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郊野型绿道景观视觉吸引评价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城镇化进程在推动经济增长、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增量型的用地拓展与高强度的开发模式也导致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渐凸显。绿道对于城市形态与功能的丰富、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郊野型绿道既是联系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的线性开敞廊道,也是城市绿色游憩空间向乡村腹地的有机拓展,它相较于都市型绿道具有更加亲近自然环境的属性,对提升居民的健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绿道建设启动时间较晚,所形成的指导绿道建设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已建成绿道景观出现了视觉资源遭到破坏,模式化发展以及特色风貌缺失等问题。本研究从景观视觉吸引角度探讨郊野型绿道景观建设理论,以绿道使用者视觉特征出发,研究郊野型绿道各景观要素视觉吸引程度,通过Open Cv法和SBE法获取景观视觉吸引要素基础数据,并通过熵权赋值法构建郊野型绿道景观要素视觉吸引评价模型,对郊野型绿道异质性路段进行视觉吸引质量评价并返回实地分析视觉吸引质量差异原因,探讨权重较高的景观要素在郊野型绿道景观建设中的作用,尝试进一步提出指导成都市郊野型绿道景观建设的策略。首先,本研究以成都北林绿道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采集基础图像资料。文献归纳整理和基础图像资料相结合初步确定郊野型绿道视觉吸引评价指标,邀请专家对视觉吸引评价指标评分,最终确定了实体A1、边界A2、色彩A3、线条A4、质地A5、水体A6、动态景象A7、空间开敞度A8、植物A99个视觉吸引评价指标。其次,利用Open Cv法和SBE法获取9个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通过Open Cv法在HSV模式下对图像资料进行色相处理并计算天空和植物像素占比得到空间开敞度A8、植物A9两个指标的基础数据;利用SBE法邀请40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评价实验,得到实体A1、边界A2、色彩A3、线条A4、质地A5、水体A6、动态景象A77个指标的基础数据。然后,整理各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通过熵权赋值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构建郊野型绿道景观要素视觉吸引量化体系。最终权重结果为植物A9>动态景象A7>空间开敞度A8>水体A6>色彩A3>边界A2>实体A1,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郊野型绿道景观视觉吸引质量评价模型VAQ=0.0848A1+0.0881A2+0.0952A3+0.1405A6+0.1725A7+0.1676A8+0.2514A9,利用该模型对北林绿道进行视觉吸引质量评价并划分郊野型绿道视觉吸引质量等级,分别判断了各异质性路段的景观视觉吸引质量等级。最后,将评价指标权重结果和异质性绿道景观视觉吸引质量评价结果回归到实地分析,并结合国内外郊野型绿道优质案例探讨郊野型绿道景观建设策略:郊野型绿道中比例适当的植物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还应丰富植物色彩以及配置方式引导人们视线,制造不同的空间开敞度营造绿道空间序列的节奏变化;动态景象极易吸引人的视线,郊野型绿道建设时应保护野生动物、瀑布等原生态天然动态景象,并适度引入人工动态景象提高绿道视觉吸引质量。水体对于提升郊野型绿道的视觉评价有着极大作用,因此选址时可利用天然的水系,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对水质的保护,并考虑到人们的亲水性行为需求;色彩也对人们的视线有着较高的吸引度,除了对植物配置的色彩丰富外,人工的构筑物和景观小品应注意色彩不能过于突兀,要与绿道整体色彩氛围相协调;郊野型绿道的边界应注意对城市天际线的遮挡,并加强草坪、大面积水域的边界景观打造吸引人的视线;富有设计美感与纪念意义的实体景观标志物打造也能很大程度的提升绿道景观视觉吸引质量。
其他文献
田园花卉景观因其特有的观赏性和产业性成为乡村旅游新的吸引点,具有美感与观赏性的田园花卉景观设计则决定该旅游区的建设是否事半功倍。花卉植物的色彩多样性是园林植物中特有的观赏要素,也是景观中观赏者最先被注意到的部分,故本文以色彩因子为切入点,基于HSV色彩模式,选用色相(H)、饱和度(S)、明度(V)、有效色彩数量(X)四个色彩基本指标,对田园花卉景观色彩进行量化,同时基于BIB-LCJ法设计主观问卷
学位
作为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绿道的线性特征使其能深入城市内部复杂空间,形成多功能绿色网络。其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慢行交通成网、鼓励居民慢性出行、优化城市存量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绿道建设涉及多步骤、多方面,其中绿道选线被视为重要统筹规划环节,传统选线方法多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决策、人工走访,缺乏选线落位的实际依据,对居民需求、城市空间结构关注不足。但运用大数据进行绿道选线能自下而上提供科学、客观
学位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高速的城市化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居民生活与工作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如何缓解身心压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恢复性环境被认为能够帮助居民减少精神压力、改善不良情绪、恢复注意力,多方面促进身心健康。随着中国乡村振兴的稳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热衷于体验农耕、农家乐等回归乡村田园的游憩方式与休闲生活,乡村已然成为人们放松精神,缓解压力的恢复性环境。林盘是四川省特有
学位
本文在对中医药养生文化相关理论以及生态规划设计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与叠加功能,对中医药休闲农业园的生态适宜性分析进行研究,并且以彭州天府中药城休闲农业园作为实例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以评价分析的结果作为彭州天府中药城休闲农业园生态规划的依据,科学合理的指导其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游线组织、节点景观设计、养生体验活动设置、配套设施建设、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学位
四川省彭州市位于成都市公园生态旅游带,生态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成都市公园城市的建设发展,生态保护刻不容缓。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景观格局现状,景观格局的变化也将影响生境质量,理解并掌握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对于生态保护规划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不同景观斑块景观格局及其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研究城市斑块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彭州市的生态建设发展提出相
学位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的微量物质。食物中PQQ的含量为0.19~7.2 ng/g,人体内的含量比食物中的含量低5~10倍。PQQ在哺乳动物体内发挥抗炎、抗氧化、促进线粒体生成和细胞增殖、影响生殖与生长发育、改善大脑功能以及调节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健康作用。2022年3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PQQ作为新食
期刊
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正有序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如何引导公众进行生态旅游教育,并培养其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已成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城市公园是生态旅游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如何在城市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教育,并且营造优美、舒适的城市自然空间,成为风景园林设计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城市公园为载体,分析并提出了城市公园生态旅游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框架,且进一步研究了现有城市公园
学位
<正>“我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我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这个城市自然山水条件结合起来,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所以不用‘山水园林城市’,用‘山水城市’。”这是钱学森1996年3月15日说过的话。钱学森大名如雷贯耳。他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两院院士,荣膺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期刊
本文介绍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修订过程中关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讨论,包括命名和定义;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的HBV DNA阈值;不确定期与自然史;临床诊断与自然史;非活动期患者的HBV DNA阈值。
期刊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在国际切花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一直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但在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的趋势下,夏季持续的高温天气已成为许多地区的菊花生长发育及生产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难题。因此,研究菊花抗热机理,寻求缓解高温胁迫对菊花危害的方法,为菊花在夏季高温地区的推广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在前人文献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