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嗜水气单胞菌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作用

来源 :微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dddddd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健康成年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中分离纯化得到乳酸菌,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筛选具有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借助16S rRNA分子鉴定乳酸菌种类.通过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干扰及蛋白酶敏感性等试验分析抑菌活性最佳乳酸菌的抑菌活性物质成分,并进行热、酸碱稳定性和扫描电镜观察等确定抑菌活性物质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肠道中有3株乳酸菌对嗜水气单胞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经鉴定后分别为植物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其中,菌株LX3的抑菌活性最佳,抑菌圈直径可达到(25.25±0.23)mm且对多种蛋白酶敏感,经不同温度和酸碱性处理后抑菌活性物质仍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特别是在pH 12和100℃处理后,抑菌圈直径仍达到(13.87±0.12)和(16.65±0.26)mm.此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株LX3抑菌活性物质主要破坏了嗜水气单胞菌的细胞结构,使细胞内容物流出,致其死亡.上述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肠道中拥有较为丰富的抑制嗜水气单胞菌乳酸菌资源,尤其是菌株LX3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活性与抑菌作用,这对于替代抗生素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相关鱼类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为研究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剪切滑移特性,基于GCTS TRR-1000三轴力学系统,设计了注入流体和水力裂缝共同作用下的天然裂缝剪切滑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天然裂缝在与水力裂缝相交前就发生了微小的剪切滑移(<0.02 mm),但此过程的剪切滑移是天然裂缝压实所致;裂缝相交后由于注入流体的作用天然裂缝发生破坏,进而产生剪切滑移,此过程剪切滑移量约为相交前的2~10倍.(2)天然裂缝的最大剪切滑移距离和峰值滑移速率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较大的偏应力有利于天然裂缝产生剪切滑移.(3)天然裂缝起裂形式随围压的增
传统电法测井仪器探测深度仅数米,无法满足井周数十米水平井地层边界识别的需求.传统的电磁远探测方法都是基于磁场进行计算的,本文利用半线圈所具有的远探测能力,同时测量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计算了仪器旋转角度、工作频率、线圈系源距、仪器距边界距离等因素对半线圈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半线圈对旋转角度反应敏感;半线圈接收的信号强度随源距的增大而单调减小,源距越小,接收信号强度越强,趋肤效应影响越小;半线圈信号强度随频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频率较小时,信号强度受源距的影响较小,频率较大时,信号强度受源距的影
羊肚菌作为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就近年来羊肚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从分子鉴定、系统学研究、功能基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显示,目前利用分子标记已实现羊肚菌属快捷的分子鉴定,较全面揭示了属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组学技术初步探索了羊肚菌菌核形成及子实体发育机制;此外还克隆表达了与羊肚菌抗逆响应和活性成分合成代谢调控等相关的基因.最后提出研究展望,希望为更深入地进行羊肚菌的分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使用Petrel软件建立了威远20XHXX平台的三维地质模型,优化了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研究表明不同的压裂段长与射孔簇数有合理的匹配关系,而且存在最优的用液强度和加砂强度,随着压裂段长、射孔簇数的增加,需要合理调减水平井间距.针对威远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建议增加射孔簇数缩小簇间距,提高施工排量,不同压裂段长时采用优化的用液强度和加砂强度值.
为测定亚硒酸钠浓度和培养时间对中华羊茅内生真菌液体培养菌丝体干物质和矿质元素的影响,菌丝体样品经微波消化后,采用钼蓝比色法、四苯硼钠法、偶氮氯膦III法、邻菲啰啉比色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磷、钾、钙、铁、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4周、5周、6周、7周或8周时,亚硒酸钠浓度0.1~0.4 mmol/L抑制内生真菌菌丝体生长,5~6周时菌丝体干物质达到最大值;加亚硒酸钠组菌丝体磷、钾、铁、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培养4周时,添加亚硒酸钠浓度0.3、0.4 mmol/L液体培养
马肠道非常发达,其中定居着丰富又复杂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和分析手段的改进,对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方便、透彻.本文就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技术在马肠道核心菌群、不同肠道段菌群结构、不同因素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马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了解马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模式,为今后马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为实现新型带原位测量功能的取心器井下取心及原位测量的任务,设计了取心器液压控制系统.该系统设计了新型的切换模块液压回路,增加安全阀、双向节流阀、叠加式溢流阀,使切换液压缸入口压力平稳,避免了振荡现象.对钻进控制阀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AMESim建立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钻进液压缸在0~10 s移动0.028 m,23~50 s移动0.15 m,切换回路液压缸输入压力稳定在1.68 MPa,流量9.50 L/min,无压力波动,活塞杆移动平稳.因此,验证了液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甲烷生成与产甲烷菌群落关系密切,探究温度升高对产甲烷菌群落的影响可以预测产甲烷菌群落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青海湖鸟岛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97%的序列相似度聚类,共得到697个操作分类单元.鸟岛土壤产甲烷菌群落以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及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为优势菌群.温度升高对土壤产甲烷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对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增温处理显著增加了
为探究甘肃不同采样点野生羊肚菌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以及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真菌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揭示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的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差异较大;9个采样点共有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数为32个,特有的OTU数较多;迭部采样点羊肚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最高.所有采样点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ete)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针对非均相驱油体系在矿场应用过程中部分单元存在注入或者封堵效果不理想问题,通过填砂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岩心渗透率、注入速度、体系中凝胶颗粒与聚合物质量比(干重)因素对非均相驱油体系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均相驱油体系在渗透率0.5~3.4μm2的岩心中能顺利注入并形成有效封堵,封堵率可达82.5%以上.注入速度和体系中凝胶颗粒与聚合物质量比对非均相驱油体系流动特征影响较大,当注入速度优选为0.5~0.75 mL/min,质量比优选为0.5:1~0.75:1时,非均相驱油体系在多孔介质中兼具