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吸引分析下的滨水绿道优化策略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滨水公园滨水绿道的优化提升,对城市滨水绿道景观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前海石公园为例,在不同景观空间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基础上,选取绿道上的水生植物、标识物等景观要素,结合三种视觉吸引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绿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视觉吸引;滨水绿道;景观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城市群港区景观提升研究(2020GXJK128)、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佛山滨水生态绿道构建模式研究”(2021GZGJ274)研究成果。
  一、视觉吸引分析下的滨水绿道研究背景
  (一)视觉吸引及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
  人类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人类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中,约有75%是视觉信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能迅速地把目光投过去。通过被吸引的频率、时间和反复的状况可以判断出人对该景观空间感兴趣的程度,这也是景观空间质量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1]。
  视觉吸引是最能引起人们注意力的方式,当步行在滨水公园的绿道中,人们容易被眼前的人文资源或自然资源所吸引。由于眼球在生理上的接受程度有限,人类视觉在处理信息上就具有突出的筛选信息能力。视觉吸引就是在处理信息中,主动保留具有价值的信息,移除无价值的信息。学者刘滨谊在对景观空间与视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的概念[2]。
  (二)滨水绿道的整体发展状况
  在国外,绿道的研究已从20世纪就开始了[3]。景观视觉分析及评价对于风景园林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发展至今,学者们纷纷把自己科研的方法融入其中,使得这个领域的研究更加具有多样性。
  国内研究则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研究更多集中在国外理论介绍、国外实践案例介绍和国内绿道理论与实践研究三个方面[4]。对于风景资源视觉吸引分析研究而言,国内目前普遍缺少整体性,而在绿道景观空间研究上,也少以人的心理和视觉感受为研究出发点来进行分析。
  二、深圳前海石公园当前概况
  (一)深圳前海石公园的背景
  深圳前海石公园位于深圳市西部,以海滨风情为基调,植物配置简约有层次。公园是前海提升工程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深圳市对该区域的重点开发,该公园已具备较强的游憩价值和示范意义。
  (二)当下深圳前海石公园存在的问题
  拥有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公园前海石公园,内部拥有较完善的雨水循环系统。在通过实地深入考察后,发现深圳前海石公园虽然拥有较好的驳岸资源及水资源,但在滨水绿道景观视觉资源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水生植物缺乏整体性
  作为滨水公园的前海石公园,自然的驳岸景观是其特色之一。公园拥有较好的驳岸资源和水资源,其驳岸走势长且宽,在滨水绿道上可以对驳岸的风景一览无遗。同时沿驳岸周边水生植物茂盛,如海桑、牧地狼尾草等等,水生植物具有較高的科普教育意义。近几年,虽对深圳前海石公园景观实施了提升工程,但只对其驳岸上的自然景观进行整体提升,驳岸特色的水生植被无法很好地被人们观赏。针对这一问题,需采取“刺激应变”的视觉吸引进行应对,通过重新整合驳岸的水生植物资源,形成优质的滨水绿道景观。
  2.导视系统不突出
  深圳前海石公园中标识相对较少,游客们无法通过完整的导视系统到达驳岸的滨水绿道区。公园的导视系统不完善,使得游客们对于整个公园的景点不能有全面的理解。驳岸滨水绿道上的特色景观并不突出,无法作为公园的亮点,未能很好地吸引游客们的眼光。公园的导视系统不显著,使得滨水绿道上的景观视觉资源无法很好整合。针对这一现状,需采取“目标指引”的视觉吸引进行应对,在合适位置设置具有公园特色的标志指引,加强公园整体导视系统的完整性。
  3.共鸣景观不突出
  当人们游玩在不同的景区,对似曾相识的景观场景容易产生共鸣,不自觉地回忆以往一些相似的场景,这种共鸣使得人们对眼前景观的印象进一步加深。前海石公园内的水生植物群落状况设计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滨水绿道周边拥有较丰富的植物配置,贯彻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虽然前海石公园的绿道通过精心配置的植物,使得每个花境在绿道上形成相互呼应的视觉节点,但公园的滨水绿道上只有小范围的牧地狼尾草,难以成为滨水绿道上精致的能引起共鸣的景观。针对这一现状,采用联想共鸣的视觉吸引进行重新选点,将具有特色的能代表前海石公园的视觉记忆符号元素融入滨水绿道上的景观中,突出前海石公园的特色景观。
  三、视觉吸引下的滨水绿道景观设计
  (一)视觉吸引的目的
  视觉吸引,就是对目标景物进行锁定。在一个景观空间中,使人产生兴趣同时让人留下深刻回忆的景观要素被称为目标。对前海石公园滨水绿道空间中的景观要素进行快速捕捉和筛选,与上述绿道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结合分析,为滨水绿道优化策略做好理论指引的奠基。
  (二)滨水绿道景观空间
  1.“刺激应变”的滨水绿道景观空间
  “刺激应变”是指在一个景观空间中,一个景观要素在视觉上较为突出的时候,我们的视线会不自主地被它所吸引。这种发生新的视觉吸引行为过程是客观的、无意识的。
  以前海石公园的滨水绿道为主要研究对象,目前其滨水绿道上的水生植物资源未进行很好的整合。基于此问题,采用增加水生植物品种数量、增大色彩体块和搭配多样性植物等方法形成不同的空间层次。在色彩方面,可在驳岸上适当增加海桑或灌木林,不同颜色的水生植物可以提高颜色丰富度,有效刺激人们的视觉。块面方面,体积大的景观要素往往更具有吸引性,可以根据滨水绿道上现有绿植,进行有序的排列整合,形成疏密有致的植物景观,通过运用精致的花境结合疏密有致的绿植景观,形成滨水绿道上的特色视觉景观。层次方面,应该将滨水绿道上的现有植被和驳岸的植物进行有序整合,以绿黄红为基调色,强化色彩在视觉上的吸引力。通过三种方法,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度,提高视觉捕捉的频率,加强人与滨水绿道的视觉关系。   2.“目标追踪”的滨水绿道景观空间
  “目标追踪”是人眼对景观要素信息捕捉后,由人脑控制,返程后仍会再次前往游览,反复体验该景观空间给人带来的适宜性和愉快感。这种行为过程是主观的、有意识的。中轴观景平台位于前海石公园较中心的位置,该区域以磐石搏浪为设计理念,代表活力创新。通过对标志性景物的设计,给人们在游赏后留下深刻的视觉记忆,成为重游的目标,也成为人们在景区内判断方向的参照物。
  3.“记忆共鸣”的滨水绿道景观空间
  “记忆共鸣”是在外界刺激消失后,个体仍然能对相同和类似景观空间时能继续作出反应的一种认知行为。公园滨水绿道北边拥有较大的公共观赏休憩平台,规划设计可以对公共休憩平台进行主题化的设计,通过整体色调、标识景物等让公共观赏休憩平台具有标识性,从而成为前海石公园的标志性景点。增加休憩区和季节性主题互动区,让平台具有互动性,将平台规划为具有主题系列性的互动装置艺术平台,为游客在游玩休憩的时候增加娱乐互动性,同时也为携带儿童的家长提供一个新型休憩游湖观赏场所。
  四、滨水绿道优化策略
  (一)强化滨水绿道的特色内容
  作为具有海绵城市理念的示范区内的滨水城市公园,前海石公园应更加以现代特色为设计方向,依据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提炼前海石公园的自然资源。丰富的驳岸自然资源是前海石公园的亮点,以驳岸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提炼滨水绿道的景观特色,强化滨水绿道的特色景观内容,特别是滨水绿道上的节点景观,需要进一步设计布置,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滨水绿道。
  (二)深入挖掘滨水公园的独特地域文化
  以自然资源为优势的前海石公园,应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形成人流吸引的稳定因素。以深圳湾区港口城市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根本,使文化与公园滨水绿道景观融合,打造出环境优美、文化多元、复合多样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提升人们对景观视觉要素和空间形态的感知。
  (三)提升滨水公园的城市形象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水公园是吸引旅客的关键要素。在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的前提下,深挖公园的本土地域特色文化,形成公园的独特文化,实现前海石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滨水公园的城市国际形象。
  五、结语
  深圳前海石公园具有丰富的景观空间要素,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要素等。文章根据视觉吸引原理对滨水绿道的空间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未来的滨水绿道的优化可从视觉感受出发,运用视觉吸引原理对视觉产生的作用,将典型景观空间类型作为重点设计区域进行设计。对景观视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分析与规划,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保护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将纯粹的景观规划设计转变成具有温度的、能让欣赏者内心感受到的规划。
  参考文献:
  [1]王玮,王喆.基于显著图的香港电车街道空间视觉吸引分析[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2):60-65.
  [2]刘滨谊,范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实验与解析[J].中国园林,2014(9):33-36.
  [3]范榕,王浩,邱冰.基于视觉吸引机制分析的长荡湖景观风貌优化策略[J].中国园林,2018(8):56-61.
  [4]范榕,李卫正,王亚炜,等.城市绿道景觀视觉空间吸引模式研究:以玄武湖为例[J].生态经济,2018(5):231-236.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通讯作者:
  袁剑锋
其他文献
比较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与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这2种超声模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选取江苏地区7个城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至内分泌科门诊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或甲状腺外科住院行手术切除的63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病例。根据术前高分辨超声图像对结节进行TIRADS及ATA(2015)分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2种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1)纳入63
目的回顾性分析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方法选择2014年8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8例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和存活组7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脓毒症确诊时间,入院时与脓毒症确诊时的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血钠、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PaCO2,入院时、脓毒症确诊时、脓毒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户外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城市中有一个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放松方式,那么它将是大多数居民休闲娱乐的选择,而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就可以满足居民这方面的需求。故而,以湖北武汉的沿江滨水休闲活动区域的设计为例,总结了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原则,充分阐述了城市滨水区在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面的功能,从而方便进行有效的人工干预。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可
目的观察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取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在每只小鼠背部造成直径为7.5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黄连膏组和基质组,每组15只。伤后1 d开始,黄连膏组和基质组小鼠创面分别涂抹黄连膏和基质,2次/d。每组选取5只小鼠,观察伤后0、3、7、10、14 d创面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2组均于伤后3、7 d分别处死未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地区6年间公交车起火事件特点。 方法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以"公交车" 、 "起火/纵火"作为关键词,结合中国大陆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名称,检索2009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公交车起火事件,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区、起火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共检索到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异体ADM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效果。方法以"diabetic foot、diabetic ulcer、diabetic wound、acellular dermal matrix、acellular dermal regenerative tissue matrix、acellular regenerative tissue matrix、AlloDerm、
期刊
摘 要: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举办冬奥会是张家口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契机。乡村河流廊道作为人文、社会与生态线性景观空间,是打造美丽生态环境的核心,因此通过景观生态修复解决乡村河流的生态问题迫在眉睫。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通过分析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的问题,根据河流廊道景观生态设计原则,提出了张家口沽源河道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策略  关键词:冬奥会;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景观营造
目的探讨用髂腹股沟皮瓣整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后会阴部闭锁畸形的效果。 方法2010年1月—2015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会阴部闭锁畸形患者,烧伤总面积为35%~55%TBSA,Ⅲ~Ⅳ度,瘢痕病程6个月~3年。患者瘢痕累及双侧腹股沟、大腿内侧、阴阜、骶尾部及会阴中心区,双下肢外展成角30~65°,肛门口狭窄,排便困难。会阴部瘢痕松解后,创面大小为23 cm×12 cm~28 cm×2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