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多元发展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征。无论什么文化, 当它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别,也才能有现实的存在意义。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欲望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
  关键词:公共空间 文化交融 国家把关 文化多样性
  一、《Cinema and Nation》中对民族文化多远发展的框架梳理
  丹麦学者METTE HJORT在其著作《Cinema and Nation》一书中分4个部分讨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概念。
  1、在序言部分,作者提出那些跨文化传播过程,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接收端的倾向之间被重新诠释和改造,以符合在自己精神领域里的视角和观点,与自己的解释和行为相融合。(相同的影像在不同的地方引起不同的反响);国家(民族)的历史自动填补,以消除潜在的“空白”,为了伪造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连续性;民族身份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以“好莱坞模式”为例作为研究探讨对象,实证分析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国、法国、丹麦的影像传播,论证国家(民族)的“有意义的解码”,与民族文化特征、美学、哲学等具体的衔接。电影文化是隐藏的好莱坞,阐释他国电影好莱坞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开始全文讨论的话题的建立。
  2、第二部分民族文化融于全球化的框架,公共空间与象征分析师;提出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对称性,从国家性质将是相等的不同的核心单位,现实中的政治等因素的影像,导致民族文化的强弱之分;但是影响力较小的不一定是自我欣赏,他们更坚定的始终贴上特异型国家的标签,比别人自信和成功;强大者倾向于一个普遍性的意义(作为世界跨国采纳的国家文化货币)。全球化在一种水平的场之上的对称;接着阐释文化霸权的历史性,阐释当今美国霸权的时代性(英国、中国、俄罗斯)。即使是在今天,美国的霸权也不是线性的,美国并不是唯一的文化“软实力”(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等)。通过案列举证;丹麦的奥尔森刚电影在丹麦取得巨大成功,原版引进挪威却毫无影响,之后返工与复制后加入挪威演员、挪威国旗才取得巨大成功。案例说明;第一,国家层面的感知和接收在重新规划的情况下,出现一个新的相似文化(国家层面的限定与修改)。第二,电影评论的重要作用(反思与再造)。
  3、阐释第三民族:“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在欧洲有怎样的反应”;作者以拯救大兵瑞恩在欧洲的影响分析——关于争取自由以及美国大爱的价值观(参与欧洲的自由之战),解释影片所展现的是人类的基本素质。叙述和建构一个人类普遍的道德、礼仪和勇气。(明确的战争叙事,历史的真实感,全球范围、有代表性的结束——美国国旗),但是在不同的背景之下有不同的阐释:法国人批判美国人是是滑稽的,误导的,琐碎的,代表不足的道德主义。用心良苦的技术来兜售自己的本土道德,没有法国文化,历史。尽管美军在对法国的解放战争中有巨大的贡献,但很难找到任何的感激话语来承认电影的这一呈现方式。美国的爱过热情和其全球野心的嘲讽与不屑一顾。丹麦分析斯皮尔伯格是要受众承认美国拯救西方文明的情绪,而非电影的特质。其意图“不讨好”或“自娱自乐”。
  4、结语,阐释全球化不会对民族文化带来灭亡的后果。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之下,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与保持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衍生与传演的生命基因,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价值展现。
  二、公共空间与第三文化产生的必然性
  那些跨文化传播过程,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接收端的倾向之间被重新诠释和改造,以符合在自己精神领域里的视角和观点,与自己的解释和行为相融合。在这种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融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文化的公共空间,这种空间就是文化再生的“场”。在这种空间理论之下来看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无论如何,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适应全球化、享用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能利用文化交融过程中的公共空间场,不是一味的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而是在这个“场”中能有力的讲自己的文化影响他人。所以中国呈现给世界的,应该是它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不是单调的“ 民族性” 、“独特性”。伴随着文化的交融,外来文化+本地文化而延生的第三文化就是必然的,这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文化的再生。但是这种文化的再生是一种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再生,是一种传统文化延生与发展,所以,传统文化只是换了一种更适合和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式存在,而非消亡。
  三、象征分析師的把关
  文化的传播过程是人在传播,媒介只是技术。在一种外来文化要进入到当地,会受到国家、文化精英等文化把关人的重重检验。他们会选择性的将某些文化引入达到当地文化的借鉴式发展,而非文化的涌入式侵占。加上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国家主体的意识作用,国家层面的文化保护必然会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比如法国于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提出文化多样性, 希望以法律的形式就文化多样性制定一项国际公约承认文化的特殊性,保证各国决定本国文化政策的权利, 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和语言的单一威胁。另外弱势的民族文化不一定是自我欣赏,他们更坚定的始终贴上特异型国家的标签,比别人自信和成功;民族本身的自我意识,民族本身的自我意识才是民族文化发展、创新的真正决定性因素。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 自身天赐的文化传统是其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源泉,也是其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国家层面的把关,文化精英的批判,民族自身认同感,都是支撑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入侵只是是不会消亡的。
  四、结论
  当今美国的文化霸权的具有时代性,曾经的中国文化,英国工业文化,一度都成为世界的文化领衔者,历史证明,这种文化的核心圈是无法将其他弱势文化所消亡的。文化精英的对抗,国家意识的拒绝,都是民族文化能够生存的巨大保障。文化的灭亡或发展,归根结底不是文化全球化或外来文化入侵所能决定的。一种文化要消亡,外力是无法作用的,只能是某一天文化的持有者发现这种文化阻碍了他自身的发展,那么这种文化不用其他文化的入侵就会自动瓦解,反言之,若是这种文化对于文化持有者还有极高的满足意义,那么外来的文化必会受到无限的排斥与拒绝,文化精英如此,文化大众也是如此。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灭亡的担心是多余的,其实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去更多的研究民族文化更好的发展方向,而非将视角停留在如何抵御外来文化。国家层面的把关,文化精英的批判,民族自身认同感,都会促使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强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ETTE HJORT,《Cinema and Nation》;[M].丹麦; Routledge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
  [2]李隽;全球化过程中弱势民族的文化发展问题[J];理论探索;2003年03期。
  [3]李炎,侯丽萍;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理论思考[J];思想战线;2003年05期。
  [4]吕前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J];理论学刊;2003年01期。
  [5]霍志钊;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自觉:兼论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的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作者简介:
  刘凯(1989— ),男,云南昭通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作者简介:
  陈松(1987— ),男,云南昭通人,助教,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最为古老也是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诗歌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集中反映,其本身自带音乐美,饱含丰富的人类情感与思考,所谓:“诗言志,歌咏言”作为吟咏性情的诗歌本于心而动于情。“两极”作为二元对立的延伸,广泛存在于我们意识与生活中,关于“两极”的种种学说也是从古至今络绎不绝。单就文学批评来说,我们也常常使用能指与所指、历时与共时、语言与言语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去研究、赏析诗歌语言,去斟
期刊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至今仍有着重要影响。《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作为世界文学中最为耀眼的文学作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审美标准,至今仍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小说《老人与海》。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哲学家只是从不同角度阐释世界,目的是为了改变它。从文艺理论角度上讲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理。因此,
期刊
摘 要:作为群众艺术馆的舞蹈辅导教师,本人接触了大量的民间舞蹈,并就其文化内涵、教学实践与创编进行了研究。民间的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诸多艺术形式的来源,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体态。民间舞蹈情贯古今,表达着人们最真实、最纯朴的情感,并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地方特色。文章探讨运用民间舞蹈表现民众主题,让学生真正参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会学、能学、善学、爱学,并能够创编和传承。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张香海主要活动在道光、咸丰年间,曾担任梓潼等县县令,在经、史、文等方面的贡献使其留名后世。《宦蜀纪程》(以下简称《纪程》)是作者赴蜀任职途中所写日记的汇编,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蜀道文化状况的史料。作者行程中的洛阳、西安、成都等城市是丝路重镇,《纪程》的记载对我们了解丝路文化大有裨益。  关键词:《宦蜀纪程》;张香海;蜀道;丝路文化  一、作者生平  张香海约生于1801-1805年之间,
期刊
摘 要:苏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1895~1985)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音乐哲学家。音乐问题一直是她的艺术哲学体系中探讨的重点。在她的著作《情感与形式》一书中,她设立了独立章节讨论音乐的创作以及音乐中的表演等问题的看法。她对于艺术表演问题独到的见解对声乐表演问题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从声乐艺术本身、朗格音乐哲学中表演的两个层次等方面,谈谈笔者对声乐艺术表演粗
期刊
摘 要:《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论专著,被誉为 “千古论诗之祖”,其中谢灵运的诗歌被钟嵘列为上品,从其评论中可见钟嵘对于五言诗歌的审美观。本文以《诗品》中谢灵运条为例,简述钟嵘《诗品》“吟咏性情”,“赋比兴”和“直寻”、“自然”的诗歌审美观。  关键词:钟嵘;《诗品》;谢灵运;诗歌审美观  《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与同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堪称双璧。
期刊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少年要经历多少磨难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成为男子汉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滩安眠  Yes and how many times mus
期刊
摘 要:《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以六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全书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小故事组成。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小英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惠安馆》是小说的第一部分,讲述主人公英子的两位“朋友”——妞儿与“疯子”秀贞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从英子的儿童视角叙事和秀
期刊
摘 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奠定了其伟大作家的地位。在书中萨比娜的“背叛”更成为当代女性反传统反媚俗的真实写照,预示着女性探寻自我生命存在的可能与否。  关键词:萨比娜;背叛;女性主体意识;媚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至问世以来引起巨大的反响,国内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目前为止可以在知网上搜索到期刊论文与硕博士论文有将近100篇左右。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期刊
摘 要: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蕴含的艺术元素对于现代设计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分析是二者进行创新融合的基础。以此为前提,深刻分析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色彩、艺术美学方面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可以更好的促进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异同比较;影响分析  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鲜明的艺术元素,将其与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