前,先将学生分组(6人一组),每组给5只香蕉,并在吃香蕉之前给大家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完故事后请大家吃香蕉。此刻,面对少一只香蕉的局面,大家开始面面相觑,谁也不先下手拿香蕉。然后,在教师的催促下,有的学生干脆先拿一只递给其他学生,并表示自己不想吃香蕉;有的学生则决定两个学生吃一根香蕉。这种通过故事讲解与行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行为准则方面的教育,不仅达到了习礼尚道的良好效果,更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极大的转变,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共鸣。
  2.以古老民俗改陋习、正态度
  在学习第一课《读书三到》时,教师先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来帮助学生学习原文,然后播放《卖懒》这一粤语童谣。《卖懒》表现了广东地区的古老民俗,在每年新年到来以前,小孩子总会提着红灯笼到街上去,一边走一边唱:“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人们通过这一古老民俗,希望小孩子能在来年改掉懒惰的坏习惯,努力做个勤劳的人。
  在歌唱《卖懒》这一童谣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一有意义的古老民俗,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此外,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款“卖懒”游戏:首先,学生把想改正的坏习惯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教师为每个学生送上一句祝福的话,最后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写有坏习惯的小纸条扔进“改正篮”里,以此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真正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这既让学生增加了体验、端正了态度、修正了行为,也逐步地形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3.以传统文化润心灵、立德行
  新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西关都有不同的民风习俗。因此,学校以传统节日为蓝本,设计了一系列的校园团体活动。
  例如:在端午节时设计的“龙舟竞渡”,在中秋节时设计的“秋月团圆”,在重阳节时设计的“竹韵步步高”,在春节时设计的“金狮闹春”,在元宵节时设计的“如意舞龙灯”等。为将游戏、节日、师生三大元素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学校设计了“灵动大课间”活动,即以每月的不同传统节日为主题,每周循环地组织开展游戏比赛,学生在竞争、合作、互动中体验了各个传统节日的丰富的内涵,让传统文化如和风细雨一般地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为他们热爱并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树立诚信爱国的思想品德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二、年级文化活动悟理明智,乐探究、勤历练
  实践证明,德育的实效是在体验中发生的,只有诱发和唤醒了体验者的道德心理,才能对其生存实践和健康成长发挥实际的促进作用,才能有效地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此,学校依托地域文化与校本文化之特色,编写了系列年级成长体验活动的相关教材,力求让学生在体验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的系列文化活动里,成为尚礼锐志、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爱国诚信的新一代。
  1.让低年级学生懂理明智、尚礼锐志
  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尚处在启蒙阶段,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的指导。据此,学校设计的文化活动基本上都要邀请家长一起参加。
  其一,对于一年级新生,学校进行了与“懂理明智、尚礼锐志”相关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引领学生体验“正衣冠、拜父母、认师礼、写人字,立志向,齐展示”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见证下,书写人生新阶段的第一笔,从此展开美好的人生画卷。其二,对于二年级学生,学校组织开展了“种植希望”的活动。即全年级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把“愿望种子”种在花盆里,并让学生每天为“愿望种子”浇水、松土,使学生为自己许下的愿望负责,且为实现愿望而不懈努力,教师和家长则作为每个学生“种植愿望”的见证人。这既使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又令学生具有了与家人、同学、朋友、社会和谐相处的良好行为,还让学生获得了自信、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更把学生培养成了有理想的人。
  2.让中年级学生修性立德、开放包容
  中年级学生已能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渐形成各自的独立人格。据此,学校设计的文化活动主要以“修性立德、开放包容”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和开放、向上的心理状态。
  其一,对于三年级学生,各班级成立了“班级议会”,每次召开的会议都有明确的议题,每个学生都可发表对议题的想法,并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通过“班级议会”,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讨论,集中全班学生的力量,解决班级内的各种问题,并逐渐养成了在集体生活中接纳包容、团结合作的思想品德。其二,对于四年级学生,各班级开展了“守护天使”活动。即以随机抽签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抽到自己守护的同伴(既包括其他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家长)。然后,“守护天使”每天都要观察自己守护的同伴,看看同伴有什么需要关心、照顾和帮助的地方,然后悄悄地送上自己的关照与帮助。这一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深情,时刻体会到帮助与互助的温暖。这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爱与关怀的传递,又使学生、教师、家长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还逐步帮助学生建立了与同伴、教师、家长、社会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思想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彼此知晓、相互包容、齐心协作的良好品德。   3. 让高年级学生积极进取、爱国诚信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社会准则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只有公平合理的,才有必要遵守。所以,要引导他们学会用爱的心态接受社会和人生,并懂得助人为乐、感恩成长,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为积极进取,并努力成为诚信爱国的人。
  据此,学校在五、六年级开展了“文文”志愿小队的系列活动。无论在开学典礼、家长会,还是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随处都可见到“文文”志愿小队员们引领新同学进入新教室、引领家长找到自己的孩子、为低年级的同学打伞提行李等的身影。通过“文文”志愿小队的系列活动,学生领悟了自己在集体中、生活中、社会中的人生意义。于是,助人为乐、富有责任感等良好的品德渐渐地融入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另外,在每一届文昌学子毕业之时,学校都会举行盛大的、以“感恩与成长”为主题的活动,即通过“谈成长、领证书、念师恩、谢父母、颂母校、展新愿”等各项环节,融成长反思与感恩师长于一体,既激发了学生确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形成爱父母、爱学校、爱社会的美好情感,又建立了他们人生新阶段的价值理念。
  三、组团文化活动明心书志,获幸福、共成长
  组团活动既是课堂的延伸,也是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参加各类组团活动,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会更多,人际关系也将越来越融洽,能够让大家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中感受幸福、共同成长。
  1.明心组团,彩绘心灵
  明心组团活动包括“童心彩绘”活动和“舞动心灵”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是绘画和舞蹈。在“童心彩绘”活动中,听着教师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看着精彩、美丽、奇特的图片和短片,学生尝试用打散、融合、压皱、凹进、撕碎、重新拼装等方法,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感知自我、感知他人,并学会创造,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在“舞动心灵”活动中,教师每周都会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从乐感、气质、形体、艺术四方面引领学生放飞心灵、遐想憧憬,并思考和感悟舞蹈带来的灵性和内涵,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在身体的感受中了解了自我内在的思维,从而逐步地达到肯定自我、悦纳自我的目标。
  2.修身组团,抒志养性
  修身组团活动包括“笔墨抒情”活动和“乐韵修身”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是书法和音乐。“笔墨抒情”活动主要是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轻松、有趣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和运笔要领;以经典诗词、名篇为书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领悟文人墨客的情怀与文章诗篇的境界;再配以传统的民乐,让学生在和谐而舒缓的氛围中,逐步地掌握和运用书法中的书写技能。“乐韵修身”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演奏诸如竖笛、葫芦丝等简单的乐器,掌握气息的运用,培养学生手、眼、心、脑等多种感官的协调能力,并利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演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还能获得知识,更体会到合作的美妙。各种书法和音乐活动,使得学生在宁静的书法和跃动的音乐中学会抒情明志、修身养性,以保持平和愉悦的心境、掌握良好的情绪调节,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意识,最终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而健康的发展。
  3.扬志组团,言志强志
  扬志组团活动主要包括“妙语言志”活动和“礼道强志”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是中、英文的学习和武术、拳术、剑术的训练。在“妙语言志”活动中,关于中文方面,既有演讲、编辑、撰稿等活动,又有采访、探究、研读等活动;关于英文方面,有英文歌谣的诵读、英文歌曲的演唱、英文情景剧的表演等。通过开展语言类活动,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通过语言交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爱好和兴趣,促成了开放、积极、创新的个性的形成。在“礼道强志”活动中,中国武术、跆拳道、击剑等运动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习了礼仪、培养了精神气质,并逐渐把中国武术的精神——“礼仪、廉耻、忍让、克己、百折不屈”融入自身的发展之中。通过中国武术、跆拳道、击剑等活动的培训,锻炼了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心理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执着精神,最终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文昌小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行了体验式的教育,并把德育融入其中,形成了“趣学明理,以文悟道”的教育特色,体现了德育的新思想、新理念。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文昌小学)
  (责任编辑:马潇潇)
其他文献
《中国教师》:郭教授,您好!上海目前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情况如何?  郭长江:由于上海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综合科学课程,在初中七、八、九年级试点过科学课程,现在又建立了合—分—合12年科学教育的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综合科学课程研究的经验,也培养了一支基本胜任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我自2003年起开始担任上海青年教师大奖赛的评委,至今已有3届。在科学课堂上我明显感受到,教师的素养在不
葛布一校曾是一所不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师资都很落后的学校,后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棚户区改建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到现在的“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中央教科所科研实验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巾帼文明岗”“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我校已发展成为新时代教学成功的典型。回望走过的改革之路,教学使命指引每位教师努力拼搏,我们用理念引领发展,用创新铸就品牌,用行动造就卓越。  一、理
编者按:自2004年以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内蒙古)双语教学模式的大力推广,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与问题。例如,双语教师分布不均,双语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合格的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制约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双语教师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初中英语教学,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法,为学生创造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中心  正所谓“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并以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实现从依赖型学习
新教师走上教师岗位,会面临诸多的问题。文化适应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新教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新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将有助于学校对新教师的岗位培训,从而更好地使新教师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文化之中。  一、新任教师的文化适应要求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拉尔夫?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对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则具有 “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结一般作为总结本课,开启下一课的钥匙。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受到时间、学生心态、教师课堂设计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在运用的过程中呈现出多种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最主要的原因则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心理的
《中国教师》:您对学习困难的研究已有20多年了,为什么您这么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  梁威: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在义务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因学习困难而辍学的孩子日益增多。1991年,我完成在日本的教育研修,回国就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关注到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认识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  《中国教师》:北京市教育学会学习障碍研究分会是何时成立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但什么是道,什么是自然,却缺少具体的说法和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要凭借创作者和欣赏者具体与综合的感受。简而言之,我们于今认识的所谓“道”主要是指反映真理与规律的道理,是经过认识与提炼的思想;而所谓的“自然”则主要是指变化莫测、不可捉摸、不以人们的意志所左右的客观世界。基于此,所谓的“道法自然”,就是明确“自然”是现实、是本体,而“道”是要遵从其基本
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位警察在大街上巡逻,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驰而过,他下意识地打开测速仪,一看愣住了:这人骑车的速度竟然和汽车速度一样快!他拦住车手——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告诉他违规了。这位学生说出了学校和住址,还有骑快的原因:怕迟到。警察笑着说:“你先去上学。”不久,学校收到一封信,信是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写来的,信中说:“欢迎贵校学生斯卡斯代尔参加本俱乐部,我们将为其提供一切训练条件。”
让强身健体成为教育,让学生享受体育精神  ——聚焦青少年体质问题  编者按:学生军训病倒者众多,学生长跑后猝死,多所学校取消运动会长跑项目……越来越多触目惊心的报道让我们震惊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肥胖、抑郁、孤僻,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困扰着青少年。一方面是全社会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体育教师“不敢上、不让上、不会上”体育课。体育课怎样成为教育?体育课应该怎么上?本期《专题策划》特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